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站的首届纪录片发布会,释放了几个重要信号

 第一导演 2021-11-13


今晚(11月13日),行业里办了一场跟预想不大一样的影视项目发布会。

记录即有光”,2021—2022年B站纪录片大会,主推了B站接下来的多部重点项目。

会上,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特别提到:学习和知识视频正在B站兴起,Z世代正在推动互联网内容从娱乐化走向知识化。 

我们都知道,纪录片是大银幕院线“最不受欢迎”的片种,前阵子豆瓣上8分的《龙虎武师》,院线才99.9万票房。

这尴尬的数字说明一个事情,就是纪录片象征着“学习”,学的自然是你不知道的事情,在大众意义上,越好的纪录片,门槛越高。

这不是猜测,纪录片的消费群体本来就是中坚阶层,这个阶层的特征说出来气死你,学历高、收入高以及更完整的城市化等特点。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2020年中国纪录片行业研究报告说的。

而在B站,每月2.4亿活跃用户中,78%都是Z世代的年轻人,收集用户画像,得到的结果是: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物质条件优越,尊重知识、注重精神世界,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

B站的深度知识类用户,和纪录片主体人群其实是一类人。

这就是这场发布会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整场活动结束后,我脑海里聚焦的不是导演。

而是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提到的几位头部UP主,并且是知识类UP主。

有一个叫“智能路障”的UP主,这名字起的反讽,他能成名,正是因为讲鲁迅。开篇相当犀利,他觉得把鲁迅的作品从九年义务教育中移除,这件事,可能是一件好事。


你一听这个论点是不是就要掀桌了,从课本移除鲁迅还是好事,这靠谱吗?

但是他的完整观点是,因为大部分人在青少年甚至幼年时期很难走进鲁迅的表达核心,导致我们在未经世事就把鲁迅误读了,一旦我们不再追随文学,或者对社会解剖没有建立兴趣,鲁迅两个字就仅仅变成一个图腾符号,对他再也不会产生探索欲。

而现实真的就是,大部分人确实都没有继续追随文学。所以拥护鲁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和他产生疏离。

虽然不好说能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但强力开智并不适用每个人,应试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反鲁迅”,这个我非常认同。

为了证明鲁迅的牛B,“智能路障”一口气做了26个视频,覆盖了几乎全部的必要的知识点,大量历史信息引来3000万的播放,弹幕经常把濮存昕(电影《鲁迅》中扮演鲁迅)覆盖。


另外还有两个UP主,也都很类型化,其中一个叫“茂的模”,他主攻量子物理,它有一个百万级播放量爆款,名为“【科幻故事会】《最后的问题》:熵增|万物终局?”一开始,讲了很多枯燥的熵值理论,突然讲到一半时,他开始编故事,他竟然编了一个在人的意识与时空概念完全消逝,在宇宙最终时刻的重启的故事,而这个想象力极强的故事的依托就是它之前枯燥的知识理论的讲述,蛮有趣。


第三个UP主,名叫“沙盘上的战争”,他主要是通过沙盘推演来和大家分析经典战役,在“四渡赤水(上)史上最详细拆解长征最秀一役”里,他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精确阐述了一场绝境之战,画面上只有一张地图,零战斗场面剪辑,但300多万播放量,告诉大家这个人的讲述能力和表达效率之高,如果有一个对此毫不了解的导演临危受命接了此题材,那你只要花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能确定自己该怎么平衡诸多线索。


这三个UP主的火爆都说明了一件事:见识知识,学习知识甚至发挥知识,已最先在B站成为创作主流,这是在其它短视频内容平台所不具备的特征。

呈现知识,将是未来互联网宇宙造光的新起点。

就如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在发布会上说的,“B站用户对高知识属性内容的追求,推动了泛知识内容的迅速增长。截止2021年6月,B站知识内容在PUGV视频总播放量中,占比达到了49%,其中科学科普类内容同比增长达到了1994%。过去一年,有1.83亿用户在B站学习,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的近4.5倍。”

