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公太难了,权利还给侄子后被人诬陷,逃去了楚国!

 品读二十四史 2021-11-13

周公平定了武庚等人叛乱,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得到一株禾苗,长的很异常,它是两根茎合长在一起,只生出了一个穗。按照当时的说法,这是天降厚福的征兆,唐叔就把这个吉兆献给了周成王,周成王又派人把吉兆赠送给正在东方平叛的周公。

这里说的唐叔,原名叫虞,是周成王的同母弟弟。当时的诸侯国中有一个唐国,发生了内乱,周公就发兵灭了唐国。有一次周成王跟虞在一起玩耍,小孩子嘛,就把一片梧桐叶撕成封赏用的器具模样,送给虞说,这个封给你吧。身边有个太史听到了,很认真的向周成王询问册封的具体日子,周成王一愣,我跟他小孩子开玩笑的,干嘛这么认真?太史严肃的回答,天子无戏言,您说了,我就要记录下来,还要把它落实完成掉。

就这样,周成王顺水推舟,把原来唐国的土地封给了虞,封地在黄河、汾水的东边,方圆百里,所以大家也称虞为唐叔虞。等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又把国家的名字改为晋,这就是春秋时期大名鼎鼎晋国的来历。

好了,让我们再回到周成王时期。在周公执政年的第七年,周成王已经不小了,周公就把天子的位置还给周成王,自己则面向北面,站在臣子的位置上,恭敬谨慎的做个臣子。

刚刚开始执政,周成王想有所作为,他就把父亲有过的一个想法开始实施了。我们前面说了,周武王做天子以后,觉得周国位置太偏西了,就想在诸侯中间的洛邑营建一个新都城,可还没等他着手办这个事情,就生病去世了,现在动乱已经平定,周成王开始着手洛邑的建设了。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那一年二月的某一天,周成王步行来到周武王的庙里进行祭拜,而后又徒步从镐京走到丰邑,最后派召公前往洛邑,查看地形。这一年的三月,周公又亲自前往洛邑,通过占卜等方式,确定都城的具体建筑地点,选择了一个大吉大利的位置之后,这才正式动工修建都城。

洛邑的新都城一共修了多长时间,这个已经不好考证了,反正自从它修好以后,周朝就有两个都城了,西边的丰镐被称为宗周,东边的洛邑被称为成周。洛邑这个地方,差不多就位于当时周朝势力范围的中心了,周成王派了很多数量的兵力驻扎在此处,还把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也搬到了洛邑。

据有些资料记载,在后世出土的青铜器中,发现了记载那一段历史的铭文,上面有“余其宅兹中国”的文字,大概的意思就是,洛邑这个地方是天下的中心,也可以理解为国中之国,我们“中国”的概念,最早就是从这里来的。

周成王现在可以治理国家了,周公也把权利原数奉还了,可他们爷俩之间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成王执政以后,有人诬告周公,估计周成王也是相信了,因为周公害怕被伤害,逃去了楚国。

在以前周公执政的时候,那会周成王年纪很小,生了一场重病,周公很担心,就把自己的指甲剪掉,投入河中,还写了一封策书向河神祷告说,我的国王年幼无知,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了您,如果他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那也是我姬旦的责任,请责罚我吧。之后就把策书收藏在王宫的府库之中,没过多久,周成王的病也就好了。

这次周公逃去了楚国,不知道谁向周成王提了这件陈年往事,周成王派人打开府库大门,真的就找到了这封策书,读罢之后,他不由得掩面而泣,他悔恨自己听信了谗言,派人去楚国把周公迎接了回来。

回国以后,周公心里还是不踏实,生怕侄子以后再犯什么糊涂,就写了几篇长文来告诫周成王,大概的内容就是,给他讲述了商朝的几位英明之主,说人家是如何如何严格自律、敬畏上天、爱惜百姓的,还有你爷爷周文王是如何如何对待士人的。总之就是一个意思,你要多学点好,向他们看齐。

数年之后,周公去世了,周成王用天子的待遇,把他葬在了爷爷周文王姬昌陵墓附近,表彰他对周朝的贡献,表示不敢把他当做臣子来看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