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关羽,烧刘备,破曹休,为政四十余年,陆逊为何会被孙权逼死?

 浩然文史 2021-11-13

陆逊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除了君王以外,只有诸葛亮和陆逊各为一传,分别是卷三十五和卷五十八,其他的均为合传,从这种安排我们就可以看出陆逊的历史分量。陆逊出身于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陆氏,但是并非出自嫡系。他出仕也比较晚,可他硬是凭借一身本领被封为上大将军,位列丞相。他为孙氏江东服务了40余年,杀关羽,烧刘备,破曹休,立下了无数赫赫战功,然而却在63岁高龄时被孙权逼死,这又是为何呢?

一、凭一己之力重振家族荣光

从历史上来看,陆氏家族应与孙氏有血海深仇。

孙策早年依附袁术势力,公元194年时,他曾经帮助袁术攻打庐江,当时的太守名叫陆康,是陆逊的祖父。陆康不敌孙策,逐渐病死,此后陆氏家族在不断抵御孙策攻击和逃亡中,人数竟然损失过半。不仅如此,陆逊的叔伯等亲戚因与孙策观念不和,始终遭到压制,郁郁不得志。从这里看,陆逊没有为孙权建功立业的理由。

孙策(右)

不过陆逊最终还是出仕了,只不过出仕的时间比较晚,那时候他已经21岁了。尽管血海深仇摆在面前,他却不能报,因为作为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陆氏,需要在他的手里重现荣光。在大局面前,他需要放下自己的成见。

陆逊初入仕时,职位并不高,差不多是个宾客一般的人物。当时正值山越猖狂,陆逊决定借此机会一展雄风,于是便向孙权请示,陆逊的军事才能正是在这时展现出来。平定完山越后,陆逊不仅获得了一支强大的私人部曲,还被升职为孙权的帐下右都督。

以往我们常常把斩杀关羽的功劳放在吕蒙身上,对陆逊几乎只字不提。湘水划界后,刘备一方仍然拥有荆州部分地区,尤其是战略要地南郡、武陵郡。当时镇守此地的是刘备大将关羽,关羽十分忌惮吕蒙的兵力,故北上攻魏的时候留下了重兵,让他无机可乘。吕蒙见此便称病返回建业,他顺势推了陆逊为接替者。陆逊深知关羽意骄志逸的特点,特意多次写信恭维关羽。关羽果然上当,掉了大部分兵力充实前线。吕蒙和陆逊等人见时机成熟果断出击,斩杀了关羽,夺下了荆州。

吕蒙

当然了,陆逊的成名战还是与刘备的猇亭之战。关羽死后,刘备以此为借口发动军队讨伐孙权。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陆逊一边向北结好曹魏,一边对刘诱敌深入。刘备身败后,仰天长泣,“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经此一战,陆逊平步青云,领荆州牧,进位辅国将军,再进上大将军,乃至升为丞相,可谓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孙权对陆逊是非常信任的,曾经将自己的印玺放在了他的府中,群臣的意见都要给他过目才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栋梁之才,却在晚年被孙权逼死。有的人说,陆逊的死直接让东吴折损了百年寿命。

刘备

二、陆逊之死

公元245年3月19日,陆逊去世。陆逊的死与孙权脱不了干系,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呢?

孙权实际上是为了抑制江东大族的势力。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每一个军阀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世家大族的影子。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曹操背后的曹氏家族、荀氏家族等。孙策、孙权兄弟所依仗的一部分是自己家族的人,另一部分是淮泗集团。淮泗集团具体包括周瑜、黄盖、程普、张昭等一系列著名人物。如果有心的人去查他们身世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均非布衣。换句话说,他们都不是寒门出身,这种被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场景在汉末三国是十分常见的,并且到了两晋时期更盛。

孙坚虽为江东土著,不过其常年经略于北方,他所出身的地方被顾、陆、朱、张四大家族把持,此四大姓均为名门望族,类世公卿。孙策初入江东时凭借淮泗集团屡次与他们博弈,但是他发现,光凭武力难以立足于此,唯有合作才是长久之计。

江东文武

孙权上位后,谨遵孙策的遗嘱,与江东大族保持着非常近的距离,四大家族的人物在政治舞台上愈发璀璨,如顾雍为相十九载,陆逊高居上大将军位(汉朝将军的最高称呼是大将军,孙权为了表达爱意,为陆逊独创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官职)。而与江东四大家族愈发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淮泗集团的衰落。

淮泗集团作为外来势力,随着时间的绵延,必然会逐渐消亡,这不得不让孙权忧虑。后来暨艳案和吕壹事件的发生就是一次证明。

暨艳出生于江东,他的伯乐是张氏家族的张温。公元224年,暨艳利用职权多次弹劾淮泗集团的人物,虽然这次行为有点反腐败的意味,但孙权却不这么认为。224年的东吴,吕蒙、鲁肃、周瑜都已经去世了,孙权面对这样的局面硬是力挺淮泗集团,暨艳被杀,张温被废。至于吕壹事件则表现得更加明显,吕壹是孙权的“锦衣卫”,利用职权多次打击江东士族,虽然最后被杀,却已然表达了孙权的内心趋向。

孙权

前面提到,陆逊在夷陵之战后威望被大大提升了,在东吴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代表陆氏家族,也代表江东大族,他像一座灯塔似的矗立在孙吴政坛。巨大的权威和他背后的身份,不得不引发孙权的忧患意识。

背后的权力斗争是陆逊获死的本质原因,直接原因是陆逊参与了二宫之争。孙权的长子叫孙登,结果早逝,二子孙虑也早亡。按照古代继位法则,再继承太子位的是三子孙和。太子孙和的继位符合儒家传统,也符合陆逊等江东士族的观念。但是孙权却偏向于四子孙霸,孙权的摇摆导致了朝臣的站队。陆逊多次以嫡庶之分劝谏孙权,孙权却不以为然。因太子一案,顾雍的两个儿子被流放,朱据被赐死,随后陆逊也被谴责忧愤至死。

《新三国》孙权

二宫之争的背后凸显的也是孙权对江东大族的忧虑。陆逊的死仅仅只是一个典型代表,他的死表达的是江东大族与皇权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孙权明显没有看到历史的脉络走向,三国时期的门阀士族还处于上升期,仅凭他的努力,完成不了整个局势的转变。公元280年东吴被灭,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却依然坚挺,一直绵延到南北朝末期。一个陆逊的死,并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陆逊和孙权

文史君说

有时候我们也许可以不想的那么复杂。陆逊死的时候已经63岁了,孙权还有必要逼死他吗?陆逊死后,他的儿子陆抗依然得到了孙权的重用,这是否又能说明孙权无意打击陆氏呢?晚年的孙权猜忌多疑,陆逊所为又牵扯皇储之争,被牵连是否也是应该的呢?或真或假,或虚或实,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参考文献

王永平:《陆逊与孙权之关系及其政治悲剧之原因考论》,《扬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沈华:《论孙吴政权与江东世家大族之演变——兼析陆逊之死》,《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士为知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