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快成婚,出门捡孩子,认做了儿子,幸福一辈子。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今天就给大家细说分明。 话说,清朝末年,在泗水县东有一个小村子,村子里西头有户人家叫贺老三,贺老三是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家里有两个哥哥都已经成了婚,两个哥哥成婚后,都搬了出去,家中就只剩下贺老三一个人,贺老三今年十八岁了,也到了该成亲的年纪,可是家里穷,两个哥哥成亲已经花光就家中的钱财,哪里还有钱给贺老三说亲,两个哥哥也过意不去,心里也惦记着贺老三的婚事,只是一直没有碰到合适的,贺老三的两个哥哥和嫂子只能时不时得先接济一下贺老三,好让他有个饱饭吃。贺老三也不懒,除了留给他的那几亩地,贺老三也经常帮着哥哥们干活。兄弟三人相处得很是和睦,村子里的人也都夸他们兄弟三人感情好。贺老三在本村有个好朋友,叫孙大龙,住在村子的东头,家里也是兄弟多,穷得揭不开锅,于是孙大龙想着出去找活干,就问贺老三愿不愿意跟着他一块去,贺老三想着也不能总让哥哥们接济,况且自己还想多挣些钱好娶媳妇呢,于是就跟着孙大龙一同去了县城。贺老三和孙大龙结伴来到县城,县城还真是热闹,贺老三还是小时候跟着哥哥们来过一次县城,那时的记忆早就已经模糊了,贺老三和孙大龙看什么都是新鲜的,可是贺老三没心思逛,拉着孙大龙赶紧去找活干,最后他们在一个酒坊找到了一份工,虽然辛苦,但是工钱比在家干农活要好得多,他俩在这酒坊一干就是半年,孙大龙领了工钱就去吃吃喝喝,除了给家里的,手里基本不剩啥钱,而贺老三不舍得花,把每月的工钱都攒了起来。 第二年,贺老三就趁过节回家给两个哥哥掂了些酒和肉,而且还把家里的房子修缮了一下,村子里的人都说贺老三在县城挣了钱了,有出息了,两个哥哥心里很是高兴,趁热打铁的找媒婆给贺老三说了一门亲事。这姑娘是邻村的,叫个云燕,也是个老实本分的姑娘,孙大龙看贺老三说上了媳妇,他开始着急了,于是决定以后也不再乱花钱,争取也早点成婚。贺老三和孙大龙一块又勤勤恳恳地干了一年,这年春天,贺老三便跟云燕姑娘成婚了,孙大龙这年也说上了媳妇,贺老三跟孙大龙商量,再干一年,攒些钱了就回村子里来。成了家了,总往外跑也不行。云燕也很支持贺老三的想法,所以成婚头一年,贺老三隔三差五的回家来看看云燕,两人小别胜新婚,每次相见都是难舍难分的,这年里头,孙大龙也成了婚,很快一年过去了,贺老三和孙大龙都辞去了酒坊的工,回到了村子里,把家里的地重新规整了一番,种粮食,种菜,又养了些猪,吃穿也不愁了。第二年,云燕就给贺老三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春妮,贺老三很是高兴,此时他的好朋友孙大龙的媳妇也生了孩子,是个男孩,叫个孙海,孙大龙自然更是高兴。他知道贺老三家生了个女儿,自己又跟贺老三是多年的好友,孙大龙知道贺老三的为人,觉得这样的亲家不好找,于是就向贺老三提出想给俩孩子结个娃娃亲,贺老三觉得也没啥不好,就同意了。 就这样春妮和孙海便定了娃娃亲,因为住在一个村子,虽然是在村子的两头住,但是两家少不了平时的走动,这样一来,春泥和孙海从小便经常一块玩,孙海知道春妮以后是要给自己做媳妇的,所以处处护着春泥,有时候他们俩一块在村子里和其他小伙伴玩,经常会被他们哄笑,说我们玩猪八戒背媳妇吧,让孙海背她媳妇春泥,大家都是哈哈大笑,孙海是男孩子大大咧咧的,没啥啊,说道背就背,可春妮毕竟是女孩子,生气地说道,我才不跟你们玩那,说要就跑开了,孙海见状赶紧去追,而其他小伙伴都在后面哄笑道,猪八戒的媳妇跑了。春泥回到家还生气,孙海就扮鬼脸逗春妮开心。贺老三看到了脸上漏出慈爱的笑容,转眼间,两个孩子便都长大了,也都十六七了,春泥出落的亭亭玉立,性格开朗,而且有主意,绣工做得很不错,经常拿到县城去卖,孙海这两年跟着父亲孙大龙干起了小买卖,生意还不错,所以也比较忙,春妮和孙海见面的机会也少了。 这天春妮去县城卖绣品,有一个丫鬟模样的姑娘走过来对春妮说道,姑娘,我家小姐很喜欢你绣的手帕,她觉得你的绣工很好,做的花样也新鲜,所以想让你去府上给我家小姐绣一件嫁衣,春泥问道,不知你家小姐是哪位,丫鬟说道,就是城东的张员外家,春妮点点头,她知道张员外家,张员外乐善好施,是个善良之人。