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发现】跟着徐霞客游蓝山

 光哥小馆 2021-11-13
本帖最后由 蓝山老三 于 2019-2-22 11:25 编辑

B01.jpg

序:
早段时间,蓝山著名舜文化和蓝山历史研究学者刘健鹏跟我谈及当年徐霞客游蓝山时留下的遗憾,那就是徐霞客没能找到神往已久的石柱。去年听闻蓝屏重建关圣亭,我们参观回家的路上,在总管庙一条古官道上眺望平畴,仿佛当年徐霞客站在这里极目寻找石柱。1月31日下午,应健鹏的相约,我们一行三人驾车来到蓝屏圩,沿当年徐霞客行走的路线来到地宝坪,在地宝坪村找到了村后山底岩洞。之后,我们登上地宝坪坳,穿越腊树口关圣亭,下山后来到山口村,后又入大基嗣,找到了该村四面环山的地下出水口......以下文字为我们跟着徐霞客游蓝山的脚步,由学者健鹏考究整理并注释徐霞客游蓝山游记,让世人更清晰地了解历史与现在,更好地研究徐霞客笔下的蓝山之地理,推介蓝山,宣传蓝山,促进蓝山旅游之开发也。

B03.jpg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也作宏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江苏江阴人。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中,徒步考察了大半个中国,留下了对这片国土详实精美的记载。明崇桢丁丑年(1637),他从宁远进入蓝山(事实上此前几天,他就在考察九嶷山主峰群时,进入过高紫二源一带)。

B02.jpg


    (原文)四月初一日  过下观,始与萧韶水别,路转东南向。南望下观之后,千峰耸翠,〔亭亭若竹竿玉立,〕其中有最高而锐者,名吴尖山。山下有岩,窈窕如斜岩云,其内有尤村洞,其外有东角潭,皆此中绝胜处。盖峰尽干羽之遗,石俱率舞之兽,游九疑而不经此,几失其真形矣。〔恨未滞杖履意即停留、游览其中,搜剔奇閟也。〕东南二里,有大溪南自尤村洞来,桥亭横跨其上,是为应龙桥,又名通济〔桥〕。过桥,遂南入乱峰中。即吴尖山东来余派也。
       “下观”即今下灌村,村后不远即现今蓝山地界。文中提到的“尤村洞”不知所指,但“东角塘”应为今东塘脚村。


B08.jpg


    (原文)二里上地宝坪坳,于是四旁皆奇峰宛转,穿瑶房而披锦幛,转一隙复攒一峒,透一窍更露一奇,至狮象龙蛇夹路而起,与人争道,恍惚梦中曾从三岛(即传说中海上三仙山)经行,非复人世所遘(gòu)相遇也。共六里,饭于山口峒。由山口南逾一岭,共三里,有两峰夹道,争奇竞怪。峰下有小溪南向,架桥亭于其上。贪奇久憩,遇一儒冠者,家尤村之内,欲挽余还其处,为吴尖主人,余期以异日,问其姓名,为曰王璇峰云。过峡而南,始有容土负块之山。

     地宝坪村后靠山,村前是一片平畴,一条溪河从村后山底岩洞中流出,水大而清,洞亦奇美。沿山而上,至腊树坪,估计这才是文中所谓“地宝坪坳”。这一带确实是众多石峰与平畴交错分布的地段,风景优美。他在山口村吃了中饭后,“南逾一岭”和“小溪南流”说法似有误,从后来走向看,他是向东,而这一带的溪流是北流,汇入宁远境内。


B10.jpg

    (原文)又五里,逾一岭,为大吉墅,石峰复夹道起。路东一峰,嵌空玲珑,〔逆悬欹裂,蜃云不足喻其巧,〕余望之神往,亟披荆入,旨窦隙透漏,或盘空而上,或穿腋而转,莫可穷诘,惜不能诛茅引级,以极穷尽幽玄之妙也。其西峰悬削亦然。路出其间,透隘而南,始豁然天开地旷,是为露园下。于是石峰戢jí影匿迹,西俱崇峦峻岭,东皆回冈盘坂。南二里,遂出大路,在藕塘、界头二铺之间。又南五里,宿于界头铺,是为宁远、蓝山之界。

