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 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危险性也存在较大差别。对于危及生命的凶险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综合征、肺栓塞等,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恰当的诊断和处理。如误诊或漏诊会导致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后果。 1、胸痛的定义 胸痛主要是指胸前区的疼痛和不适感。 患者常主诉闷痛、紧缩感、烧灼感、针刺样痛、压榨感、撕裂样痛、刀割样痛等,以及一些难以描述的症状。 胸痛的部位一般指从颈部到胸廓下端的范围内。 有时可放射至颌面部、牙齿和咽喉部、肩背部、双上肢或上腹部。 2、胸痛的分类与常见病因 胸痛按严重程度分高危性胸痛和低危性胸痛。 高危性胸痛 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综合征、肺栓塞、气胸等。 这些疾病中有些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如能早期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低危性胸痛 包括颈椎病、胸壁本身疾病(肋软骨骨膜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食管病变(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胃食管反流病)、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大叶肺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按病因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 心源性胸痛 包括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 非心源性胸痛 包括肺脏及纵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等。 3、常见高危胸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01、不稳定型心绞痛 部位: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颈部、下颌、上腹部、肩部或上肢(左侧常见)。性质:压迫感,烧灼感,挤压感,沉重感。 持续时间:通常为3~5 min,很少超过30 min。 加重或缓解因素:过劳、激动、便秘等。症状及体征:一过性第三及第四心音,或胸痛时有乳头肌功能不全杂音,可出现短暂性心力衰竭。 辅助检查:动态监测心电图变化,运动平板心电图,动态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 治疗:卧床休息、抗血小板治疗、调节血脂治疗、抗凝治疗、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必要时介入或者外科治疗等。 02、急性心肌梗死 部位:位于胸骨下,可能像心绞痛样放射。 性质:沉重感,压迫感,烧灼感,紧缩感。 持续时间:≥30 min。 加重或缓解因素:休息和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症状及体征:气短,出汗,大汗淋漓,乏力,恶心,呕吐,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少数有第三心音,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包摩擦音及喀喇音。 辅助检查:动态监测心电图变化,动态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 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保持大便通畅、抗栓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等。 03、肺栓塞 疼痛部位:位于胸骨下或肺梗死涉及的区域。 性质:膜性(与肺梗死相关)或心绞痛样。 持续时间:突然发作;数分钟到1 h。 加重或缓解因素:呼吸可能加重。 症状及体征: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心动过速;低血压,大面积栓塞时急性右心衰和肺动脉高压的体征;啰音,胸膜摩擦感,咯血。 辅助检查:血气可有低氧血症,低二氧化碳血症;胸片无肺淤血;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CTPA可发现肺动脉充盈缺损。 治疗:以抗凝为主 ,大块肺栓塞,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溶栓,导管碎栓,预防复发。 04、主动脉夹层 部位:位于前胸部,可向背部放射。 性质:极痛苦,撕裂样,刀割样。 持续时间:突然发作。 加重或缓解因素:常见于高血压或有易患因素,如马方综合征。 症状及体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脉搏或血压不对称;神经功能缺失。 辅助检查:X 光胸片可能有纵隔增宽,主动脉CTA可明确诊断。 治疗:迅速使血压得到控制、镇静 、控制心率 、避免抗凝或溶栓治疗、必要时介入或外科治疗。 05、张力性气胸 部位:位于单侧。 性质:非常尖锐,胸膜性。 持续时间:突然发作,持续数小时。 加重或缓解因素:呼吸痛。 症状及体征: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出冷汗、脉速、甚至意识不清、呼吸衰竭,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向健侧移位。 辅助检查:X线胸片可确诊。 治疗:卧床休息、抗感染、胸腔闭式引流、支气管镜下封堵治疗。 06、食管破裂 部位:位于胸骨正中。 性质:剧烈胸痛。 持续时间:突然发作,持续数小时。 加重或缓解因素:饮酒和(或)饱餐后剧烈呕吐。 症状及体征: 剧烈呕吐后出现剧烈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液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等,其中呕吐、胸痛和皮下气肿为典型三联征。 辅助检查: 为食管碘剂造影、胸腔穿剌或引流口服亚甲蓝染色、CT检查、内镜检查及剖胸探查等 治疗: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意见不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早期食管修补是有效的手术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