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骨病,也称肾性骨营养不良,是由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骨代谢病。可引起钙磷代谢障碍、酸碱平衡失调、骨骼畸形,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上主要以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囊性骨炎、骨硬化及转移性钙化为表现。幼年可能引起生长发育障碍。 肾性骨病进行缓慢,出现症状时已经是晚期了,临床上以骨痛、骨折、骨变形为主要特征。骨痛突发症状之一,常为全身性,好发于下半身持重部位(腰,背,髋,膝关节),运动或受压时加重,走路摇晃甚至不能起床。病理性骨折多发于肋骨,其他部位也能由于轻微外力而引起骨折。成人易出现椎骨,胸廓和骨盆变形,重症患者引起身高缩短和换气障碍,称为退缩人综合症。中医将肾性骨病列入“腰痛”、“骨痹”、“骨痿”、“骨折”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肾精亏虚、筋骨失养、骨之形质损伤所致,与先天不足、饮食内伤、劳欲过度等有关。病位在骨,病性是本虚标实,以肾虚髓减为本,风寒湿邪、瘀血闭阻为标,骨之形质损伤是其病理基础。肾性骨病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防治骨畸形及骨折、高血磷及维生素D缺乏;缓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预防软组织转移性钙化,加强骨质矿化。饮食上宜吃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忌食辛辣、过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下面推荐几个调理肾性骨病的食疗方,当然,食疗方仅作为日常调理,不可代替药物或其他治疗。 原料:猪排骨1000 克,黄酒、桂皮、精盐各适量。制法:排骨洗净,剁成3~5厘米长的小段,放入砂锅中,加入黄酒、桂皮和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煨2小时至骨酥肉烂,加盐调味即可食肉饮汤。 制法:猪皮刮去脂肪,洗净切块。黄豆洗净泡软,同猪皮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炖煮,撇去浮沫,加葱、姜,煮至黄豆酥烂后加佐料即可食用。 原料:桑葚25 克,牛骨250克,酒、糖、姜、葱适量。制法:将桑葚洗净,加少许酒和糖一起蒸制。另外牛骨置于砂锅中,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用文火炖煮,炖至牛骨发白,捞出牛骨,加入已蒸制好的桑葚,再煮20分钟即成,调味后即可饮用。 原料:羊腿肉 500克、枸杞30克、山药50克,调料适量。制法:羊肉先煮至八九成 熟,切成方块,加少许姜末,放入 枸杞、山药,加入清汤与调料,烧开后用文火炖至肉烂即可食用。
文章: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一科 康建英 配图: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