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翰论张巡之功(资治通鉴卷二二〇之八)

 德昌馆 2021-11-13

至德二年十二月戊午(十五日),肃宗登临丹凤楼,大赦天下,除了和安禄山共同谋反的人及李林甫、王鉷、杨国忠等奸臣的子孙不在赦免之例。又封广平王李俶为楚王,擢升郭子仪为司徒,李光弼为司空,其余跟随玄宗和肃宗在蜀郡、灵武护驾的有功之臣,也都一一加官晋爵。对于那些死于平叛的李憕、卢奕、颜杲卿、袁履谦、许远、张巡、张介然、蒋清、庞坚等人也都追赠官衔,并任命他们的子孙当官。对于死于国事的将士,一律免除他们的家人两年的赋役。各郡县明年的租、庸也都减免三分之一。近年来所改的郡名、官名,都恢复原来的旧名。另以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为中京。

诏命下达之后,有人对褒奖张巡提出异议,认为张巡一味死守睢阳,最后在城中杀人而食,不如弃城反而能够保全更多的人命。张巡的朋友李翰见此,就专门为张巡作了传记,并上奏肃宗,他说:“张巡率兵以少敌多,以弱制强,拼力保全江、淮地区,等待陛下派兵增援,战死在援兵到的前夕,他的战功非常之大。而现在却有人要追究张巡杀人而食的罪过,认为张巡死守睢阳城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对于这种贬善扬恶,指摘缺点而肯定功绩的行为,我实在感到痛心。张巡之所以要固守睢阳城,是想等待其他的军队前来救援,救兵一直不到而城中粮断,只好以人为食,这并不是他想做的。即便张巡在守城之初就有杀人而食的心思,最终杀了数百人而保全了天下,我也认为他的功与过是相当的,更何况他吃人绝非出自他的本意!现在张巡已为国殉难,不能够再看到圣朝的昌明,只有留下身后的美名才是他的荣禄。如果不能够及时地把他的大功记录下来,恐怕不久就会被人们所淡忘,使他在生前和死后都得不到应得的奖赏,这才是真正可悲之处。我谨撰写了一卷张巡的传记以献给陛下,希望能够将其编列于国史之中。(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而议者或罪巡以食人,愚巡以守死,善遏恶扬,录瑕弃用,臣窃痛之。巡所以固守者,以待诸军之救,救不至而食尽,食既尽而及人,乖其素志。设使巡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心,损数百之众以全天下,臣犹曰功过相掩,况非其素志乎!今巡死大难,不睹休明,唯有令名是其荣禄。若不时纪录,恐远而不传,使巡生死不遇,诚可悲焉。臣敢撰传一卷献上,乞编列史官。)”之后,朝廷内外再也没有人非议张巡的事。此后朝廷的赦令总包括李憕等为国殉难的壮士,唯独程千里因曾被叛军生俘,所以不在褒誉赠官之列。

大义与小节有时不能两全。对张巡来说,为国守土是大义,杀人而食是小节,在敌强我弱,二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之下,舍小取大是合理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