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立一年后,国自然交叉科学部,终于迎来第一位主任(兼职)!

 菌心说 2021-11-14

编者按

睡眠与认知,是你我都避不开的话题!

“脑认知与睡眠”公众号,主要关注大脑的学习认知,与睡眠相关的科研资讯与科普,同时搭建一个“脑认知与睡眠”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交流平台~~感兴趣的可以长按/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2021年度优青(海外)项目,函审/会评虽已结束,但结果还需再等待一下继续了解“优青(海外)项目”进展的,或者准备2022年海优的,均可关注“解说科研项目”,并后台回复:海优获取入群交流!仅限优青(海外)项目申请交流!

文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大学官网等

本文仅限转载,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自2010年新成立医学科学部以来,直到2020年,基金委才迎来了另外一个新的科学部“交叉科学部”:重磅 | 交叉科学部,继医学部之后,基金委第9个科学部!时至今日,已经一年有余!

然而,这一年来,交叉科学部并没有科学部主任最近,新设立的第九学部“交叉科学部”也迎来了第一位主任:汤超院士受聘。详情如下:
关于汤超同志任职的通知
国科金党组发〔2021〕60号
各局(室)、科学部,机关党委,各直属单位:
经2021年10月18日党组会议研究决定,聘任汤超同志为交叉科学部主任(兼职),聘期4年,自党组会议决定之日算起。
特此通知。
中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
2021年10月25日

图片

图片

2021年11月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在北京召开重大项目评审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陆建华院士,交叉科学部主任汤超院士出席会议,交叉科学部常务副主任陈拥军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

汤超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交叉科学部的平台,让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现有八个科学部难以立项的极具交叉特征的项目有了立项的可能性。汤超院士强调交叉科学部的发展壮大需要植根于国家科技事业的肥沃土壤,也离不开包括评审专家在内的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希望评审专家从交叉科学部重大项目的定位出发,立足科学价值、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门槛”原则,遴选出真正符合交叉科学特征、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项目,力争解决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科学问题。

交叉科学部副主任潘庆研究员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交叉科学部重大项目的定位、资助计划以及函评情况,并对重大项目的评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潘主任强调重大项目的评审要基于科学价值,结合函评意见,对项目的科学价值、交叉性、创新性、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方案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独立评价和判断。

本次评审会包括技术评审和财务评审两个阶段。在技术评审专家和财务预算评审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交叉科学部顺利完成了2021年度的重大项目评审任务。

汤超院士简介

图片

1958年10月,汤超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籍贯江西弋阳。

197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于物理系在江西都不招生,汤超进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

1981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毕业,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赴美国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留学,师从统计物理学家卡达诺夫(Leo Kadanoff) 。

1986年,从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和凯维里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1年,前往NEC普林斯顿研究所工作。

2001年,受李政道先生委托创立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现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并任主任。

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资助。

2005年,加盟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担任终身正教授。

2011年,全职回国,担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执行院长、定量生物学中心主任。

2013年,创刊《定量生物学》,并任共同主编。

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汤超在统计物理、复杂系统、物理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工作。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大学官网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