分享

鹅掌藤

 一帆csp 2021-11-12

每每见到一种植物,第一反应它是一棵树,或是一根藤,或是一株草。

后来才知道,有个专业名词,叫“植物生活型”,那是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垫状植物等,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
每次介绍植物之时,首先会介绍它的生活型,于是我的植物记录里肯定会有“直立、亚灌木状草本植物”、“直立灌木”、“落叶乔木”、“多年生葶状草本植物”……这类字样,反正这也是它们最直观的形态嘛。
当然,更简单的是,植物名含有“树”、“藤”、“草”这样的关键词就明显告诉我们它们的形态,只是,别全信,不时也会被名字搞混的。

话说每天看见这个长成灌木的货——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我一直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它,你果真是藤么?还别说,它还真的是藤,信么?

鹅掌藤,五加科、鹅掌柴属藤状灌木。
它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叶片,椭圆形的小叶片在叶柄上围绕成一圈,排列成了手指的形状,在植物学上称之为掌状复叶,命名人说它像鹅掌就叫它鹅掌藤了,也因为这个叶片,民间还称之汉桃叶,狗脚蹄等等,商家称之招财树,至于能不能招财,那就看你人品了。
鹅掌藤的拉丁名是Heptapleurum arboricola Hayata, 1916,这个拉丁文非常有意思,把它的形态表达的淋漓尽致了,比如它的属名Heptapleurum由hepta(七)+pleurum(脉)组成,表示七脉的,也因为如此,它在我国还被称之七叶莲,七叶藤,七加皮等等,而种加词arboricola是“生在树上的”,正说明它攀附在树上的藤,所以叫鹅掌藤没异议。

它生于谷地密林下或溪边较湿润处,常附生于树上,分布于我国台湾、广西及海南各地,现在广泛用于园林绿化。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鹅掌藤于我,就像大宝,天天见。
每每带着朋友逛园,我喜欢一次次跟朋友说,这个鹅掌藤,在朋友们一次次怀疑的眼光里,我一再强调,这种常见于绿化带的灌木,真的就是藤。
在植物志描述的生活型里,它叫“藤状灌木”,在植物智里,它叫“灌木,稀藤本”,那是现在的形态。
简单这么说吧,原生态的鹅掌藤它确实是藤,只是人们发现这种终年常绿又皮实耐修剪的植物,成了绿化带灌木篱的最佳选择,可是在城市里的它“惨遭毒手”,被人反复修剪,一有冒头的趋势就被人剪掉,于是我们看到的鹅掌藤只能长成灌木丛的样子。
要是让鹅掌藤回归野外,任其生长,它会就恢复藤本植物的原貌,攀援上树了,今天我看了它的种加词arboricola是“生在树上的”的意思,更证明这一点。
不过,我有幸好几次见到长成藤的它,比如华植热带雨林的鹅掌藤,它就回归它本来的面貌,它攀附在树上,然后垂下来的样子,可真美。
▼华植的热带雨林,回归藤本的鹅掌藤。

说到鹅掌藤,就不得不说它另外一个兄弟,就是我们身边常见到的鹅掌柴,也叫鸭脚木,因为商家它们俩混叫,于是让大家更容易把他们搞混了。
鹅掌藤与鹅掌柴同科同属,不过他们形态差很远,顾名思义,无论鹅掌柴还是俗名鸭脚木,都告诉大家这是树,鹅掌柴与鹅掌藤最大的区别除了形态,它们的花与果完全不一样,要是没花没果的时候,它们的叶片也很容易区分,鹅掌柴的掌要比鹅掌藤大得多,而且通常鹅掌柴的叶片比较软,鹅掌藤的叶片是坚挺向上的。
还有一个最大的不一样,鹅掌柴一般只在南方的山野里自由生长,极少被栽培,城市里很难见到,我们小时候上山砍柴就经常遇到它,我乡下称之水浪波,也算是我比较早认识,也一直记着的植物。
如今上山,正是鹅掌柴的盛花期,它的花量超大,很招蜜蜂喜欢,因此也是冬蜜的重要来源。
▼鹅掌柴(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的叶片。

▼鹅掌柴(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的花。

▼鹅掌柴(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的果实。

刚刚说到,大家山里见到的通常是鹅掌柴,绿化带见到的大都是鹅掌藤,那么鹅掌藤是外来引进的么?还真不是,它是典型的本土植物,只是它原生于我国的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目前绿化带常见的都是驯化过的。
说起鹅掌藤的发现与命名,那还真的是中国近代的耻辱史,在笑笑发在物种日历的《谁能想到,绿化带里的“灌木”居然起了个这么好吃的名字》提到:
1895年,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于日本帝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岛割让给了日本帝国。此后,台湾进入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与那些日本侵占后单纯掠夺的东南亚岛屿不同,日本真把台湾岛当自己国土了,派出很多人力物力进驻了台湾,试图对这个岛屿的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在这期间来到台湾的,就有两位植物学家和鹅掌藤是相关的,他们是佐佐木舜一和早田文藏。
在台湾大约第七年的时候,佐佐木来到了桃园市附近的角板山。在这里,他第一次采集到了鹅掌藤的标本。可能觉得自己不太擅长鉴定,他将这些标本送给了早田文藏。早田文藏判断,佐佐木送来的标本,是一个从未被描述的新物种。1916年,早田文藏正式把鹅掌藤发表了出来。就这样,鹅掌藤逐渐为人所熟知,踏上了成为大路货的旅程,从它的拉丁名Heptapleurum arboricola Hayata, 1916也能发现这段历史。

