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整活人.exe

 情报姬 2021-11-13

文丨折舟 排版丨羽夜

毋庸置疑的是,你不会再有学生时代那样的人生阶段了。

同步地,你可能很难再见到有什么人,可以同时拥有鬼马的想法,充沛的体能和好奇心,以及无知无畏的莽撞。每个人的青春各有差异,但所有人的青春中一定有这样一批人在场,他们学习成绩不一定优异,颜值不一定惊人,但一定是最让人头疼的存在。

(气质上大概是这样子)

在他们之中,级别比较一般的,就只能在课堂上打一打牌,画一画五子棋。想当年,在我上班会时,也有勇士敢于在班主任发飙的时刻玩纸飞机——我大概这辈子也忘不掉,随着那个愤怒的中年妇女的转身,一架纸飞机从课桌稳稳飞向讲台,并在全班屏息注视中缓缓降落的画面。

(然后老师当然礼尚往来了一下)

当然,也有水平比较高的,敢在后座织个毛衣。

(被看见了是没收还是再等等,等时机成熟了是不是还能省下点过冬采购衣服的钱。)

而第二个级别,就需要身负一些“社交牛逼症”,敢于在正常场合做点出格的事情。举个例子,大家都经历过查寝吧,查完后总有那么几个不合格的寝室,需要拉出来批评示众,再被惩罚公开念检讨的。

而为了凑字数,往往一份关于寝室卫生的检讨书,其主旨都会宏大无比,从个人思想到学校形象,从学校形象到社会影响,从社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等觉悟到中华民族崛起的阶段,差不多字数才能刚好凑够。

前段时间爆火的《卫生扣分写检讨的巅峰之作》,六位同学,表情肃穆,垂头背手,表情之沉郁如同忧国忧民的济世先贤。和表情相匹配的是他们的文本内容:

“这失去的一分是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思想在这一刻觉悟了…”

据说他们的灵感来自课文《纪念刘和珍君》,难怪能如雷贯耳,令闻者落泪

(迅哥儿:没写过,但很熟悉)

过于严肃的文本形成的反差感和讽刺感,给原本呆板的班会氛围注入了喜剧色彩。乍一看,好像每个字都是诚心诚意,但是咂摸起来,却又怎么都摆脱不了阴阳怪气的嫌疑——怎么反而被犯错的同学们上了一课。

(怎么是你在教我做事?)

还有就是念作文环节,我一直认为,当题目是“我的老师”时,作文的文采和技术是屈居第二位的,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不露声色的拍个马屁。直到前两天,我看到某个视频中,学生们将老师形容为“短腿短脚,像鲁班七号”“胖胖肥肥”“有点像人类高质量男性”。

这些没有谄媚也没有恶意的调侃不仅有趣,也更是可贵的,它取代了学生和老师之间那种令人不快的权力关系,而小孩子的作文,本来就应该所言无忌,天马行空。生动的所见所想,当然要比僵化的溢美之词要好得多。

更常见的,就是那些课间操时分,轻易夺走所有人视线的舞王。

该说不说,换身打扮可以投到舞蹈区。

而到了比较高级的段位,这些能力者们的骚活也就从单纯的搞怪进化到了需要相当技术力的作品。

就像up主“熬一耶ye”的作品,他们是一个大学生团队,团队成员基本都是一个宿舍的舍友,拍的内容也无非是大学生活会碰见的各类事件。有趣的点在于,他们通过复刻各种公益广告和经典电影的桥段,将这些“梗”和大学生活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

比如在《啥是四级》中,他们就模仿了一把前些年大火的《啥是佩奇》。在原作中,老实巴交的老农民为了亲孙子想看佩奇的心愿,在村里打听了个遍,最后用油漆,将一个铁制的鼓风机漆成佩奇的样子。

在他们的视频里,则是学渣舍长为了舍友(我有理由怀疑这段是贿赂舍友出演的)的四级考试,自己生造了一本英语四级参考资料。

(熟悉的abandon,考过四六级的人大概都懂)

他们的巅峰之作,则是模仿《hello!树先生》。舍长一边模仿着树先生内心执拗和外在残疾的形象,一边不无凄凉地说出“挂了。”

(“能不能别让舍长演傻子了,演的太像了”)

其余的作品,诸如《破卷行动》《兼职之王》都在B站收获了不低的点击量,除过用大学生活演绎经典影视作品的巧思,几个人的演技包括每次拍摄的机位和后期剪辑的节奏,都模仿的极其到位。

整活整到这个地步,大概才能算登堂入室。

而整活的最终阶段,就是大道无形,大音希声,好像整了,又好像没整,只剩下怎么也忍不住笑的你。

比如学霸up主“Zhan |”,乍一看,就是普通学生分享自己日常的校园生活,分享的内容也十分正经——但这也太正经了,分享生活常见,但每一期都字正腔圆、一板一眼地面对镜头展开分析,哪怕说的是食堂吃饭和学习心得,都有一股领导谈话的风范,就太不常见了。

(什么是压迫感啊.jpg)

这是卫生检讨那个整活视频的进化版本,即将领导气质内化于心,再表现在所有日常细节上,形成某种微妙的喜剧反差。以至于我每次看到这张正经的脸,都会有种下一秒就要被点名的危机感。

有句话说得到位,“零零后连黑历史都是高清的”。得益于互联网和视频网站的火热,这些学生的作妖都会留下清晰的犯罪证据,供那些所有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看到时,可以留下怀念的会心一笑——然后继续被成年人的生活日的七零八落。

(能整活时赶紧整,莫到白头空悲切)

当然,这些学生并不总是令人开心的,有时我们也会嫌他们烦,怀疑他们哗众取宠,鄙夷他们不好好学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就好比学生票一样,很多事物都是青春时期的特供,无可取代。而在多年后回想起来时,这些整活达人们就会提醒我们这样的事实——生活不该只有其严肃的一面,很多时候,它可以是更快乐、更简单也更值得尝试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