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人也昔兮 2021-11-13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先把原诗抄写下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归得自然。

陶渊明的这篇《归园田居》,我不仅读过,并且是不止十遍八遍地给人讲过。当然是讲给学生。今天再读它,忽然觉得很重要的一些话,过去竟然没有读出来,更没有讲给学生们。这些话,是由第一句来的。

陶渊明写这篇《归园田居》,有三个内容,一是园田,二是尘网,三是自己。

园田很美,是陶渊明把它写美了。估计,很多人读过,也会有美的感觉,但每一个人的感觉不会一样。比如说我吧,我喜欢“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这个景象里,除了榆柳和桃李,还有后檐和堂前,是陶渊明的,剩下的,比如说村和烟,狗和鸡,都不是陶渊明的,但他可以看,可以听,每天都能看到,都能听到。陶渊明看到和听到的不是村和烟,也不是狗和鸡,而是由它们组成的一种境象。陶渊明看的和听是画,是景。

什么是画,什么是景,就是画里画的,景里有的,全都不属于你,你是它们的一个局外人,但它们愿意你站在它们不远的地方,看到它们,听到它们。你和它们,只有一个看和听,被看被听的关系。这就是美。如果,那狗是你的,那鸡是你的,那烟是你的,那村也是你的。你是它们的主人,它们寸步不离于你。你和它们就没有了距离,你再也看不到它们,再也听不到它们,它们就失去了美的资格。美的资格,就是那些被你认为很美的东西,离你有着一定的距离,这距离不只是空间上的,还有心理上的。

估计也有人喜欢“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也会有人喜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

我想了想,为什么,我更喜欢的不是这些,开荒也好,方宅也罢,还有草屋,和前面的村呀,烟呀,狗呀,鸡呀,都是有,但方宅之属,属于我有,烟和村,不是我有。别人有的,我看我听,那听那看是欣赏。如果是我有,我就没有听没有了看,或者听得不自然,看得也不自然。原来如此。

至于“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样的境界是羡慕不来的,也是欣赏不到的。如果读这两句话也有感觉,那感觉也还是陶渊明的,不过是体会再体会。

这些话,都不重要,还有更不重要的,就是“误落尘网中”和“久在樊笼里”。陶渊明在这两句话里,亮出了自己的对尘网和樊笼的心情。但他把自己的如此心情,归结在“性本爱丘山”上。

这是我今天想说的话,也是过去不曾想到的。陶渊明说他“性本爱丘山”,是从少年就开始的,第一句说得很明白:“少无适俗韵”。陶渊明说得很真实,有人会说,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天性喜欢山水田园,怎么是从少年开始的。如果你仔细想,陶渊明是没有错的。一个人有天性,可你的天性,在你还在襁褓里,或者说在会说话会走路之前,你知道吗。这个话不说了。

陶渊明,把自己对田园的喜欢,和对尘网的厌恶,归结在自己的“性本”上。田园不说,只看尘网,如此一来,陶渊明所厌恶的不是官场本身,而是那官场像他比喻的那样,是樊笼,自己误入其中,不得自在,不得自由。

就是说,陶渊明在官场不得意,不顺利。他误落前,没有想会这样,落入其中,慢慢感觉到不顺利不得自己意。

至于官场,只是因为陶渊明自己失了意,才把它说成是樊笼,是尘网,官场本身,没有那么可恶,没有那么讨厌。陶渊明在他的《归园田居》里,说了这么个意思。所以,那些把持网络的人,才放了他一马,让他的这篇《归园田居》流传了下来。

陶渊明虽然“一去三十年”,但他说话还是很小心的。这也算是有幸,不然,我们哪里知道陶渊明当年说过这样的话。

    2021-11-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