城中人都对张员外伸大拇指,只是不知道张小姐买了她的绣品,于是春泥说道,好,不过我得先看看图样,再做决定。丫鬟说道,我们小姐说了,因为嫁衣就穿这一次,所以需要非常精细,想着让你到我们府上小住些日子,一直到嫁衣做好再走。你看可不可以,价钱呢,可以跟我们小姐商量。春泥没想到张小姐会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她,于是说道,那让我回去跟父母商量一下,明天答复可好。丫鬟笑着说道,那是自然,不为难姑娘,那明天你随时可以来府上。说完,丫鬟便走了,春妮回到家跟贺老三说了这事,母亲云燕在一旁听了问道,那需要去多久啊,春妮说道,不好说,我还没有看到图样,少则一个月,多则数月。云燕不放心春妮去这么久,贺老三说道,让春妮自己拿主意把,春妮想了想说道,爹,娘,我想去。毕竟大户人家用的针线和布料跟我们寻常人家的不同,我想去看看。 贺老三说道,那就去吧,等你回来了,正好差不多也该跟孙海成亲了,以后也就不能总往外跑了。云燕看贺老三同意了,便不再说什么,默默地回屋给春妮收拾换洗的衣服。第二天,春泥便来了县城的张员外府上。丫鬟把春妮领进了府,进了张小姐的院子,张小姐今年十五岁,比春妮小一岁,但是毕竟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礼,见到春妮笑着说道,贺姑娘,这些日子有劳你了,春泥行礼说道,张小姐客气了,叫我春泥就可以,我是乡下人,有些礼数不懂还请小姐多担待,张小姐笑着说道,春泥,你不必担心,在这里就当在家,你只管把嫁衣做好,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就可以了。春泥不明白城里那么多绣工好的师傅张小姐都不找,却找了他这么个小绣女。于是问道,张小姐,我想问一下,你怎么非要找我来绣您的嫁衣那,毕竟嫁衣是一辈子就穿这么一次。张小姐笑着说道,你不必有什么顾虑,安下心来干活就行了,我就是喜欢你的绣品,所以才让你来的。春泥听了不再多问,点点头便跟着丫鬟去了安排的住处,第二天,张小姐命人把嫁衣的图样给春妮送过来了,春泥仔细看了一看,上面画着石榴花: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果实繁多,寓意多子多福,万子之孙,更有富贵世代流传之意,寓意还真是不错,春泥说道,小姐这个图样真好看,我一定会好好绣的,不过时间要久一点,恐怕得一个多月,丫鬟说道,没关系的春泥姑娘,小姐的嫁衣还没有做好,也需要一段时间,小姐想让你也帮着看看,怎么做好看。春泥点点头,说道,行,多谢小姐的看中。我一定会尽心尽力。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春妮终于把张小姐的嫁衣绣好了,张小姐很是满意,于是给了春泥五十两银子,春泥很是惊喜,说道,张小姐给多了,张小姐笑着说道,一部分你给你的绣工钱,一部分就当是我的喜钱,你拿着吧,以后需要我还找你。春泥很是开心,这五十两银子可够他们家花到老了。春泥接过银子,谢过张小姐,就回家了。春泥许久没有回家里,心里还真是有些惦念,春妮在集市买了些好吃的,然后就赶紧往家里走去。春泥出了城,再穿过一片林子就马上到家了,因为天色渐晚,春泥独自走那片林子还真有些害怕,春泥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林子传来一阵婴孩的哭声,春泥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快步往前走,可是越走哭声越大,春泥壮着胆子寻着哭声找过去,果真看到在一棵树下有一个包裹,包裹里躺着一个婴孩,正在啼哭。虽然现在是春天,可是夜里还是有些凉的,不知道这婴孩在这里躺了多久,哇哇的哭个不停,春泥四下看看没有人,春泥不放心,抱起婴孩往家里赶去。 春妮终于赶回了家,贺老三和云燕看到春泥回来很是高兴,可是当他们看到春泥抱着一个婴孩回来,很是惊讶,忙问道,春泥呀,这孩子是怎么回事啊,春泥把回来路上遇到的事跟贺老三和云燕说了一遍,贺老三听了十分痛恨的说道,这是什么父母,竟然把这么小的孩子扔在了林子里,春妮说道,爹,说不定他们是有什么难处那,云燕问道,春泥,这孩子你打算怎么办,再过一个月你就要成婚了,这孩子你可不能留啊,会让人说闲话的。