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哲语# 年轻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乐观,充满活力?叔本华回答说,那是因为我们还没看见死亡。没有攀上人生巅峰,就看不见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就像小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很厉害,很多人到了重点中学,看到了真正的学霸,就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了。 很残酷,是不是?事实总是很残酷的。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受苦,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他甚至让我们这样想: “两位少年好友,风烛残年再度相逢。在看见对方的那一刹那,双方会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对整个人生彻底绝望。在早年,生活显得公平,美好的未来像一道朝霞在他们面前铺开。但眼下却乏善可陈。”事实上,唯有死亡在前面等着他们。 为了抵抗这种不快,许多人竭尽全力创造快乐。叔本华又说了,这个世界快乐和痛苦的总量并不会因我们的创造而有所增减。它是守恒的。痛苦要远远大过快乐。如果不信,那就看看一只老虎吞食一只羚羊:老虎的快乐会大过羚羊的痛苦吗?不会。 叔本华提出的解脱之道是,最好把人生看成是一项任务,它有待被完成。然后我们要认为:“世界和人类如果不存在的话,那会更好。”从此我们更加宽容。人们彼此之间的恰当称呼,不是先生小姐,而是我受苦受难的同伴。 在看到真相的残酷之前,所有人都充满活力。看到了真相的残酷之后,很多人会被吞噬。只有那些伟大的智者,他们心中充满着爱和同情,无限慈祥,无比悲悯,像漆黑夜里的一点微光,引着众人前行。 叔本华的世界,就是这样的晦暗。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们不赞成他的立场,但我们需要考虑一个悲观主义者所感受到的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