说到这里,联想到最近的台海局势,我估计,我们很快有机会去台湾的山野看到原生态的鹅掌藤了吧,你说呢?

话说,很多人都认识鹅掌藤,偏偏很少见它开花结果,一直怀疑它就是不开花结果的。
其实不然,只要大家忽视了它,任由它的生长,并不用长得很高,它就开花结果了,而且它的花与果都巨美,我就想不通干嘛园艺师们就不能给点耐心,看它长高一点点,就迫不及待给它剃头了。
前几天,去了荒废的农科中心,疏于打理的鹅掌藤满树金黄的果,在午间太阳的照耀下,金黄透亮,非常的壮观,也让我忍不住想起,也该记录鹅掌藤了,而且对日常绿化带“惨遭”剃头的它们深表同情和深感遗憾。

大家都知道鹅掌藤的绿化价值,鹅掌藤是常见的园艺观叶植物,经改良后而有斑叶鹅掌藤,高可达十余尺,故可当庭院树,虽是阳性植物,但因适阴性强,所以被推广为盆栽使用。

而且,它还有药用价值,它有行气止痛、活血消肿、辛香走窜、温通血脉的功效,既能行气开瘀止痛,又能活血生新。民间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痛骨折、扭伤挫伤以及腰腿痛、胃痛和瘫痪等。

鹅掌藤是藤状灌木,高达可4米,小枝无毛,长约5毫米,具5-6棱。

我还好奇扒开植株,看看里面的茎,还真的是带着藤状。

从它的名字和属名知道,它的叶片大都七叶,我数了下,其实是小叶6—8叶,以七叶为主,倒卵状长圆形,稀长圆形,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两面无毛。

▼通常七叶,因此也叫七叶莲,七叶藤,七加皮等等。

▼也有六叶的,不多。

▼也有八叶的,也不多。

它的花序长约20厘米,伞形花序具3-10花,花序梗长1-5毫米;花梗长1.5-2.5毫米,疏被星状绒毛;花白色,萼筒近全缘;花瓣5-6,无毛;子房5-6室,柱头5-6,无花柱。

果实卵形,有5棱,连花盘长4-5毫米,直径4毫米;花盘五角形,长约为果实的1/3-1/4。

对了,前面说到的鹅掌藤和鹅掌柴都是我国本土植物,近几年,还有个外来的亲戚逐渐走去园林中,它是来自澳洲的鸭脚木,因此叫澳洲鸭脚木,cfh称之辐叶鹅掌柴。
它们能长得很高,叶子也非常阔大,开花时会在树顶长出烟花一样的深红色花序,像八爪鱼,非常的有趣。
▼ 辐叶鹅掌柴 Schefflera actinophylla (Endl.) Harms
五加科 南鹅掌柴属

▼ 澳洲鸭脚木的花。

▼澳洲鸭脚木的叶片。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藤状灌木,高2-3米;小枝有不规则纵皱纹,无毛。
叶有小叶7-9,稀5-6或10;叶柄纤细,长12-18厘米,无毛;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宿存或与叶柄一起脱落;小叶片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6-10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形,稀短渐尖,基部渐狭或钝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边缘全缘,中脉仅在下面隆起,侧脉4-6对,和稠密的网脉在两面微隆起;小叶柄有狭沟,长1.5-3厘米,无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20厘米以下,主轴和分枝幼时密生星状绒毛,后毛渐脱净;伞形花序十几个至几十个总状排列在分枝上,有花3-10朵;苞片阔卵形,长0.5-1.5厘米,外面密生星状绒毛,早落;总花梗长不及5毫米,花梗长1.5-2.5毫米,均疏生星状绒毛;花白色,长约3毫米;萼长约1毫米,边缘全缘,无毛;花瓣5-6,有3脉,无毛;雄蕊和花瓣同数而等长;子房5-6室;无花柱,柱头5-6;花盘略隆起。

果实卵形,有5棱,连花盘长4-5毫米,直径4毫米;花盘五角形,长约为果实的1/3-1/4。花期7月,果期8月。

中文正名  鹅掌藤
拉丁学名   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
别名 七叶莲,七叶藤,七加皮,汉桃叶,狗脚蹄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伞形目
科   五加科
族   多蕊木族
属   鹅掌柴属
种 鹅掌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