还好现在是夜里,没人知道。春妮知道她还没有出嫁,这孩子是她带回来的,如果传出去指不定会说什么那。可是这么小的孩子能送哪去。春泥说道,娘,先把这孩子留下,我想想办法。 过了几日,春泥带回来一个孩子这事,还是在村子里传来了,有的人说春泥是行好心,可有的人说是春泥在外面生的孩子。好听的,难听的一时在村子里满天飞,最后传到了孙大龙家里,孙海听了,不相信,跑去贺老三家找春泥,想问问清楚,孙海推门进去,正看到春妮抱着孩子在玩,那画面很是温馨,孙海上前问道,春妮,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春泥看到是孙海来了,心里很是高兴,毕竟两人多日没有相见了,春泥抱着孩子叫孙海进来,孙海不进屋,站在院子里说话,春泥知道孙海一定是听说了这孩子的事,所以啊跑来问话的。春妮说道,这孩子是我在路上捡来的,你信我吗,孙海看春妮很是真诚,于是点点头,说道,春妮,我当然信你,也知道你心地善良,可是村子里那些人闲言碎语的说的很难听,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个孩子,春泥说道,我才不管他们说什么,我想着帮这孩子找找父母,孙海说道,那要是找不到呢,春妮说,那就帮他找个好人家。孙海看着春妮,说道,好,春妮,我跟你一起找。春妮听了孙海的话,心里很是感慨。两人寻了好久,也没有信,这天,春妮和孙海抱着孩子在家门口玩,这时有些好事的人走过来,说道,春泥。这孩子跟你长得是越来越像了,孙海你还是真有福气,直接就能当爹啊。孙海一听,急了,就想跟他们争辩,春泥拉住了他,什么也没说回了家。孙海心里下不去,越想越来气。晚上,贺老三回来了,他对春妮说,村里的李婶子家的媳妇多年没有孩子了,他听说你捡回来个孩子就想着把孩子要到他们家。云燕听了说道,我看这个办法可以,这马上春妮就要成亲了,真该把孩子送走了。春泥却说道,那李婶子家的媳妇刁蛮的很,这孩子跟了她能好过嘛。贺老三说道,那你想怎么办那。春泥低着头没有说话,这些日子春泥跟这个孩子已经处出来了感情了,真要送走她还真是不舍得。可是不送走又该怎么办那。 这天,孙海在家里干活,孙大龙走过来说道,孙海,村子里的那些闲话你都知道吧,你怎么想的,孙海说道,爹,我相信春泥,孙大龙说道,我知道春妮是个好孩子,可是这闲言碎语的对咱们家也不好啊,春妮又一直不把那孩子送走,不如你就把婚事退了吧。孙海一听急了,说道,我马上就要跟春泥成婚了,这个时候怎么能退婚那,那让春妮以后怎么活。我不会退婚的,孙大龙一听也急了,孙海啊,你这是要让你爹娘着急啊,那你想怎么办。孙海坚定的说道,我一定要跟春妮成婚,那个孩子如果送出来最好,如果找不到好人家我就跟春泥一块养着。孙大龙看儿子孙海这是铁了心了,也没有办法,只能任由他了。 转眼到了五月,春泥和孙海到了成亲的日子,村子里前来祝贺的人也不少,来看热闹的人也不少。 春泥和孙海没有多想,欢欢喜喜的拜了堂,成婚后,春妮和孙海带着孩子搬到了村东头,孙家老宅不远处,春妮给孩子起名叫明远,孙海也待孩子如亲生的一般, 一晃五年过去了,期间春泥又给孙海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明轩,如今也四岁了,两兄弟关系很是要好,小小的明远知道自己不是亲生,但是爹娘却对他如亲生一般,所以从小很是懂事,春泥和孙海也很是勤劳,明远和明轩到了念书的年纪,孙海就把他们都送去了学堂,明远读书很用功,明轩却只想着玩,明远总是劝说他别贪玩,可明轩却不听,孙海也很是头疼,好在明远读书很用心,孙海常说,以后孙家还得靠我大儿子明远啊,明轩听了也说道,就是就是有大哥在就行了。春泥看着明轩摇摇头说道,你啊,就知道玩,多跟着哥哥学学啊。 明远十五岁这年,考取了童生,村子里的人都说这明远这辈子肯定是来报恩的,不然春泥怎么会有福气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孩子。 这几年,孙海和春妮生活还不错,一是,他们两口子干得急,孙海特别勤劳,春妮又会持家,二是,那个大小姐曾经送给过春妮50两白银,他们也算是有点家底。