1.83亿,这个数字,一度让我感觉我们还是有救的,还是可以继续进化下去的。

那为什么李旎要在纪录片大会上聊知识呢,这是因为,这个主流特征正迅速导向到一个更具体的创作类型上,那就是纪录片

在大众视频娱乐聒噪、随意、重复的情绪出口下,知识的传播与咀嚼成了创作主体的新途径。

再曝一组数据:直至今年9月,B站已经累计上线了3000多部纪录片,出品了106部纪录片。而在过去一年,B站纪录片累计观看人数已经达到了1.3亿,累计时长超2.5亿小时。

沉浸而沉静的2.5亿小时,这里的群体太幸运了,因为他们的时间不再是转瞬即逝的碎片。只是我们没想到,碎片拼贴回盘子,靠的是最初我们因为困倦而丢弃的知识的渴求。

那B站的纪录片水准又走到了什么程度?

我们第一导演在今年6月份的文章【B站纪录片拿了白玉兰奖,这说明了啥?】就已经解读过这一现象,第一部大火的纪录片竟然不是你想的《厉害了,我的国》那样,而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虽然这是一个全平台皆红的作品,还上过大银幕,但在最初,这一听就是个特别“排斥”青少年的片名,但它就在B站扎了根。

包括拿下白玉兰奖的《小小少年》(豆瓣9.1)和去年拿到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奖项的《但是还有书籍》(豆瓣9.1),都让B站建立了开拓纪录片内容领域的决心。

这一次,“记录即有光”的知识光波还能扩散到何处?

自然有延续高分特征的《但是还有书籍2》,这是B站纪录片的镇宅物,续作在内容上增加了图书馆、漫画家、作家等新身份。


同样高分续作,《人生第二次》是“人生”三部曲的第二部,B站与央视网合作,关注人与命运的关系,讲述中国人如何直面和战胜命运里的意外,展现人在矛盾、失去、遗憾等情况之中,如何学会珍惜。这个题材刚好符合当下环境产生的集体情绪,具有对的现实主义。要是能从中纳出一个该题材大幕上都不曾出现的语境,我觉得可以期待。


有一个新题材,《我们是这样长大的》,这不是《小小少年》那种人文关怀,而是人文关怀的一个“分支”——萌物关怀,从农耕到现代文明,宠物们在人类社会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在完全不摆拍的前提下,在主创们级强烈的耐心与等待中,捕捉宠物的生存状态。


此外,《我是你的瓷儿》以瓷器为媒介,展现背后的手艺人和他们与瓷儿的故事,而《惟有香如故》又试图通过古香文化再把历史来回到现在。还有《英雄之路》聚焦纪录剧的形式创新,希望做到电影大片级别的视听效果,《舞台上的中国》专注声乐、器乐、舞蹈与戏剧,把前辈艺术家带入00后的视野。


回到科学类,《绿色星球》用崭新的视听技术关注着地球上的植物生存法则,以及有大刘老师加盟讲述的《未来奥德赛》,真切地感受未来的可能性。换一个角度,《流言终结者》是一个用实操实验的方法,戳破那些广为流传的谣言与都市传奇,打破猎奇也是猎奇。


说不完了,你是不是已经有一种感觉,就是漫威昨天刚刚在自家IP项目上爆炸之后,B站又在知识纪录类型剧集上横扫了。

还没完呢,今晚B站的重磅大计——暗室灯计划,一个纪录片创投会。

按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的话来说,它会在B站社区推动纪录片文化的形成,鼓励爱好者成为纪实UP主,并扶持纪实UP主成长为纪录片创作者。

通过这种形式,B站将向纪录片行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和题材,让纪录片这种内容形态,和B站的内容生态进行更深度的结合。

知识是水源,平台是生态是土壤,两者结合,才可能培育真实的生长,追寻光源。

记录即有光,既然有光,就看好B站去照亮。


【以下是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现场实录】

大家好,我是Carly。

2017年,我们带着敬畏的心进入纪录片行业,同年出品第一部纪录片《极地》。4年时间过去了,今天是第一次举办bilibili纪录片作品的发布会,我更愿意说这是纪录片行业的大聚会。

