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在黑龙江鹤立生活过,那时的我喜欢到处乱串,对印刷厂后院的十二烈士殉难地是有所闻的。后来看到东大河边上立了个十二烈士纪念碑,再后来印刷厂变成了大杂院。我曾多次到填埋了十二烈士的大杂院里凭吊过十二烈士。 5月14日下午,我和姜宝才来到了鹤立,东大河边的纪念碑已经被推掉了,变成了工地。其实早在2007年东大河边的纪念碑就已经废弃了,成了农民的场院。汤原县在鹤立火车站的后面重又立了个纪念碑。 我们来到那个大杂院,将7月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的李在德的口述文章放在了那方矮矮的纪念碑前,代表李在德老人祭奠和告慰十二烈士,告慰李在德老人的妈妈金成刚烈士。大杂院同兴居馅饼店的女主人买来了水果摆放在纪念碑前。她说,这个大杂院里的人们逢年过节都要摆放一点供品,祭奠烈士们。 祭奠过程中,姜宝才同李在德老人的儿子于光通了电话,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于光对此表示感谢。后来我们又到鹤立火车站将十二烈士碑拍了照。 关于十二烈士殉难的具体情况,李在德老人曾回忆说: 1933年10月4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一天,妈妈起得很早。白天妈妈收拾场院,我的两个同学石光信和孙明玉到我家帮助妈妈做打糕。天将黑时, 妈妈让他们把白布暗号放到柴堆上, 表示没有敌情。晚上, 汤原县互济会负责人裴治云(原汤原县委书记)和崔贵福等同志都来到我家开会, 商讨再次组织游击队的计划。前两次,由于缺少经验使刚刚拉起来的队伍又被敌人冲垮了。 天将亮时,村子突然被日本宪兵和伪警察包围。在我家开会的同志来不及隐蔽, 都被敌人带走。当时全村的青壮年男女,全都被敌人带到了鹤立日本宪兵队。后来, 陆陆续续又有格节河、校屯的群众被抓到这里, 约300 多人,被关在一个大仓库里。这是敌人一次有计划的突然行动。 住在地窖里的金宗瑞,在天蒙蒙亮时起夜,远远听到村里的狗叫、人喊,一片嘈杂声。他立刻通知每个地窖里的人,注意敌情。 大家都十分担心村里的情况,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妈妈和裴治云叔叔他们千万别出事啊! 天亮后,偷偷到村边探听消息的同志回来说,没听到村里有任何动静,也没看见柴堆上的白布暗号。为了慎重起见,大家好不容易挨到天黑,潜回村子,才发觉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青壮年群众都被敌人抓走了。到处一片被洗劫后的惨状。我们马上回到地窖里商量对策, 如何得到消息和防备新的敌情。 第三天,一些人才陆陆续续回到村里。通过了解,得知是叛徒李元晋等带着日本宪兵队,趁八月十五中秋节,对鹤立周围几个村庄进行突然袭击、大搜捕。住在西北沟的汤原区委书记高庆云和儿子高凤鸣被鬼子杀害了。在日本宪兵队, 敌人对抓来的每个群众都过筛子一样审问,企图查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但群众都一口咬定不知道。敌人无奈, 只得把叛徒李元晋找来对质。就这样,汤原县互济会负责人(原县委书记)裴治云、县委委员县妇女主任金成刚和共产党员崔圭复(原县委组织部长兼共青团县委书记)、丁重九(郑承九)、孙哲龙、金术龙、李振永、林国镇和共青团员石光信、孙明玉、金峰春和积极分子柳仁化等12名同志(均为朝鲜族), 被敌人扣押,其他群众被陆续放回。 被关押的12名同志, 受尽敌人酷刑折磨, 压杠子、灌辣椒水、用竹签钉手指……但妈妈他们没有一个人屈服, 表现出革命者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凶残的敌人无计可施,最后使出了毒辣的手段,在鹤立镇东北处挖了一个大坑,准备将他们活埋。 15日一大早,我来到了汤原县烈士陵园将矗立在这里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碑进行了拍照,其中也包括十二烈士和金成刚烈士的纪念碑。 这次东北之行,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拍照烈士纪念碑,这是一次生者与死难烈士的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