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当“别人家的孩子”有多难? 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每个人在老家都有个“神秘”邻居,他一年只回一次家,没有人知道他干什么、在哪里工作。 等大家长大后习惯了在大城市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逢年过节得抢票回家的时候才会突然惊觉,好家伙,神秘人竟是我自己。 而这类神秘人通常在小时候还有另一个称号——别人家的孩子。 海娜曾经就是这样的“榜样”。名校毕业,进入了某头部知识付费新媒体,一路升职加薪很快成了项目主管。结果登上“人生巅峰”没多久,她发了条朋友圈,说自己辞职了,正式结束北漂生涯。 旅居成都半年后,海娜又回老家躺平了半年。其间迷茫、焦虑、小确幸,各种情绪杂糅。最后,海娜在老家开了一家书店。 在老家,有很多亲朋好友不理解海娜为什么要放弃大城市的繁华。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熟悉的生活节奏中,她重新找回了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也是普通人的价值。 谁说只有北上广才算奋斗呢,逃离朝九晚五的日常后,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像海娜一样,有很多年轻人都通过他们一点点的努力,给出了花样答案。 重新定义“行行出状元” 是时候打破“别人家孩子”这个刻板印象了。 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只要读书好就可以了。而当我们进入社会,这些“读书很好的别人家的孩子”,很容易就变成了“虽然读书很好但是混得不好”的孩子。 前段时间,“38岁硕士失业后开摩的”冲上热搜第一。当事人从中山大学法律研究生毕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9月失业后做摩的司机过渡,被网友认为是浪费人才。 985毕业生卖保险,北大、清华博士争当中小学老师等新闻也曾一度引发“高学历低就业是不是人才浪费”的大讨论。 985硕士、英语专业、摩的司机,当事人身上集合了太多有争议的标签。/央视网 很多人往往对名校生的“就业落差”耿耿于怀,这些没有按部就班的名校毕业生通常会被认为“这么多年的书都白读了”。 早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一度也是众人眼中非常落魄的存在。但事实上,陆步轩一边卖猪肉一边观察生活,不仅写了销量不错的《屠夫看世界》,后来还与广州猪肉大王、北大校友陈生合作,事业越做越大,证明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名校毕业,没有进入大厂,反而选择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些放弃了“铁饭碗”的年轻人,在备受上一辈刻薄眼光审视的同时,正在努力寻找他们的新出路。 像陆步轩这样“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其实是正站在风口的轻资产创业的一种。轻资产又称轻资产运营模式,顾名思义,轻资产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资源、时间、流程、技术、服务,不需要大量资金甚至不需要资金等。 北大才子陆步轩带领全村养猪致富。/微博 不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轻资产也可以理解为无形资产。像我们熟悉的滴滴,天猫、美团、自媒体等等,都是轻资产创业代表。 在当今大环境的背景下,轻资产创业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当代年轻人很多人不再愿意朝九晚五,调研数据显示,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不再将进入企业视为职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中国人信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想要成为当代“状元”,很多年轻人选择从轻资产创业开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在择业问题上,个体的职业选择到底是才能浪费,还是“降维打击”,在时间这条赛道上,年轻人总能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 实现财富自由的“捷径” 很多人说,当代年轻人一心只想“搞钱”,从另个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为了实现梦想自由。 数据显示,中国的Z世代人群(15-23岁)人数达2.6亿,2020年代的Z世代将占据整体消费力的40%。已经是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人,在用他们的话语权证明无论向往什么“自由”,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梦想自由”。 在无形中,轻资产创业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捷径”,也是他们在新时代实现梦想自由的新出路。 新闻业泰斗约瑟夫 · 普利策当年在被记者问及新闻到底有什么作用的时候,他给出了一段非常精妙的论述。“新闻工作者是一个社会的瞭望者,社会就像是一艘巨大的航船,在海面上,新闻工作者就应该是站在船头,拿着瞭望镜的那个人。” 新闻工作者作为“站在船头拿着瞭望镜的那个人”,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揭开社会的真相。