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二氧化碳变为塑料瓶,真的假的?一项兼具环保与商业价值的技术

 无上科学信仰 2021-11-13

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目光焦点又聚焦到了“二氧化碳”的身上。

在我国,科学家所提出的“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论文可谓是震动了全球科学界,而在国外,一项兼具环保与商业双重价值的产业链也在逐渐形成规模,那就是把二氧化碳变为塑料瓶。当然,这里所说的塑料瓶与我们所熟知的PET,而是PEF。如果说二氧化碳是弥漫在地球上空的“气态病毒”,那么不可降解的塑料PET就是散布在地球表面的“固态病毒”,它们同样都是环境的大敌,所以寻找一种可降解的材料来代替不可降解的PET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课题。

用什么来代替PET?PEF就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说PEF非常类似于PET,但不同的是,PEF是由100%可再生的废弃物原材料构成的,最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完全生物可降解塑料,最后的分解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也许你会心存疑问,以价格低廉而雄霸世界的塑料真的能被替代吗?毫无疑问,这将会成为一种趋势,我们所熟悉的某品牌可乐和啤酒都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这种PEF瓶来替代原有的包装。当然,他们这样做并不完全是出于对环保的考量,很重要的一点是PEF低廉的生产成本,因为一项将二氧化碳变为塑料瓶的产业正在悄然崛起,而这项兼具环保与商业双重价值的产业链的建立可以一直追溯到30年以前。

1994年,赵琳博士在美国发表了一篇名为《一种低过电势下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的均相电催化剂》的论文,该论文一经发表便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不过当时并没有什么人意识到它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商业价值。

直到十多年后,也就是2005年,赵琳曾经的导师博卡斯利迎来了一个新的学生,她的名字叫做科尔。科尔对于赵琳所做的研究十分感兴趣,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就是用光来取代电。科尔建立了一个装有二氧化碳溶液和溶解在水中的吡啶催化剂的烧瓶,在烧瓶中放置一个被光子激活的电极,并使用蓝光发光二极管提供光,完成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过程。

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实验装置,所实现的成果也并非多么瞩目,这其实只是借助了一个简单的装置完成了一个“反向燃烧”的过程,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了燃料和氧气。

但关键在于,大多数的研究都未能被赋予价值,但这一次不同,一位来自于风险投资公司的人被这项成果所吸引了,他的名字叫做泰米。泰米认为这是一项极具前景的产业,它只需要使用太阳光,便可以把废弃的二氧化碳还原为燃料,而且还具有更为远大的发展前景。泰米与科尔一拍即合,共同创立了Liquid Light。

泰米的眼光是独到的,起初Liquid Light只能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和甲酸这样的单碳化合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又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碳-碳键的多碳化合物了,至此,商业价值已经非常明显了。

慢慢地,Liquid Light所能够生产的化学品已经达到了60余种,其中包括异丙醇、丙烯、乙烯以及丁醇等等,最为重要的是Liquid Light所生产的这些化学物质,比从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提炼所付出的成本要低得多。到了2015年,Liquid Light的绿色化工市场又有了新的进步,它与某知名品牌可乐联手开发基于二氧化碳的生物质乙二醇项目。

为什么要用二氧化碳合成乙二醇呢?这就要回到我们前面所说的PEF替代PET的问题上来了。

PEF是一种完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要生产PEF就需要使用大量的乙二醇,有了二氧化碳合成乙二醇的技术,那么整个绿色产业链就完整了。整条产业链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就是太阳能以及二氧化碳,而最终合成的则是PEF塑料瓶,因为成本低廉,所以使其具备了与传统PET塑料瓶相抗衡的能力,以往要生产一吨乙二醇,最先进的工艺也需要将近700美元,很多情况下甚至会超过千元,而通过Liquid Light的二氧化碳还原技术,生产一吨乙二醇只需要125美元。这就是环保产业该有的样子,借助科学的力量让废弃物赚钱,而不是为了消灭废弃物而花钱,单方面的花钱往往很难长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