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洗茶真的更加卫生吗?白茶、绿茶、红茶,都需要洗一遍才能喝?

 小陈茶事 2021-11-1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昨天下午,有一位茶友来聊天。

说起他和别人争论头道茶汤要不要倒掉,他自己认为不倒比较好,对方则认为要倒掉。

虽然看起来有些绕,但其实很好懂。

将第一泡茶水倒掉的行为,俗称“洗茶”。

洗茶,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为了干净,总有人无论是泡绿茶、白茶还是其它茶类,都习惯性先洗一洗。

尤其在一些长辈的眼中,洗茶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不洗不敢喝。

或许,背后就是一种墨守成规的思想在作祟吧。

可殊不知,付出的代价很有可能与收获背离。

凯恩斯说:“最难的不在于接受新思想,而在于如何摆脱旧新思想的束缚。”

这就是对眼前最好的印证。

时代在变,人在变,旧观念更应该有所更新。

逢茶必洗的老黄历,早翻篇了。

《2》

洗茶的历史,要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在《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对“洗茶”一词的解释为:

古人品茶程序之一。

据明代屠隆所写的《考槃余事》中记载:

“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

翻译过来就是,在煮茶前要先用热水洗茶,洗去杂质灰尘。

如此看来,这和现在大多数人的洗茶观念,不谋而合。

但是,老祖宗的做法放到如今,依旧适用吗?

未必!

可以肯定,在当时的年代,洗茶的确有可取之处。

要知道,早期的茶叶加工时,不像当今这般成熟,条件较为落后。

茶叶从采摘到制成,再经过长途运输和仓储,身上有灰尘,不洗不放心。

况且,在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年代,谁又会关注茶叶制作时是否够干净呢?

所以,在技术不发达的年代,的确可能存在灰尘的困扰。

但到了现在,不仅大家的生活品质有了质的飞跃,茶叶的生产和制作也渐渐规范。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完善,也代表了大家对卫生安全的重视。

工业发达的现在,除了机器加工之外,粉尘污染及参与制作的工作人员等各个方面,都有统一的卫生标准,另外还有专门的监管机构。

因此,那些关于茶叶不卫生,杂质很多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当然了,我们这里所说的,是指那些品质过关的茶叶,而非那些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

若是遇见喜欢偷懒,甚至不负责任的制茶师,随意做茶,所产出的茶叶品质堪忧,价格低廉。

反观真正的名优茶,因为原料珍贵,制茶师必然是要认真对待,万般呵护。

从加工到后续的仓储,都有着严格规定,能保证干净、洁净。

由此可见,洗茶完全是多此一举。

《3》

不过也有人依然坚定地认为,洗茶很有必要。

原因竟然是,除非全程机器采茶、做茶,否则不可能不接触到手。

既然接触到了手,就一定会有细菌,所以洗茶也是杀死细菌的过程。

呃……看来大家对茶叶的采制还是有很大的误解。

按照这样的逻辑来说,人的手会碰到各种东西,难免有细菌。

而手工采茶和做茶,会把细菌传递给茶叶,会令人觉得很脏,所以洗一道再喝更卫生。

这个想法,初看没什么问题。

仔细想想,却十分偏执。

就拿福鼎高山白茶为例,的确,不管采茶还是做茶,都必须用到手。

可是,这无法避免。

机器采茶,一来,对茶树的损伤很大;

二来,很难严格地按照等级来采。

毕竟机器没有人来得灵活,万一把银针采成了牡丹,把牡丹采成了寿眉,价格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与其后期再来挑拣,不如人工采茶更加“快、准、狠”。

采摘结束以后,就到了萎凋。

萎凋讲究及时薄摊薄晾,把茶青及时摊在水筛上,并离地70公分进行晾晒。

而这个过程中,也难免会碰到手。

只有极少数、极个别的大厂,有先进的设备,茶青萎凋时不经过人手,直接进入机器。

但更多的中小型厂,还是靠人工来萎凋制茶。

在日光萎凋的过程中,其实茶叶就已经经历了一次“杀菌”了,那就是紫外线的天然杀菌。

之后的挑拣、烘干,虽都不可避免会被手触碰到,但烘干的温度,也足以消灭一部分的细菌。

到制作完成以后,茶叶中能够剩下的细菌,又有多少呢?

再退一步说,手上有细菌,这点不能否认,但空气中到处都是细菌,也是事实。

除非是人为营造的无菌环境,否则细菌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自始至终,人和细菌都是和谐共处的,甚至于有些细菌的存在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况且,太姥山上的茶农们,常年生活在空气清新、污染极少的环境下,手上又有多少的脏东西呢?

恐怕还不如我们手机屏幕上的细菌多吧。

所以,好茶不用洗已经成为了茶圈中的共识。

《4》

逢茶必洗的行为,本身就很“奇葩”。

比如绿茶,目前主流的冲泡方式,是玻璃杯泡。

在第一杯茶汤中,就已经释放出了茶叶中一大半的滋味物质,可谓是最精华的部分。

但如果把它当成洗茶水,直接倒掉,无疑是在浪费内质。

原本鲜爽清新,鲜香四溢的绿茶,风味少了一半。

其实,不仅仅是绿茶,其它茶类也是如此。

用盖碗冲泡的时候,当沸水和茶叶接触的瞬间,茶叶中的内质就开始源源不断释放了。

第一冲茶汤虽看似不起眼,可实际上,养分尤为丰富。

大家以为洗掉的是灰尘、是有害细菌,其实倒掉的是养分。

还曾经有人开玩笑地说,中国茶人一年倒掉的“洗茶水”,能灌满整个西湖。

只是句玩笑话而已,但想想也是挺浪费的。

尽管洗茶确实能洗掉一部分的杂质和灰尘,但也只是茶叶表面的粉尘,没办法彻底洗干净。

像是红茶、岩茶这类茶叶,经过揉捻以后,呈现的是条索状。

若制茶不卫生,污染物极有可能深藏在条索内部。

光靠洗茶的短短几秒,根本不足以达到“干净”的地步。

除非是把茶叶彻底泡开,将每一根条索都舒展开来,再逐一清洗干净。

可等到那时候,茶汤早就没了味道。

既然如此,又何必执着于洗茶呢?

对于好茶来说,洗茶是多此一举,会浪费营养物质;

对于劣茶来说,洗茶也洗不干净,只是做个表面功夫。

所以现实就是,洗茶的心理效果,远远大于实际效果。

《5》

曾几何时,洗茶成为了一种流行。

不洗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泡茶。

然而,随着时代变化,洗茶已不再如当初那般“吃香”了。

逢茶必洗,更是成为了过去式。

现在,品质才是王道。

香气滋味好,品质卓绝的茶,洗茶会洗掉大量的养分,得不偿失。

而劣质茶,本身就没多少养分,洗过之后更是寡淡。

可是,不洗又没安全感,无法说服自己喝下去。

这样看来,洗茶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对制茶师的不信任,对茶掌柜的不信任,只能一洗了之,实属无奈。

故而,我们一直提倡,买好茶,喝好茶。

来路不明的茶,尽量不喝,若实在要喝,还是洗洗为好,毕竟身体要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