孙海的父母,自从春妮又给孙家生下孙明轩后,早就对春妮转变了观念,春妮对公婆也特别好,而且,和邻里相处的也十分的和善,谁家需要帮忙了,春妮都会给他们去帮忙,这慢慢的,村里人从一开始看他们家的笑话,到祝福他们,又到现在,很多人都很尊敬春妮,觉得春妮这个人真是好样的,当时,捡回来孩子,能够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善良本心,春妮真是值得大家的尊敬和赞赏。 明远考取童生后,村里人就更加看重孙海这一家人了,学堂的先生是个告老还乡的县令,他打心眼里喜欢明远这孩子,觉得明远即爱学习,又懂事,经常在学堂里学习之余,还帮助其他的孩子们一起温书,所以经常夸奖明远,明远已经15岁了,站在大人身边,跟大人们比也不低多少。 先生说,好好学,明远,再学两年,就去参加乡试,争取考中秀才,也让你父母高兴。明远呢,自然是记住了先生的话,所以呀,他便好好的跟着先生读书,两年的时光一晃就过,这一年,17岁的明远去参加乡试,明远果然是学习出色,他呀,不负众望,考取了秀才,全家人听说了,都非常的高兴,这中了秀才,虽然是还没有到做官的地步,但是,要论才识,可以说,在这十里八乡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了。 村里的人这时候呀,都是祝贺孙海家的,孙明远自然就更喜欢学习了,到了第二年,父亲孙海这一天去城里赶集了,还没有回来,最近春妮做了一些绣品,这些天家里忙,一直没有顾去城里送,家里攒了不少,就让明远帮着去送了,到了绣品店里,这天绣品店里,掌柜的来了很多布匹,正在卸货,也顾不上明远带来的绣品,明远见掌柜的正在忙碌,街上有十辆马车,每辆马车里都是布匹,明远知道,掌柜的需要好好点对一番,于是,他就独自在屋里坐着等待,就在这时,明远就看到,里屋怎么冒起烟来,他赶紧往里面看,可是,当他进去看的时候,火已经着起来了,明远赶紧出来喊人,掌柜的听到了,赶紧带人进去,明远已经开始往外帮着掌柜的搬东西了,伙计们赶紧浇水,幸亏明远发现的及时,掌柜的损失很小,看到明远衣衫被弄脏了,还破就一块,于是赶紧请了明远到一旁休息,一个劲的感谢明远,聊天中,才知道明远还是个秀才。掌柜的没想到明远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个秀才了,而且还如此有胆识,前途不可限量啊。心里很是喜欢,想到自己的女儿锦绣还待在·闺中,若是能寻得像明远这样的如意郎君那岂不是好事。 于是掌柜的问明远,孙秀才,你来住哪里,家中还有那些人啊,明远没有多想都一一回答,掌柜一听便知道明远还没有婚配,心里更是高兴,再三的谢过明远,又命人给明远拿来了一件新的长袍,明远看掌柜的这么客气,还真有点不知所措。等伙计们把店铺打扫了一番后,明远便把母亲春泥的绣品交于了掌柜的,便回家了,这件事很快就随着时间被明远淡忘了,直到这天媒人上门说道给明远说亲,又提起绣品店救火一事,明远才知道是哪家姑娘。春泥和孙海都知道绣品店的掌柜,是个正直的人,而且店铺生意做得不错,家中的条件不错,他家的姑娘锦绣虽不是大家闺秀,那也是小家碧玉。按家事那是他们孙家高攀了啊,春妮和孙海很是满意这门亲事,明远也没有意见,于是这亲事就这么定了。 弟弟明轩很羡慕哥哥不仅学识好,还有这么好的亲事,明远对明轩说道,明轩,你别灰心,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你虽然不喜欢读书,但是你脑子灵光,可以跟着父亲学着生意上的事情。这方面你一定比哥哥强。明轩听了明远的话,认真的开始跟着父亲孙海学习做买卖,还别说,明轩能言善辩,没多久就上手了家里的小生意,而且越做越好。春泥和孙海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孙海对春泥说道,多亏你当年留下了明远,如今我们一家人才能这么幸福,春泥笑着说道,也多亏当初你对我的信任,我才有勇气留下明远,也多亏了明远,明轩才能懂事啊。 后来,明远的学习更上一层楼,三年后,明远参加了会试果然是中了举人,做了官。他们这一家人呀,就这样幸福地生活着!人们都说,这真是结善缘得善果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