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年轻教师的困惑:课堂的“松”“紧”之间,如何把握平衡? | 围观

 古渡纳川 2021-11-13

民小编说

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是所有老师的追求。但是对大多数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来说,这其中的平衡却很难把握:活泼多了,容易乱;严肃过头,又会死气沉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几个掌握课堂秩序的方法——

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子:

图片

我是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他们“紧”了,平时上课根本没有几个人回答问题,对他们“松”了,他们就骑到我头上来了。郁闷啊……

这位网友所说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的“问题”时常困绕着一些教师,特别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需要让他们积极活跃,成为展示自我的主角。同时这也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没有进行恰如其分的“控制”,课堂表面上看似热闹,实质难免出现杂乱。反之,如果“控制”过头,那课堂看起来很有纪律,但又可能宛若一潭死水。

因此,教师的“主导”尤为重要

可以说,课堂“控制”出现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不知道如何去“导”的问题。如同那位网友一样,年轻教师容易陷入师生关系的两个极端。

对此,教师应该如何去“导”,才能实现对课堂的有效“控制”呢?

让学生遵守“游戏规则”,

还是服从教师的“命令”

很多时候,所谓课堂上的“纪律”都是教师制定的,有些还是教师上课时临时想的,而且“纪律”的内容基本上是限定学生不能做什么,却极少指明学生可以做什么。只要学生妨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意愿,就会被“鉴定”为“违反纪律”了,甚至有些教师连这样的“纪律”都没有向学生说明,一切凭自己说了算。

这样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从属位置,其课堂主人的意识与教学主体的地位无从体现。

如此一来,教师时常挂在嘴边口口声声强调的“课堂纪律”就会被学生理解成专门对付他们的一种“专制”的代名词了。

这么说,难道课堂就不用“纪律”了吗?不,当然要“纪律”,但这种“纪律”应该是由师生一起商议,共同讨论出来的一些“规则”,来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这才谈得上有“群众基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主动去接纳并乐意去执行和维护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是这样设置情境引导他们的:

教师

为何要在校门口的公路上画斑马线呢?

我知道,那是“人行道”,是让我们这些行人过公路用的!

学生

教师

如果我们过公路不走“人行道”好不好?

不行的,我们人这么多,很容易被车撞着的,上学期没有画上“斑马线”,不就有一个六年级同学的脚被车轧了吗?

学生

画上“斑马线”让我们走“人行道”,是为了行人和司机更安全……以前没有“人行道”,大家都是乱走的!

学生

教师

说得对!有了交通规则,大家的行动不但方便,而且也安全了。你们再想想,自己知道或做过哪些事和活动必须要有规则才行,否则就没办法进行下去了?

老鹰抓小鸡、跳橡皮筋等游戏也有规则。

学生

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各种球类活动都有规则。

学生

教师

是啊,生活中很多事情和活动都有自己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可以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更好地进行活动。现在,我们这么多人在一个教室里也需要一些“规则”来让课堂的教与学能灵活而又有秩序地进行下去,所以,我们有必要一起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则来……

接下来,我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条上,然后收上来共同对这些想法进行讨论、梳理、修改,整理出有代表性的作为课堂上的“规则”,让大家遵守。

在这些规则中,下面几条是最根本的,因为它指向师生在课堂上最普遍的四种行为——“说”、“听”“讨论”和“插嘴”的注意点:

1.无论是老师,还是某个同学说(包括提问和回答问题),全班同学都必须保持安静,认真倾听。如果谁有想法或不同意见,也要在说的人把意思表达完之后,才能起立进行“插嘴”。当想“插嘴”的同学比较多时,要按起立的先后顺序一个个说,不要抢着说。当话说好了就可以自行坐下,不用等着老师示意了。如果在听的过程中又有了想法,还是按上述的要求进行表达。

2.站起来说的同学要尽量做到面向大家,眼神要和大家交流,而不能只单单看着老师(或某个同学),不能只对着老师(或某个同学)说。尤其是不能把老师当作课堂的中心,让自己和老师成了“两人对话”,把同学们忘在了一边,这样其他同学也会不耐烦,难免就会吵了。

因此,站起来说话或提问的同学要把开头语“老师”改成“同学们”,这样的说法能够直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使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你说的话中来。另外,坐在左右两边的同学起立时要适当地侧过身,而前面的同学起立时也要适当地转身。

3.当老师要求大家自由讨论时,同桌或前后桌可以坐在位置上自由安排;当老师指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时,那对“说”和“听”的要求就以上述的一二两条为准则。自由讨论(包括其他形式)的开始和结束,要看老师的示意,比如用语言:“现在开始!”“请大家安静!”等等,还可以配合表示“开始”和“安静”的手势,同学之间也要互相提醒。