    “大吉墅”应为今大基嗣村,这是一个四周都被石峰包围的古老村庄,村旁有良田沃土,所有雨水、溪流全由一山洞排出村外。向东穿过两山间夹缝,地势豁然开朗。下山后,路转南向,即为挑盐大道。界头铺即今界头村,位于一道分水岭上:向南是钟水河流域,向北之水俱流向宁远。从此文来看,当时宁蓝县界也在这里。


B12.jpg

    (原文)其西之大山曰满云山,当是紫金原之背,其支东北行,界遂因之,再南为天柱山,即《志》所称石柱岩洞之奇者。余既幸身经山口一带奇峰,又近瞻吴尖、尤村众岫,而所慕石柱,又不出二里之外,神为跃然。但足为草履所蚀,即以鞋行犹艰,而是地向来多雨,畦水溢道,鞋复不便。自永州至此,无处不苦旱,即近而路亭、下观,亦复嗷嗷;而山口以南,遂充畦浸壑,岂“满云”之验耶!
   
    第一次知道西边这座大山的名字叫“满云山”,现在已无此说法。其实它就是九嶷山向东北延伸的支脉,先后有蓝山的紫良(现名湘江源)、汇源、犁头、祠堂圩四个乡镇分布于此,而紫金源即紫良源的又一称呼。终点在山口村附近的土山,即徐霞客文中所说的“过峡而南,始有容土负块之山”。

B13.jpg



    (原文)初二日 余欲为石柱游。平明,雨复连绵,且足痛不胜履,遂少停逆旅。上午雨止,乃东南行。途中问所谓五柱山岩之胜,而所遇皆行道之人,莫知所在。已而雨止路滑,四顾土人不可得,乃徘徊其间,庶几一遇。久之,遇樵者,又遇耕者,问石柱、天柱,皆以无有对。共五里,过一岭,山势大豁,是为总管庙。亟投庙中问道者,终不能知。又东南行,遥望正东有耸尖卓立,不辨其为树为石。又五里,抵颜家桥,始辨其为石峰,而非树影也。颜家桥下小水东北流去。过桥,又东南逾一小岭,遂从间道折而东向临武道。蓝山大道南行十五里至城。

    徐霞客所说的“石柱”、“天柱”,问土人当然问不到,因为土人们都称这座陡立的石峰为“升子山”,意即长得像“升子”一样的山。“升子”是本地用来量米的一种竹筒,一筒就是一升,十升就是一斗。山在小泉村附近,《明一统志》卷64衡州府:天柱山“下有岩洞,石乳融结,奇怪万状,色如碧玉”。《方舆纪要》卷80蓝山县:石柱山“岩洞甚胜”。“五柱”说法没听说过,可能是指在这附近的几座陡立山峰,除升子山外,还有歧石峰等,兀立于平畴之中,非常独特。“总管庙”的名字一直没变过,现在也叫总市。有人说因这里曾有座祭祀黄金总管的大庙而得名,也有人说这里曾是东汉时“虞帝园”的总管府,“虞帝园”遗址即在村对面之山坡。“颜家桥”在今颜贵林村,正东石峰即歧石峰;桥下小水东北流去,在近江村附近汇入濛溪河。过桥后不远,就是挑盐大道的岔路口,向东去临武,向南十五里即是蓝山县城。

B14.jpg


    (原文)共四里过宝林寺,读寺前《护龙桥碑》,始知宝林山脉由北柱来,乃悟向所望若树之峰正在寺北,亦在县北,寺去县十五里,此峰在寺后恰二十里,《志》所称石柱,即碑所称北柱无疑矣。又东过护龙桥,桥下水南流汹涌,即颜家桥之曲而至者。随溪东行,于是北瞻石柱,其峰倩削〔如碧玉簪〕,而旁有石崖,亦兀突露奇,然较之尤村山口之峰,直得其一体,不啻微矣。

