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发展格局更加均衡协调,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大趋势。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和战略大后方,对实现国家经济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以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重庆等为代表的西部省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十四五”的全面开启,西部地区必将抢抓机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走向协调、生态、文明、幸福、繁荣的发展之路。 最近,甘肃省结合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省“十四五”规划,出台了《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全省城镇体系。规划提出,要进一步缩小与我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到202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8%以上,到203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上。 这次规划对甘肃省城镇规模进行了调整,在《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中提出建设1个大城市、4个中等城市和13个I型小城市。而在新的《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甘肃将建设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和12个小城市。 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城镇化发展适应现阶段发展实际和需要;二是我国城市等级标准有了一定变化,更多地体现在建城区人口的数量,而非笼统的市区(含乡镇、农村)人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甘肃新型城镇化是如何规划的吧。 兰州 规划建设1个大城市(城区人口100万—500万):兰州市兰州市,省会城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几何中心,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兰白都市圈中心城市,同时也是西北地区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基地。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兰州市常住人口436万,占甘肃总人口2502万的17.5%。目前,兰州城区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100万,不过未来兰州将继续冲刺I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300万—500万)。 规划还提出,将重点培育兰州—白银都市圈,即以兰州市区、白银市城区为中心,以定西、临夏州为经济腹地,打造一小时交通通勤圈,推动都市圈内城市一体化发展。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地区,推动撤县设市(区)。支持都市圈内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而通过产业集聚,提高吸纳人口的能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争取到2025年兰白都市圈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00万左右,到2035年达到900万左右,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天水市 规划建设1个中等城市(城区人口50万—100万):天水市在早前规划中,天水与酒嘉、武威、平凉一起打造4个中等城市,而根据最新规划,仅支持天水市建设中等城市。也就是说未来,酒嘉、武威、平凉将回归为小城市,或者更为准确地说将建设为I型小城市(城区20万—50万),天水将成为甘肃唯一一个中等城市。 小编认为,减少中等城市数量,可能跟未来甘肃常住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有很大关系,回归小城市可能更加符合甘肃未来发展实际,应该理性看待。 最新城市结构规划图 规划建设12个小城市(城区人口50万以下):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白银、庆阳、平凉、金昌、陇南、定西、临夏市、合作市根据最新规划,甘肃将建设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白银、庆阳、平凉、金昌、陇南、定西、临夏市、合作市等12个小城市,其中临夏、合作2个县级市作为自治州首府入围小城市,另外10个城市是甘肃省地级市。这次甘肃的规划不同于其他省市,相比我国中东部地区,县级城市一般也被纳入了小城市建设,但甘肃将县级城市笼统的定位为县城,不过并不影响这些县级城市依然是小城市的定性。 那么在最新的规划之中,提出支持建设12个小城市,小编认为应该是城市层级较高的小城市,符合I型小城市的标准(城区人口20万—50万)。由于甘肃省地形上呈现狭长的地形,再加上常住人口并不是很多,未来甘肃省除兰州外其他城市要想成为大城市有很大人口瓶颈。因此今后5-10年,像酒泉—嘉峪关、武威、庆阳、平凉等地级市成为中等城市有难度,但依然有很大几率能够进入中等城市行列。 平凉 通过不断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城镇空间结构,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从而实现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城镇协调发展。在甘肃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引领下,未来甘肃经济社会一定会走上一体化生态绿色高质量的发展道路。期待甘肃早日崛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