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地区,都是春暖秋凉,夏热冬冷,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无夏之年”,意思就是一年中天气非常寒冷,几乎没有夏天,当然这种气候肯定不是什么好年景。有句农村俗语叫做:“千年难遇无夏年,六月飞霜必灾年”,下面就来看一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 千年难遇无夏年 所谓的“无夏年”指的就是一年中没有夏天,一般这样的年景都比较寒冷的。当然“无夏年”可不止是传说,它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无夏年”非常稀少,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而已,其实1816年就是无夏之年,那一年几乎所有地方都出现了夏天飞霜的现象,所以无夏年一般说的就是那一年。 ![]() 那一年的春季,天气还比较正常,之后就出现了低温,不过很多人都以为是“倒春寒”,到了那一年的四月份,天气突然变冷,而且很多地方都下起了冻雨,有些地方就开始飘雪。到了五六月份,本该是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却出现了多地下雪,河流结冰。之后的七八月份,更是连续飘雪和寒冷。 ![]() 因此那一年多地都出现了灾荒,地里的庄稼刚长出来就被冻死了,夏季的田野就像冬季一样白茫茫一片,而且大批牲畜都被冻死。据说欧洲因这种异常天气就损失了至少二十万人,就连常年四季如春的云南,在八月份就出现了很严重的霜冻。在很多南方城市,六七月份就出现了降雪。 当然这种极端的气候可是非常少见的,而造成这样气候的主要原因就是前一年发生了人类史上最大的火山爆发,很多火山灰在大气中聚集,大量的二氧化硫喷到高空,从而形成了阻挡太阳光的溶胶,引发了气温下降。 ![]() 虽然那一年的气温很反常,但是这种极端的天气是很少见的,上一次这种寒冷的天气,就要追溯到一千四百年前了,所以就有了“千年难遇无夏年”的说法。 ![]() 六月飞霜必灾年 其实“六月飞霜”这个词语很多人都比较陌生,但是“六月雪飞”却是家喻户晓的,很多人都是从关汉卿的《窦娥冤》中得知的,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就常常用“六月雪”来比喻一个人很冤,其实这主要与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一段誓言有关,大概意思就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后来这些誓言都成真,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六月飞雪,从此“六月雪”也就成了“窦娥冤”的代名词。其实六月飞雪最初并不是说窦娥的,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当时燕国有个贤人叫邹衍,因被人诬陷入狱,当时正值六月天降大雪,燕王就意识到冤枉了邹衍,就释放了他。 ![]() 所以六月飞雪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近些年夏季飘雪的现象也比较多,但飘雪的时间都非常短。但是六月飞霜就意味着夏季特别寒冷,也就是所谓的“无夏之年”,比如1816年就是这样。那肯定就是灾年了,所以就有了“六月飞霜必灾年”的说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