在此欢迎各位前辈以及创作者到来,也欢迎喜欢纪实类内容的各位B站用户。


先分享一个故事。2019年12月,我们出品了一部以书籍为主题的纪录片,因为不是流量或流行类题材,我们并没对播出效果抱有过高希望。然而,超出预期的是,这部作品获得全网用户极高的口碑,用户还会在正片里通过弹幕和评论,分享和交流自己对阅读的体会。

当中有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用户,他在看完第一集之后,截了一百多张图,只为了做一件事:整理出主人公身后出现过的所有书的书名,并分享在评论和弹幕里。

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但是还有书籍》,在B站和豆瓣都拿下了高分。去年,它还获得了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奖,这是金鹰奖首次将最佳纪录片奖项颁给网络平台出品的内容。

对于创作者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自己创作的内容,被人看到,被人理解,触动心灵产生启发。

我平日也会反复思考,为什么纪录片作品能够在B站获得用户的认同和喜欢呢?

这或许是纪录片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根据2020中国纪录片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纪录片的主流消费人群,他们普遍具有高学历、城市化、高收入的特点。

而B站年轻用户,就是未来的城市中坚人群。

在B站2.4亿月活跃用户中,78%都是Z世代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物质条件优越,尊重知识、注重精神世界,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

这些都很契合纪录片主流人群的特点。

我们相信,这些年轻人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成为纪录片的核心消费群体。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现象:过去一年在B站,涌现了很多知识类UP主。他们的内容兼具专业性和趣味,广受欢迎。

比如UP主“智能路障”,他是一位热爱解读鲁迅的视频创作者,制作过二十多个视频来介绍鲁迅的作品;“茂的模”是一位科普UP主,经常在B站和用户讨论黑洞、量子力学等非常具有高知识含量的问题;最后这位UP主“沙盘上的战争”,他喜欢通过地图沙盘推演的形式,来为观众介绍历史上各种经典的战争故事。

学习和知识视频从B站兴起,意味着Z世代正在推动互联网内容从娱乐化走向知识化。在B站,知识内容已经占PUGV视频总播放量的49%。截止今年6月,科普类内容同比增长达到1994%。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过去一年,有1.83亿用户在B站学习。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的近4.5倍。

我们可以发现,以前年轻人上网的主要内容诉求就是娱乐。而随着新一代年轻人生活的整体数字化,从B站获取知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开始成为他们新的主要诉求。

我们的纪录片正是知识品类的头部内容。

纪录片在B站的供应和消费也在持续增长。到今年9月,B站已经累计上线了3000多部纪录片,出品了106部纪录片,累计获得国内外奖项107个。在过去一年,B站纪录片累计观看人数已经达到了1.3亿。

我们相信,随着Z世代在2022年逐渐走进社会,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力,纪录片将会迎来一个巨大的时代机遇。

这也是今天和大家相聚于此的原因: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推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
首先,我们会长期坚持内容精品化。因为只有精品,才能突破圈层的局限,形成文化影响力;只有精品,才能得到B站用户的正反馈,与B站社区产生化学反应;也只有精品,才能在与其他商业内容形态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

此外,我们会长期扶持纪录片行业创作者。为此,我们推出了暗室灯计划,它将在B站社区推动纪录片文化的形成,鼓励爱好者成为纪实UP主,并扶持纪实UP主成长为纪录片创作者。

通过这种形式,B站将向纪录片行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和题材。

最后,我们希望能够推动中国纪录片作品走向世界。截止2021年底,我们将有超过15部出品的纪录片登陆海外市场。未来,我们将出品更多全球化内容。

对于B站来说,纪录片是终身事业。它是B站知识内容的旗帜,是B站内容价值观的体现,更是B站作为文化品牌的核心拼图。

纪录片是一种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内容形态,从影像诞生之初开始,它就在记录着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故事和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不可或缺的宝贵财产。

我们会继续敬畏纪录片的传统,尊重前辈的经验和内容规律,学习如何做好纪录片。同时我们也希望跟在座各位一起创新,也希望有更多新的创作者,能加入我们的行列。

最后,我想引用发表于《求是》杂志的一句话:

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在这里我想说,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裕,正是我们与在座各位共同的奋斗目标。谢谢!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