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1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纳拉扬希蒂王宫里正举行一场晚宴,国王比兰德拉看着坐在桌前的妻儿,心情颇为惬意。因为他不久前才过了55岁生日,而在尼泊尔民间一直有“国王活不过55岁”的预言。好巧不巧的是,在比兰德拉之前的国王,的确都没能活到55岁。比如他的父亲马亨德拉国王就是在52岁去世的。而他的祖父特里布温国王,是在49岁去世的。他的曾祖父维克拉姆国王,更是在36岁就去世了。所以,在比兰德拉过了55岁生日后,他长出了一口气。认为那个该死的预言已经不足为信了,这也是他为何心情愉悦的原因。 以至王储迪彭德拉在晚宴上喝醉酒,也没能让他大发雷霆,只是命令堂侄帕纳斯,将失态的迪彭德拉扶回寝宫了事。 但让比兰德拉没想到的是,这居然是他最后的晚餐。因为不一会儿,迪彭德拉就再次返回宴会,用一挺德国造的MP5K机关枪,射杀了在场的所有王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比兰德拉和王后艾斯瓦利亚及他的弟弟尼拉扬、公主什鲁蒂等13位王室成员。 血案酿成后,顿时震惊了整个尼泊尔。一时人们惊恐不已,纷纷提起了200多年前“十世而亡”的诅咒,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比兰德拉) 说到“十世而亡”的诅咒,就得把时光拉回到1768年。 在1768年之前,尼泊尔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就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在尼泊尔的土地上,大大小小有着50多个邦国。他们为了扩张领土,常年你争我夺,战争不断。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国家中,廓尔喀沙阿国的武力值最强大,因此他们不断攻打周边的邦国,地域也随之不断得到扩张。 随着王位的更替,转眼廓尔喀沙阿王国就传到了第11代国王纳拉扬·沙阿的手上。他是一位有着雄才伟略的英主,在他在位的前10年,他一方面让百姓休养生息,另一方面他又加强军事革新。经过10年的准备,他发动了统一战争。 在战争中,对于弱小的邦国,纳拉扬极尽拉拢。对于势力强大的邦国,则联合其他邦国攻破。因此战到最后,他实现了统一,并于1768年建立了沙阿政权,将国都定在了加德满都。 此时的纳拉扬志得意满,十分骄傲。有一次他在外巡游的时候,遇到了乔装成圣人的哲学家戈拉赫纳特。纳拉扬递给戈拉赫纳特一块奶酪,但戈拉赫纳特却拒绝了他。这让纳拉扬十分不悦,认为戈拉赫纳特是故意羞辱他这个一国之君。所以他一气之下,把奶酪扔在了地上,并扬长而去。但没想到,奶酪却粘在了他的10个脚趾上。戈拉赫纳特见状,认为纳拉扬傲慢无礼,这势必会给沙阿王朝的未来带来灾难。而那块奶酪又粘在他10个脚趾上,则预示着到了第10世就会灭亡。尽管人们对于戈拉赫纳特的说法似信非信,但是“十世而亡”的传说,却一代又一代地在尼泊尔国民中流传了下来。 纳拉扬去世后,继承王位的国王,扛起了扩张领地的大旗继续南征北战。他们先是攻到了中国的西藏,但是面对清朝的精锐部队,他们根本没有胜算,反而还被清军打得四散而逃。最终只得向臣服于清朝,作了清朝的藩属国。不过,虽然在中国吃了败仗,但他们却并没因此偃旗息鼓,而是又向南打到了印度。一度将领土扩张到了锡金,他们的领土也因此扩大了两倍之多。 在征战的过程中,沙阿国王为了激励将士,对他们赏赐颇丰。而他们也因此得以晋升为了权贵阶层。随着他们手中权力越来越大,沙阿国王的威信,也受到了威胁。 (纳拉扬·沙阿) 1814年,觊觎尼泊尔土地的英国政府,任命英印总督联合沙阿王朝的权臣发动了战争。英印总督率领大批印度军队与沙阿王朝作战时,那些权臣也在得到了利益承诺后,背叛了沙阿王朝。一时内忧外患,沙阿王朝几乎有灭国的危险。好在廓尔喀人一向在战斗中都顽强好勇,因此尽管面临的对手人数众多,武器精锐,但他们还是作出了极为顽强的抵抗。 虽然战争最终以战败割让了大部分领地告终,但英国政府也尝到了沙阿军队的厉害,所以他们放弃了继续攻打沙阿王朝的打算。 尽管战争停止了,但尼泊尔人对印度人和英国人,都怀着很强烈的仇恨,所以英国政府最终选定了廓尔喀人忠格·拉纳,代他们管理他们获得的殖民地。 由于背后有靠山,再加上手中有兵权,忠格·那纳很快就发动了政变,对沙阿王室成员和忠于王室的官员、将军们进行了屠戮,并废黜了尤金德拉国王,重新拥立了年幼的苏伦德拉国王作为傀儡。