/《编辑部的故事》 要看到一望无尽的海面,和危机四伏的冰山,以及隐藏在冰山和波光之下的巨大冰块,适时地给予船只指引,绕开危险航向,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这些不仅是新闻工作者要做的,亦是每个踏入轻资产创业的年轻人的创业日常。 我们是自己的船长,为自己导航。 “此时此刻在不确定性的大幕要拉开的时代,名校毕业的同学进入到这一个全新的蓝海市场,然后去耕耘、去获取更有利的timing(时机)。” 在B站新上线的微综艺栏目《辩论吧!平安》中,陈铭给出了他对轻资产创业的年轻人们的期许。 因为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勇气,再加上高度匹配的个人能力,在职业选择的路上,年轻人遇到的第一道坎就是如何获取最合适进入市场的timing,也就是时机。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谁最先进来,谁就能更早地获得红利。 当我们在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是我们在阐述自己的人生选择。每一个题材,都是我们所要经历的道路。在这些讨论声中,我们走出了属于年轻人的方向。 985毕业卖保险,亏了吗? B站新上线的微综艺栏目《辩论吧!平安》的第一期,平安邀请了蒋老师作为主持人,陈铭老师、一财编辑赵嘉老师、B站知名up以及两位平安代理人参加录制,辩题是:名校毕业生去当保险代理人,亏了吗? 关于名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去向,向来是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毕竟像名校毕业生卖猪肉的例子,十多年前就已经为人熟知。 不再“眼高手低”的名校毕业生,同时亦反映着当代年轻人的事业新观念。 陈铭在节目中说道,他现在的保险经理人是他的校友,同样毕业于武汉大学。初次见面,对方和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好,陈老师,我也毕业于武汉大学。” 一句简单的自我介绍,瞬间让信任的门槛大大下降,在谈及未来的时候,陈铭说这种共同点让他感觉能节约非常多的沟通成本。“很多东西我不用再讲那么多,我轻轻点两句,我们彼此微微一笑便心领神会,我们知道这个人值得信赖。” 获取信任的能力,是未来这个时代最宝贵的技能。 就名校毕业生从事保险行业这个话题来说,一位保险代理人,他需要为客户进行财产配置、资产整合、规避风险。这些需要“透底人生”的事情,我们需要用最坦诚的方式来一起沟通和交流保障。 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往往更容易收获信任。/《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保险代理人不只是“卖保险的”,而是一个“贩卖未来”的人生保障师。作为保险代理人的名校生让人值得信赖的,是他在漫长的人生未来旅程当中获取新知的能力,他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之上。 所以,和人生谈交易的名校生,亏了吗?我们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不。 ![]() 有后路,亦是新出路 在保险行业的“风口”之上,针对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平安给出了它的新规划——优才计划,吸纳高学历、高素质、高绩效人才加入,为客户提供“保险+金融”的全方位服务。 目前平安正在做的就是给每个想创业的年轻人提供资源、平台、人脉,让他们可以轻装上阵。 时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谁把握住了风控,谁就是王道。不确定性的时代,一切的关键决定于我们对于风险的评估和规避,这件事情越来越重要,而这件事情就是整个保险行业正在做的事情。 ![]() 身处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要学会把控风险、打开格局。/《卖房子的女人》 无论是选择步入职场,还是自主轻创业,要做好保障,才是当代年轻人的事业出路。在这之前,或许我们需要好好想想,年轻人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 播客“随机波动”的一期节目《人的疆域,略大于刘小样的平原》中做过这样的讨论:我们不知道该出走到哪里去,才能有一种新生活的可能。没有一种替代性的生活告诉你说,如果你不想过今天的生活,还可以选择这个。 没有现成的答案,那我们就去创造一个新的答案。我们还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我们知道它的名字叫“梦想”。 最近大火的台剧《俗女养成记2》,讲的就是这么个故事。39岁的女主角陈嘉玲,没车没房没结婚,一无所有地从大都市回到乡下老家,但她说“我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开始”。 《俗女养成记》给出的答案是:接受自己有“做不到”的一面,亦要保障自己梦想的另一面。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始终都尊重自己的内心选择。 下定决心回老家生活的陈嘉玲曾经问过妈妈:“你会不会失望?”妈妈回答她:“你不会,我就不会。” ![]() 就像她用来安慰自己的那句《侏罗纪公园》里的台词:“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新世代的年轻人,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守护梦想,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 ✎作者 | 赵公明 ✎校对 | 杨潮 ✎排版 | 麻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