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认为你推荐的书都很肤浅!”

 韦海生 2021-11-13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147 篇原创文章



两个月前我发布了一条社交状态,大意是说有人在我的书单文章下方留言,说我推荐的书没有多少深度,语气中略带讽刺,他原话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我认为你推荐的书都很肤浅!

我倒不觉得他说得全错,因为我在写书单文章选书时,往往选择相对容易读的,而不是为了显示自己读书有多厉害,刻意挑最难的另一本推荐。但容易读,跟肤浅是两回事。

比如一本教人如何向善的书,作者写得越容易读越好,这样的话能读进去的人就更多;而一本教人变坏的书,即使作者文采飞扬,引经据典,只有少数人才读懂,写得再深奥,看上去再有品位的书,都是一本烂书。

我偏向于选择简单好读的书,在写文章时尽量写得口语化,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希望打开我文章的读者都找到好书。有一部分读者虽然学历很高,但阅读面不广,他想读一些专业领域之外的书时,我恰好读过且推荐出来,给他做参考。

另一部分是平时读书不多的人,当他不想刷短视频,看网络小说了,想找几本书来读却不知道读什么时,看了我的书单文章之后,找到几本适合阅读的书,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我推荐的书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些书都是好书,至少我能保证不是烂书。我只是充当一个引路人,你能不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得靠你自己。

当然,我也写过不少读书方法的文章,今后还继续写,让不同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二是照顾一部分从不主动读书的读者。这部分人不分学历高低,不分年龄大小,平时极少主动买书来读,有的人家里除了孩子的教材之外没有一本像样的书,更别说有阅读习惯了。

我写书单文章,介绍读书方法和说读书如何如何好的目的,是为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这一部分人,其中简单的做法是推荐难度不大的书,让他们从简短而易读的书读起,慢慢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比如他们从来不读书,现在却能每天读完一页书了,便是很大的进步。这个从零到一的过程,比起每天读50页跨度到100页的人,要艰难得多。

可当他们每天坚持读一页书,有了阅读习惯之后,不管增加到10页,还是50页,都不是多大的问题。而我,就充当那个介绍哪本书好,哪本书适合谁阅读的向导。

不过话又说回来,评价一本书是否肤浅,就像我们总是追捧某本书一样,都是不客观的。只要不是教人向恶的书,都有可取之处,就像人一样,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但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

有些书看起来深奥,却离了大众生活,比如动不动就推荐《纯粹理性批判》,开口就谈GEB,也让人觉得无趣;有些人看似肤浅,却是大众所需,比如《人性的弱点》,读透并用起来的人,对他而言就有可能带来巨变。

孔子说过一句话:「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你可以先不去管什么是道,知道它是一个好东西即可,重点是不远人,人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不必夸大读书的作用,关键在于读书的那个人。即使共读一本书,每个人也能读出不一样的收获来。假如你只在乎书,没有关注自己,没有从实际出发去了解自身需求,一心追求看似深刻、有品位的书,也不见得就适合自己。

而一本你认为肤浅的书,它带给人的启迪和智慧可能比你所认为的好书更多。就比如你武功平平,即使手持倚天剑,也照样打不赢少林寺的扫地僧,尽管他手上只有一把扫帚。

查理·芒格说:「我的剑,只传给能挥舞他的人。」一本书是肤浅还是高深,关键还在于挥舞它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