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谈判期间,廖仲恺女婿遇害,凶手却逍遥法外,这是怎么回事?

 历来现实 2021-11-14

1945年10月8日,重庆谈判已经结束,国共双方将在两天后正式签署《双十协定》,这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期盼。

下午六点,蒋介石特意让张治中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欢送晚宴,一来是借此庆祝这次国共谈判取得进展,双方达成了合作共识。

二来是蒋介石想尽地主之谊,欢送毛泽东等人返回延安,也算是顺便为他们饯行。

宴会开始后,国共两党领导人一起谈笑风生,把酒言欢,彼此间相互问候,敬酒祝愿,一派热闹和谐的景象。

当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八路军办事处几个人急匆匆地进入会场,其中一个人贴近周恩来的耳边嘀咕了几句,周恩来立刻脸色大变。

随后,周恩来对坐在身旁的毛泽东小声说了几句,然后抬头朝四周望了望,径直走到了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的面前。

这次重庆之行,张镇是保护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身安全的负责人。

早在黄埔时期,张镇就与周恩来相识,说起来还是师生关系,如今已有二十多年了。

突然看到走过来的周恩来脸色不太好,张镇的心里顿时有些紧张起来。

果然,周恩来把张镇叫到一旁,然后告诉张镇一个惊人的消息,自己的秘书李少石,前来宴会途中遇袭,目前正送往医院紧急救治。

李少石,当时公开身份是重庆《新华日报》的一名编辑,由于英文很好,周恩来慧眼识珠,让他担任自己在重庆期间的临时翻译兼秘书。

张镇与李少石并不熟,算是相互认识,但是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就觉得他和周恩来的相貌颇为相似。

如果说李少石在周恩来的专车内遭人暗杀,那么这件事怎么看都像是一桩针对共产党的秘密行动,难道蒋委员长······

张镇不敢多想,此时也确实不知道是谁制造了这起案子?面对周恩来的询问,他只能摇头否认,表示自己完全不知情。

随后,张镇与周恩来一起走出了大门,两人简单商议了几分钟,决定先去医院看望李少石。

一路上,张镇的心里七上八下,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蒋委员长要采取行动,不可能不通知他这个宪兵司令,为什么不通知?难道是不信任自己吗?

可是,蒋委员长为什么偏偏选择在国共刚刚达成协议的时候呢?如果不是蒋委员长下达命令,那么凶手又会是谁呢?

重庆市民医院里,李少石躺在病床上,脸上已经没有了血色,眼睛睁得大大的,嘴里正大口地喘着粗气,眼看就要不行了。

周恩来看到李少石这个样子,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紧紧抓住李少石的手说:“二十年前你的岳父被人暗算,案子至今未破,没想到二十年后你又遭到了同样的毒手······”

话还没说完,周恩来情绪激动起来,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瘦削地肩膀也随着哭声,止不住地抖动起来。

张镇第一次见周恩来哭得这么伤心,站在一旁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愣在原地一动不动。

李少石的岳父就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与周恩来相识多年,两人交情颇深,常常在一起讨论国事。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参加会议途中,遭暴徒刺杀于国民党中央党部楼前,这件事在当年造成极大轰动。

尽管国民政府曾成立特别委员会调查此事,但二十多年来,廖仲恺的真凶始终没有找到,这也成为周恩来的一大遗憾。

没想到20年以后,廖仲恺的女婿李少石也遭此劫难,这肯定不是巧合,而是有人蓄意谋杀,这起案件背后一定大有文章!

李少石因伤势过重,很快就失去了生命征兆,最终不幸离世。

周恩来一时悲愤交加,马上站起身来,再一次质问张镇是否与此事有干系?

张镇吓了一跳,随即举起双手放在胸前摆动,再三表示确实不知道这件事。

许久,周恩来恢复了平静,然后要求张镇必须要尽快查明真相,同时让他在宴会结束后,必须亲自开车送毛泽东回去。

张镇赶紧向周恩来保证:“主任请放心!你的全部要求一定做到,不管凶手是谁?受何人指使?学生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图/李少石、廖梦醒和女儿

话音刚落,突然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10来岁的女孩闯了进来,正是李少石的妻子廖梦醒!

