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三座大山被击穿,国有银行开始转向,中国又一核心技术迈出关键一步!
就在昨天,阿里CTO程立带来了一个喜讯。今年的双11,阿里已经将所有的业务都迁移到了自主的阿里云上,安稳运行。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消息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现在最前沿的云计算,中国不仅实现了自研,还做了美国都做不到的。朋友说,阿里的所有业务已经100%跑在阿里云上了,而且双11峰值的计算成本相比去年下降了50%。能做到全部业务跑在自家云计算上的,目前全世界只有阿里一家,连亚马逊、微软都不行。 我问业务上云能说明什么?朋友举例子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大、市场广,迫切需要尖端技术节能减排。就像同样跑10公里路,卡车肯定比轿车费油。如今阿里上云如同更换了新引擎,让卡车用更少的油跑出了飞机速度。
而正是受益于云计算,无论线上几十亿人同时秒杀,还是线下小蛮驴机器人送快递,这些国外难以想象的事情,在咱们国内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当初谁能想到,双11一个电商购物节,能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字工程之一!
更令人欣喜的是,不光是电商,云计算应用已经遍地开花了,服务于社保平台、国税总局、新基建。另外,国产云计算还实现了技术出海,阿里云成为世界第三、亚太第一的云大厂。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各种复杂实战打磨,中国云一定越来越强!

事实证明,阿里这个思路是对的。2017年,阿里云推出了第一代神龙云服务器,比云计算全球第一的亚马逊还早。一个多月后,亚马逊才发布了类似的技术Nitro。
也就在差不多同时候,在云计算的基础上,阿里云推出了云数据库PolarDB。在第十五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上,阿里云自研的云原生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PolarDB荣获2020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一张又一张“王牌”,既把阿里云推上了全球第三的位置,也给阿里云奠定了不断赶超亚马逊等巨头的技术基础。
时隔四年,阿里云将这些“王牌”进行了升级,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推出第四代神龙架构,这次升级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比如网络延迟整体降低80%以上。另外,数据库PolarDB也进行重磅升级,实现内存池化、多主架构、HTAP实时分析等创新功能。
这些技术的迭代更新也透露出阿里的雄心壮志:千年老三不是它想要的!随着技术生态的逐步完善,这埋藏了多年的技术布局,很可能会推动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市场更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