4.有的“规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可以在师生共同商议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添加或者删除。

遵守“课堂规则”和展示“学生个性”是不矛盾的

看了上述的四点规则,或许有些教师会说,这样的条条框框会不会限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使课堂变得机械死板了呢?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学生的“个性”是否真正得到健康的发展和展示,在课堂上主要看学生是否有表达的机会,能否获得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

一直以来,有些教师的课堂恰恰就是在上述的这些方面存在问题。他们要么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规则”作保障,使得课堂的“说”与“听”,以及所谓的“讨论”变得杂乱无序。如此的“个性发展”已变成自由散漫的一盘散沙,连教师自己也因此苦恼不已。要么总是在学生说的“内容”上苛求,总想着学生的“说”能符合自己的喜好,凭自己的脾性来评定学生的童心童语,以致闭塞了学生的真实表达,甚至还会让学生因为害怕而没了表达的欲望。如此的课堂,学生除了循规蹈矩或亦步亦趋或沉默寡言之外,还能有什么良好的“个性发展”呢?

因此,我们只有具备适当的“课堂规则”这个外在形式,才谈得上保障学生“思想个性”这个内在实质获得真正的发展,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是扎实的鲜活的有效的课堂。

当学生从这些“规则”中逐渐体会到它给大家的“说”、“听”,乃至“思”带来益处时,学生就会愈加重视和维护这些“规则”。此时,即便教师不在,班集体也会自觉自动地运用这些“规则”来评判个别同学的违规行为,以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已有“课堂规则”这把丈量的尺子了。

哪怕在开始阶段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一旦有了这些“规则”,那么以后的教学和管理也就会事半功倍。同时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民主意识和班级主人的观念也会得到增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让学生遵守“课堂规则”和展示“学生个性”是相辅相成的

让学生遵守“课堂规则”成为一种习惯

1.教师的“立场”要鲜明

刚开始实施这些“课堂规则”时,学生还不是很熟悉,容易忘记,教师就要有耐心地反复强调,时常提醒,尤其是教师的“立场”要鲜明,切不可含糊不清敷衍了事。

比如:坐着倾听的学生如果有人没保持安静,或者没等人家讲完就“插嘴”而且“插嘴”时没起立,教师都应该立刻让课堂暂停,及时指出个别学生的“违规”行为,并且让他马上改正。同时也提倡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如果发现类似问题,也要马上提出和制止。

2.教师要用好自己的表情

当学生能按“课堂规则”进行“听”、“说”、“插嘴”和“讨论”时,教师除了用语言而且也要用“赞赏”、“微笑”的表情给予肯定;反之,教师就要用“严肃”、“批评”的表情给予否定和阻止。只要教师“立场”鲜明,再配以一目了然的表情,时间一久,学生的行为就能从中得到积极的强化。

另外,当教师用了“严肃”和“批评”的表情之后,要是学生改正了,教师就不能继续带着这个表情上课,而应该“转化”成温和微笑的表情。教师这样做,就是等于用无声的体态语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对于引导学生正确地投入学习是很重要的。

但现实中有些教师往往做不到这点,一旦被个别学生的“违规”行为打搅了,就会一直虎着脸,带着怒气上课,甚至把接下来的上课当成个人的情绪发泄,这是教师情绪化的表现,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把他们当作了“出气筒”,这绝对是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良好习惯的养成的。

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状况有时就是教师自身状况的体现。

关于是否要“处罚”的问题

在“课堂规则”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违反的。

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意的,大多是忘记了。对这类“违规”的学生,教师只需时常提醒,他们便能主动改正,毕竟好的“规则”是有利于每个人的。因此也就没必要“处罚”了。二种是故意的,表面上看似针对“规则”,其实背后都另有原因。他们大多是所谓学习上的差生,被教师忽视;或者和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被同学们孤立;要么在生活和心理上存在“困惑”和“压抑”,寻求排遣和发泄等等。

我觉得这些学生的“违规”行为的本质不是在抗议“规则”,如果因此而“处罚”他们,等于隔靴搔痒,甚至还会雪上加霜。

所以,教师应当把精力花在课堂之外多去关注、关心和帮助这类学生,只有化解了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的“问题”,在课堂上他们才可能遵守“规则”。

当然,这类学生毕竟是少数,教师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而否定了“规则”对大多数学生所起的作用和带来的好处,否则就是犯了因噎废食的错误了。

对于“处罚”,我坚持:处罚是手段,如果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可以用的;如果用得不好,就可能起反作用。所以,处罚要三思而后行——慎用!

(作者系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小学教师)

图片

文章来源 | 教师博览公众号,原文有删改

微信编辑 | 宋佳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