可惜还是晚来了一步,廖梦醒没能见到丈夫的最后一面。

顿时,病房里响起了母女俩撕心裂肺的哭声,让在场的人无不闻之落泪。

事实上,李少石被人刺杀身亡,如果要追究下来,张镇这个宪兵司令也有失职的责任。

因为,重庆谈判期间,张镇的工作职责不仅要负责保护中共领导人的安全,同时还要负责整个重庆城区的防卫。

也就是说,山城里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一定都逃不过张镇的眼睛。

如今李少石却在张镇的眼皮底下,他自己的管辖区域之内被人枪杀了,并且张镇对此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目前也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毕竟是宪兵司令,张镇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回去后一声令下,让手底下几个得力干立刻开始侦查李少石的案子。

同时,张镇又抽调了部分兵力,马上派往中共领导人的住所加强警戒,竭尽全力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那么,枪手究竟是谁?背后到底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当晚,周恩来连夜召集人员分析案情,大家都认为这是蒋介石密谋的政治性暗杀事件。

熊国华是唯一目击证人,当时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车司机,叙述了李少石遇害的具体过程。

10月8日下午,因为毛泽东5点30分要去参加国民党方面安排的晚宴,熊国华接到任务后,早早准备好车等候在门外。

下午4点的时候,国内著名诗人柳亚子突然前来拜访周恩来,两个人聊了半个多小时才结束。

因为柳亚子住得比较远,工作人员就让熊国华开专车送他回家。临走时,柳亚子邀请秘书李少石上车,陪同一起前去说话解闷。

两人是相识多年的一对诗友,一路上在车后座聊得很欢,谈诗词说国事,期间还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没想到柳亚子先生的住处不但远,还有许多是山路,崎岖陡峭,非常难走。即使熊国华开得比平时快很多,然而眼看着已经5点钟了,却相距柳先生的家还有一段路程。

因为熊国华已接受了送毛泽东参加晚宴的工作任务,怕时间来不及,担心到时候耽误了大事。

于是,熊国华一边开车,一边与李少石商量:“不如就送柳亚子先生到这里,请他下车步行回家,要不然就赶不回去了。”

柳亚子先生也是明事理的人,立刻主动接话说:“没有问题的,这里离我家没有多远了,你们那么忙,就不要送了。”

汽车停下后,熊国华有些不好意思,连连对柳亚子先生说抱歉,并且主动下车为他打开了车门。

随后,熊国华立即调转车头,心急如火带着李少石秘书往回走,一路上加大油门,希望可以在5点30分之前赶回来。

谁知道,心里越着急越容易出乱子,汽车刚走完一段下坡路,突然就遇到一群当兵的,他们手里都拿着枪,好像还有人挥手示意停下来。

熊国华当然没有理睬,继续驱车行驶,突然就听到几声枪响,吓了一大跳,马上回头一看,只见李少石坐在后座上,痛苦的用手捂住了胸口。

当时,熊国华一下子就慌了,一边开车,一边问李少石这是怎么了,当看到鲜血染红了他的胸口,知道大事不妙,立即送他到市民医院进行抢救。

由于案发过程太快,熊国华根本不明白李少石究竟是如何中枪的,一路上也没有什么其他可疑的事情发生。

大家听了,不由怒火中烧,认为这路边的国民党士兵肯定是有意拦车,而杀害李少石的凶手肯定就在其中!

可是,如果国民党故意派人刺杀,为什么选择的对象是李少石?在外人看来他只是一个秘书,并不知道他的具体身份背景。

有人就推测,或许国民党的暗杀对象是周恩来,因为李少石的长相、穿着都和周恩来有些相似,当时又坐在专车上,所以马上采取了行动。

然而,即使有了这样的结论,但此时此刻身处敌营,那是万万不可轻举妄动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周恩来决定把李少石遇害的消息告知国内媒体,利用社会舆论先发制人,这样一来,或许可以避免蒋介石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果然,全国各大报纸立刻跟进报道,矛头直指蒋介石,谴责这起事件是他授意的针对共产党领导人蓄谋已久的暗杀行动。

有些文章提出质疑,认为蒋介石之前的和谈是“演戏”,达成协议也是“演戏”,如今眼看签字在即,这场戏蒋介石终于演不下去了。

有些文章则认为,蒋介石搞“和谈”纯粹就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是谈判,背地里却把枪口对准了共产党领导人,实际上是伪君子,真小人的做派。

如果回顾整个重庆谈判的过程,蒋介石的“诚意”,确实非常值得怀疑!