    从这记录来看,宝林寺与竹管寺相隔很近,会不会是同一个,不得而知。但文中所说“乃悟向所望若树之峰正在寺北,亦在县北,寺去县十五里,此峰在寺后恰二十里,《志》所称石柱,即碑所称北柱无疑矣”却有问题,因为“若树之峰”和寺后二十里之“峰”不是同一座山,距离里程上不对。既然“寺去县十五里”,峰又在“寺后二十里”,加起来三十五里了。不过,从实地察看,“碑所称北柱”,应该就是“升子岭”,即“天柱”。


B18.jpg

    (原文)又二里至下湾田,有大树峙路隅,上枝分耸,而其下盘曲堆突,大六七围,其旋窝错节之间,俱受水若洗头盆,亦树妖也。又东,路出卧石间,溪始折而南向蓝山路。乃东入冈陇二里,有路自西南横贯东北,想即蓝山趋桂阳之道矣。又东沿白帝岭行。盖界头铺山脉自满云山东北环转,峙而东起为白帝岭。故界头之南,其水俱南转蓝山,而山自界头西峙巨峰,即九疑东隔,屏立南绕,东起高岭即白帝,北列夹坞成坪,中环中央,西即蓝山县治。而路循白帝山南行,屡截支岭,五里,路转南向,又五里为雷家岭,则白帝之东南尽处也。饭于雷家岭。日未下午,而前途路沓无人,行旅俱宿,遂偕止焉。既止行,乃大霁。是日止行三十里,以足裂而早雨,前无宿处也。

    下湾田位于排楼脚村南部,沿村的河水在此改道转弯,形为一湾田而得名。白帝岭现在叫“百叠岭”,是蓝山县北部平丘区耸立的一座大山,山下雷家岭村已有上千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大村。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时,耿彪同志也曾在此村宿营。


B19.jpg



(原文)初三日 中夜起,明星皎然,以为此后久晴可知。比晓,饭未毕,雨仍下矣。躞蹀xiè dié小步走泥淖中,大溪亦自蓝山曲而东至,遂循溪东行。已而溪折而南,路折而东。逾一岭,共五里,大溪复自南来,是为许家渡。渡溪东行一里,溪北向入峡,路南向入山。五里为杨梅原,一二家倚山椒,为盗焚破,零落可怜。
    这里所说的“大溪”,其实是舜水河,河在溪林村折而向南,然后再北上,就到了水家渡村,即文中所言“许家渡”是也。这时的“大溪”已汇合俊水,改名“钟水”,向北流去,进入百叠岭东部的峡谷。而道路则一直向东,所经“杨梅原”今叫杨梅山村。

B22.jpg


    (原文)至是雨止。又南十里,为田心铺。田心之南,径道开辟,有小溪北向去,盖自朱禾铺来者。自此路西大山,自蓝山之南南向排列,而澄溪带之;路东石峰耸秀,亦南向排列,而乔松荫之。取道于中,三里一亭,可卧可憩,不知行役之苦也。共二十里,饭于朱禾铺,是为蓝山、临武分界。更一里,过永济桥,其水东流,过东山之麓,折而北以入岿水者。又南四里为江山岭,则南大龙之脊,而水分楚、粤矣。

    从文中描述来看,徐霞客是沿着田心河而走的。田心河,古名华阴水,系俊水主要支流,发源于蓝山与临武交界的华阴山,从蓝山新圩镇双河村进入蓝山,流经新圩、毛俊,至塔峰镇大汉口村注入俊水。朱禾铺现在是新圩镇蓝东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蓝临交界处,是古时东西向官道上重要节点。是而永济桥,则已是临武境内了。


B23.jpg B24.jpg

文|刘健鹏  蓝山老三|摄影 配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