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石松门—鳞木目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11-13

石松门—鳞木目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石松门

石松纲

叶舌亚纲

鳞木目

鳞木目植物属木本石松植物,包括鳞木科(Lepidodendraceae)、奇木科(Diaphorodendraceae)、封印木超科(SuperfamilySigillarianae)。可能始现于中泥盆世,在石炭纪(欧美植物区为主)、二叠纪(华夏植物区为主)占主导地位的异孢型植物,多为高大乔木。叶小型,具中脉。叶座上有明显的叶痕,是叶子脱落时离层留下的痕迹。叶痕内又常有三个小点痕,中间的小点痕是通向叶内的维管束痕,又称叶痕迹。两边的小点痕是薄壁细胞束留下的痕迹,称为通气管痕。叶痕的上方有叶舌脱落留下的小穴,称为叶舌穴,相应留痕称叶舌痕。叶痕下方两侧有的(鳞木科)还有一对通气管痕。通气管痕是薄壁细胞属留下的痕迹。薄壁细胞束起通气作用,在茎内原为一股,到达叶基处分为二或四股(仅见于欧美植物群狭义鳞木属)。部为根座属,具有许多气生小根。生殖器官呈穗状球果称孢子叶球,孢子囊着生于孢子叶腹面,与孢子叶形成孢子叶孢子囊复合体。

目前,该目类型植物系统意义多有争议。

下属科:

鳞木科(Lepidodendraceae

奇木科(Diaphorodendraceae

封印木科(Sigillarianae

1.鳞木科

鳞木科(学名:Lepidodendraceae)是鳞木目下的一科,其下植物与石松目植物类似,是树木状的植物。在石炭纪时颇为兴盛,形成广大的蕨类雨林。它们的高度可达30米(98英尺),直径超过1米(3英尺3英寸)。其遗骸在地底下经长久的化学及物理作用后,形成现代人类最重要的燃料资源煤炭及天然气。

鳞木科的植物体高大、粗壮而只在顶部有一个巨大的树冠。叶子狭长,呈螺旋状排列。其躯干最初是原生中柱,外部的木质部首先成熟,上层躯干为韧皮在外的管状中柱,木质部夹在两层韧皮部中间。

躯干上有密集的菱形叶座,从化石上来看类似轮胎和鳄鱼鳞。这些叶座有气孔,含有叶绿素。因此据推测其躯干应该是绿色的。

树枝末端是球果形状的组织,但是这个组织不产生种子而是孢子。其生长速度很快,寿命约为1015年。其中的一些物种可能一生只结一次果。

包括矮化木属(Hizemdendron Bateman& DiMichele),鳞木属[Lepidodendron BrongniartDiMichele],鳞皮木属(Lepidophloios Brongniart)。

Lepidodendron (鳞木属),叶座高度常大于宽度,叶痕位于叶座的中上部。雌性生殖器官器官属为无被果孢属(Achlamydocarpon Schumacker-Lambry1966),雄性生殖器官器官属属鳞孢穗属Lepidostrobus BrongniartBrack-Hanes & Thomas1983。盛行于石炭纪(欧美植物区为主)至二叠纪(仅华夏植物区)。

Lepidophloios Brongniart(鳞皮木属)Lepidodendron相近,但叶座宽度大于高度,叶痕位于叶座的下部。生殖器官器官属为鳞果孢属,雄性生殖器官器官属属鳞孢穗属。欧美植物区早石炭世至晚石炭世盛行,华夏植物区仅有零星的营养部分器官属发现。

Hizemdendron(矮化木属)为低矮半草本匍匐性鳞木类,生殖器官部分与鳞木属相似。

2.奇木科

包括奇木属(Diaphorodendron DiMichele),杂木属(Synchysidendron DiMichele)。

Diaphorodendron(奇木属)Synchysidendron(杂木属)。二者与鳞木属植物非常相像,仅在解剖学上略为差异,叶座区别于鳞木属无叶痕下双气孔,雌性生殖器官同为无被果孢属类型。