1945年8月,日本还未宣布正式投降,蒋介石似乎就已经嗅到风声,提前出手在全国各大报刊高调贴出他给毛泽东的电报邀请。

见毛泽东迟迟没有回应,蒋介石接着又追加两次电话,摆出一副想要合作,并诚意满满的态度。

当然,毛泽东始终没有正面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并不是害怕,而是正想着应该如何应对蒋介石这场“鸿门宴”。

考虑到毛泽东的人身安全,中共大部分领导人的想法都一样,极力反对毛泽东主席参加,认为这是蒋介石设计的陷阱,千万不能上他的当!

何况,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想法在我党阵营内早已尽人皆知,如果他在重庆期间出尔反尔,这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毛泽东早就洞察了蒋介石的心思,不过从大局出发,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决定前往重庆。

蒋介石之所以选择谈判,一是为了拖延时间,因为要从全国各地调集部队。二是制造舆论攻势,想要一个发动国内战争的充足理由。

所以说,这道题很难解,如果毛泽东去重庆的话,正好就落入了蒋介石设计的陷阱,后面发生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能。

如果毛泽东不去的话,同样也中了蒋介石的圈套,以后我党在社会舆论宣传方面,即将面临极其被动的局面。

蒋介石这一招确实精妙,从他个人的角度考虑,就此料定了毛泽东一定不敢来重庆,所以也就没有做任何准备工作,结果弄得有些狼狈。

当毛泽东的飞机在落地前的两个小时,远在延安的国民党眼线还给蒋介石发来电报,说毛泽东绝不可能去重庆。

后来,得知毛泽东已经到达了重庆后,蒋介石气得把这个情报小组的处长痛骂了一顿,认为他根本不配当情报人员!

因为蒋介石压根没准备要谈,第一次与毛泽东坐下来谈话时,竟然连个基本的谈判方案都拿不出来,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转眼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已经在重庆停留了一个月,双方仍旧没谈出任何实质性结果。

蒋介石却丝毫不关心事情的进展,还借故一走了之,带着夫人宋美龄跑去西昌度假去了。

所以说,蒋介石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有没有诚意?恐怕只有他自己才会知道。

目前重庆谈判刚刚达成共识,但是一切还是未知数,毕竟最后一刻反悔这种事情,蒋介石肯定做得出来!

10月9号早上,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找到蒋介石汇报情况。听到李少石遇害事件,蒋介石也是一脸懵,似乎对此毫不知情。

恰好,军统局的戴笠也在现场,这个掌管几万名国民党特务的局长同样一脸的惊讶,当即表示并不知道这件事。

不久后,戴笠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在媒体上发表声明,表示与李少石遇害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一定会追查此案真凶!

正当媒体纷纷谴责国民党的时候,负责检查李少石遗体的市民医院,突然传来了一个爆炸性消息。

医生把击中李少石的子弹夹出来的时候,吓了一大跳!因为这是一颗有巨大杀伤力的达姆弹!

这种子弹由英国人制造,因为印度一个叫达姆的地方兵工厂而得名,俗称“开花弹”,射入人体后铅心扩张或者破裂,致使创伤面进一步扩大,可以造成对人员的严重伤害。

通常来说,达姆弹一般是用来对付猛兽的,无论是狮子还是老虎,只要被击中都将无力反抗。

因为杀伤力很大,死亡率也很高,早在1899年的《海牙公约》,就已经明令规定,禁止在战争中使用。

一般人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子弹呢?如此看来,李少石遇害事件,必定是国民党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

得知这个消息后,周恩来再次迅速召集八路军办事处人员开会,商讨下一步的对策,如果确认是暗杀,我方又该怎么回应呢?