而他则自任为首相,并修改律法,实行首相世袭制。从此,沙阿王朝虽然还存在,但是权力却都在首相的手中,而国王也只能算是吉祥物了。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那纳家族为了稳固握在手中的军政大权,他们都只拥立年纪幼小的王室子弟为国王。在国王慢慢长大后,为了能继续控制国王,他们用尽了各种手段。 在那段暗黑时期,沙阿国王命运十分悲惨。他们光是被囚禁起来的,就有3位,还有被吓疯的,被谋杀的,被逼退位的。总之,那纳家族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玩得得心应手。 沙阿王朝重新夺回政权的时候,已经是第8代国王特里布文了。 那时,那纳家族也因为争权夺利,发生了极为尖锐的矛盾。国王特里布文也被流放到了国外。于是他与印度结盟,借用印度的实力,逼迫拉纳家族交出了军政大权。 然而,让特里布文没有想到的是,好不容易解决掉了拉纳家族,印度却对沙阿王朝的军政事务横加干涉。甚至还以保护他为由,派了2个人日夜跟在他左右。 (特里布文) 如此一来,身为沙阿王朝的国王,似乎日子并不比从前好一点。所以到第9任国王马亨德拉时,他为了巩固王权统治,发动政变,消灭了其他党派。这样一来,也削弱了印度对尼泊尔的控制。 等到第10任国王比兰德拉继位后,他对国家的政策,再次进行了调整。自此,印度已经很难再对尼泊尔指手画脚了,而印尼之间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比兰德拉是一位有才学有能力的国王,他在位时,不仅成功地摆脱了印度对尼泊尔的控制,而且他还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国民的政策,这让他得到了国民的爱戴。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被国民称颂的国王,却死在了王储迪彭德拉的手中。这不由得让人们相信了“十世而亡”的诅咒,也就是说比兰德拉命中注定会死于横祸。 那么,迪彭德拉为何要枪杀父母和兄弟姐妹们呢? 原来,身为长子迪彭德拉,从小就被比兰德拉视为接班人。他不仅被送到国外接受精英教育,而且在他回到国内后,比兰德拉也对他极力栽培。 然而,比兰德拉和迪彭德拉,却还是在一件事上发生了矛盾,那就是迪彭德拉爱上了一个叫德芙雅尼的姑娘。 其实,德芙雅尼并非平民出身,她出身于强大的那纳家族,父亲曾做过尼泊尔的财政大臣,母亲则出身于印度显贵家族。 但不管是那纳家族,还是印度显贵,都是沙阿王室的旧恨,因此当迪彭德拉向比兰德拉提出要迎娶德芙雅尼时,自然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迪彭德拉) 迪彭德拉的母亲艾斯瓦利亚王后,从自己的娘家给他物色了一位叫噶丽玛的女子,作为了准王妃。 噶丽玛出身高贵,又知书达理,长得也十分漂亮,深得王后的喜爱。可惜在迪彭德拉的眼里,根本没有噶丽玛的存在。他反而对母亲的横加干涉大为光火,并发誓非德芙雅尼不娶。 这样一来,双方谁也不肯退让,积怨也越来越深。在血案发生前2天,比兰德拉与艾斯瓦利亚还在威胁迪彭德拉,表示如果他一定要娶德芙雅尼,那么他就必须放弃王位继承权。 可惜,迪彭德拉似乎既要美人,也要江山,所以父母的话让他恼羞成怒。仇恨的心理,更是让他变成了魔鬼,这才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血案。 迪彭德拉饮弹自尽后,尚且还有知觉,所以很快就被他的叔叔贾南德拉送到医院抢救,同时贾南德拉自任为摄政王代理国事。 不过仅过了2天,王室便宣布了迪彭德拉的死讯。而贾南德拉则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成为了沙阿王朝第11任国王。 只是,在国民看来,贾南德拉得位不正,因此在他继位后,国民发动了多次暴动。而贾南德拉一边对暴动进行残酷镇压,同时他为了巩固王权,还解散了之前的政府,废除了首相。 可惜好景不长,尼泊尔人对贾南德拉的做法非常愤怒,于是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那些被撤销职务的政府官员们,也因为贾南德拉的手段让他们非常寒心,所以大家团结一心,最终推翻了贾南德拉。延续了200多年的君主立宪制,也自此改为了联邦民主共和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