奇木属是奇木植物。乔木状石松类。茎具混合型原生中柱,薄壁细胞与管胞的比例向髓中心逐渐增加。薄壁细胞较管胞小而短。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原生木质部连续成层,无明显突起。皮层三分:内部皮层和中部皮层均由薄壁组织构成,中部皮层常保存为空腔。

外部皮层由厚壁的纵向伸长的薄壁细胞构成,这些厚壁的细胞包围着与叶迹有联系的薄壁的细胞,两者均沿径向伸长并在弦向上交替排列。叶迹以直角自木质部边缘分出。中部皮层中包围着叶迹的与内部皮层细胞相似的薄壁细胞很不发育。具中部皮层细胞性质的细胞位于叶迹的远轴面,并伴随着叶迹穿过外部皮层,一直进入叶基。叶座具明显叶痕。通气道痕仅限于叶痕内。叶座稍微突出于茎的表面,高大于宽。下龙骨常具几条明显皱纹,上龙骨可具1至数条皱纹。叶舌穴浅而窄,常常垂向伸展,开口刚好位于叶痕的上方。叶舌小,卵球形,常常占满整个叶舌穴。次生木质部存在,在着生孢子叶球的侧枝上存在或否。周皮存在,二分。栓内层特别发育,由沿径向交替排列的环状的壁较厚的细胞带和壁较薄的细胞带构成。在大的茎,木栓层特别发育,但在小枝上则很薄。木栓层由同形细胞构成,通常微呈黄色并具树脂。侧枝成排着生于树干上,枝迹分出后在茎的初生木质部中留下明显枝迹。侧枝反复不等二歧式分枝,形成树冠。

3.封印木科

已绝灭的树状石松类的一个属。属石松纲(Lycopsida)鳞木目(Lepidodendrales)。始于石炭纪,形似鳞木属(Lepidodendron),但叶痕的形状和类型以及孢子叶球的构造有区别。树干笔直,顶端极少分枝,禾草状叶丛顶生。封印木类是根据其叶座与其他鳞木类不同而分化出来的一个特殊类别,其叶座排列直行,左右交错,与鳞木类螺旋状排列不同,同时其侧边常有上下相连的纵脊。封印木类叶痕大,可占叶座三分之一大小。

植物体为乔木,高达30米,直径约60厘米。主干圆柱形,不分枝或仅在顶端有少数分枝。叶线性,长可达1米,有叶舌,叶基多作六角形。茎内形成层,与鳞木属(Lepidodendron)相似。孢子叶球大,长达15-30厘米,由大、小两种孢子叶球组成。

封印木作为鳞木大类的高大乔木状植物,印痕化石在欧美发现较多,国内发现较少,具有内部结构的化石从1822Bronairt发现其以来一直是十分稀缺的化石种类。

注意这种植物的叶座是纵向排列的——这是鉴别的重要特征。石松类中已绝灭的鳞木目(Lepidodendrales)1属,出现于石炭、二叠纪,乔木状,常与鳞木和芦木等共同繁殖在热带沼泽地区形成森林。本属植物的树干粗直,高可达30,分枝比鳞木属植物较少,仅在顶部作二歧式分枝13次或全不分枝。叶线形,长可达1米,具单脉。叶座通常排列成直行,上下靠紧,左右交错,多呈规则的蜂窝形;有时叶座不明显,其侧边常上下相连成明显的纵脊。叶痕较大,常占叶座面积的1/3以上,六边形、钟形、凸镜形或扁圆形,位于叶座中央或两纵脊之间。叶痕内纵管束痕作圆形或椭圆形,一般比侧痕小。侧痕作新月形或纵卵形。此三痕常位于叶痕侧角连线以上。叶舌穴常位于叶痕的顶角或更高处,一般不明显。茎干的基部为根座,类似根,也作二叉分枝状。根自根座四周生出。茎和根座的结构与鳞木相似,都具有很厚的皮层,比较细弱的中柱和根发育的次生组织。孢子叶聚集成孢子叶球,以长柄着生于树干分叉处的上部。每个孢子叶的腋部有一孢子囊。孢子囊有大小两种:小孢子囊内含很多小孢子;大孢子囊内通常含12个大孢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