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打坐修习禅定,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定的久了就会生智慧..其实这个“定”也还是属于方便说... 因为,初习者还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禅”,所以为了方便表达,只好说是要“修定”.. 可是,究竟这个“定”又是个什么状态?多数初习者也还是不甚明了,因此只好说:来炼“打坐”吧... 可实际上呢,这个打坐也只不过是“禅”与“定”修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种状态,仅是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真入了门的行者,便不会再把“打坐”当成是修“禅”、当成修“定”的代名词了.. 他就是要: 因禅发起无行无生之慧, 因慧通达诸法如实之觉, 因觉圆满无碍解脱之智。 不过即便最终成就菩提了,也还是有一点需要明白:一切成就也是因为最初一定有过闻思的那个阶段,因此才建立起正确的知见跟见地... 那么,如果是“再来”的修行人,一定多少是带点智慧种子来的嘛!那如此还需要这个闻思的阶段吗?还是说直接修定启发慧就好了呢? 《大智度论》有偈说: 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 譬如大暗中,有目无所见。 这个再来的很聪明的人,有智慧种子的人..通俗讲就是在某个领域有天赋的人,也就是天才.. 虽然有天赋,可是如果没有经过学习与培养,也很难把这个天赋发挥到高水平的程度.. 同样,再来修行的菩萨,因为有隔阴之迷嘛,所以不经过闻思以及善知识的点拨..也会比较难达到见诸法实相、开般若智慧的程度... 这个就如同是在一间黑灯瞎火的房间里头,就算有眼睛,可还是看不见..需要有个点亮心灯的因缘跟过程... 所以,别说是学佛,很多童年被认为是很聪明的孩子,因为被灌输觉得说,自己天生聪明!结果不愿意踏实学习.. 这就造成聪明人往往是比较自我、比较浮;总是自视很高..其实不过是徒增了我执、我慢,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往往成就平平.. 所以说,再来人如果有“天才”却不肯调平心态去努力闻思学修,这就好比是在黑暗中眼睛起不到作用一样.. 如此最后也就是荒废了此生,这样的人在历史与现实中很多的... 所以,就算很聪明、有天才、再来的..那也还得踏实肯学、肯修!如此无论在世间、出世间做什么也才能成功! 《大智度论》接着又说: 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相, 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目。 反过来说,如果只是闻的多,可是却没有成为自己的智慧,那就像是个读死书的书呆子,脑袋装得很多,问啥也都懂,可其实啥都没证到... 这就好比是在灯火通明的房间里却没有眼睛,白耗电了.. 龙树菩萨还有这么句话说: 多闻利智慧,是所说应受, 无闻无智慧,是名人身牛。 这个意思就是说,有的人多闻渊博,智慧聪利,听了一点理,马上就能开悟、就能接受..再来之人,若能经过闻思就是这种状况... 可要是即没慧根,又不肯努力多闻,虽然看上去也是个人的样子,可却是个牛的脑瓜..这类情况,不是本次讨论的重点,先简单介绍到这儿吧... 总之禅者悟道要明白:“缘起”以及“熏习”的关系跟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