有人在会上提议,毛泽东必须立即撤退,否则一切都难以预料。

周恩来一直在沉思,并没有立即表态,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蒋介石很可能会立刻翻脸,恐怕又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突然,办事处的电话响了,是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打来的。他告诉周恩来,李少石枪击案的凶手已经找到了!

10月9日中午十二点,国民党方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李少石枪击案的调查结果,却与所有人预料的完全不一样。

当天,国民党下级士兵吴应堂随部队正在路边休息,突然有些内急,就准备跑到路的另一侧去解决。

恰好,周副主席的专车司机熊国华驾车路过,因为速度太快把他撞伤在地,致使头部严重受伤。

但是,熊国华并没有把车停下来,而是选择继续向前行驶。

看到自己的战友被撞,班长田开福出于义愤,于是就朝天鸣枪,想让熊国华把车给停下来,子弹由于反射作用,然后击中了李少石,最终酿成了悲剧。

总之,整件事情与国民政府无关,熊国华撞人逃逸,有错在先,应当负主要责任,田开福开枪警告属于正当行为。自此,事情似乎已经水落石出了。

图/李少石的身份证件

但是,国民党这个调查结果却经不住任何推敲,纯属是推卸责任的托词。

国民党前脚刚开完发布会,李少石的夫人廖梦醒就提出了质疑,明明是朝天鸣枪,子弹为什么会击中汽车呢?

对此,国民党方面先是推脱,实在没有办法了,就一再坚持说:“纯属意外,误伤人命,目前凶手田开福已经送去法办了。”

那么,子弹又怎么解释?一个普通的士兵哪里来的达姆弹呢?

国民党方面强行做出解释,这个并不难办到,只要把弹头在石头上磨一磨,或者是用刀子开个小槽就行了。

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未结束,为了迅速平息众怒,撇清与此事件的干系,蒋介石有了新的想法。

调查结果宣布后不久,蒋介石把张镇找去了,让他安排人把受伤的士兵吴应堂立刻抬到市民医院去。

同时,蒋介石还要求张镇必须安排吴应堂住进李少石对面的病房里。

就这样,原本刚刚动完手术的吴应堂,从技术条件更好的中央医院,被人抬到了市民医院进行治疗。

蒋介石的意图一目了然,选择这么做的目的,一来是为了让伤员现场说法,以此来澄清暗杀的“谣言”。

二来是为了把脏水泼回来,让所有前来吊唁李少石的人都看看,司机熊国华撞伤的士兵是谁,借此回应社会舆论的冷嘲热讽,遏制舆论的继续发酵。

鉴于对时局利害的考量,周恩来决定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避免与国民党针锋相对,毕竟在和谈期间,和平才是社会各方一致的追求。

因而,中共并没有继续追究凶手田开福的责任,表面上“相信”了国民党方面对于凶手的处置,任其逍遥法外。

但是却用清醒的头脑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一致认同,树立了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形象。

10月10日,周恩来亲自前往市民医院,看望被撞伤的国民党士兵吴应堂,这与国民党方面的做法截然不同。

周恩来弯下腰,握着吴应堂的手,真诚地说:“我们的人撞到你了,真的很对不起,希望你早日康复,一切医药费都由我们来负责。”

吴应堂的眼睛望着周恩来,久久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前来陪同的家属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图/毛泽东为李少石题挽词

从医院出来后,周恩来赶往重庆曾家岩。按照原计划,国共两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著名的《双十协定》。

国共双方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坚决避免动用武力。

1945年10月12日,毛泽东在离开重庆登机之前,亲笔写下了“李少石是个好共产党,不幸遇难,永志哀思”的挽词。

纵观整个和谈期间的过程,李少石遇害事件其实是个小插曲,却让所有人都看清了国民党虚伪的做派。

图/双十协定

同时,也让社会各界人士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的态度,彻底扭转了国民党以前恶意丑化的形象。

从突发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展现出来的临危不乱,宽阔的胸襟和处理危机的能力,让全国民众自此认定共产党才是代表着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