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中游故宫

 素手素墨 2021-11-14
文/素心素手

          (昨天在景山俯瞰故宫)

我来北京进行历时三个星期的学习,主办方善解人意地安排我们过双休。上周双休日,我去了长城、颐和园和圆明园,并且提前预定了今天去故宫的门票。

我大致了解了,故宫与天安门相距不远,我提前查询了今日升旗仪式的时间是早晨七点零七分,所以,我还想起个早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然而,当我查看了天气情况后,有一瞬间的失落,竟然要下雪!失落真的只是一瞬间,毕竟雪天会造成出行的不便,一瞬之后,我马上兴奋起来:雪中的故宫肯定别有一番意境!这样的机会可不是人人都能够拥有的!

昨天晚上,同行的伙伴也查了天气预报,我们商量之后,取消了观看升旗仪式的活动,如果夜里的雪下得铺天盖地,可怎么去?起初我们是打算骑单车去的,这样毕竟活动自由,不受时间限制。

早上拉开窗帘一看,没有下雪,只是空气中雾濛濛的,地上也湿漉漉的,我想,今天肯定很冷,就穿上我带来的最暖和的衣服,下楼到餐厅吃饭了。

吃完饭,约好的同伴也来到了酒店的大厅,隔着玻璃门往外看,隐约看到细小的雪沫飘飘洒洒,落到地上就无影无踪了。

同伴犹豫着说:“这样的天气,去不去呢?”“去!今天不去,回去之前就没机会去了!”我斩钉截铁地说。是啊,门票要提前一周预定,而下周五,将是我们返程的日子,车票都已经买好了。故宫,我是一定要去的。

对故宫的神往是从1999年开始的。那一年县里组织教研员到学校听课,学校安排我来讲公开课,镇上两所初中的语文老师都参与听课,这阵势前所未有。我把课本翻了好几遍,最后选定了《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那时候,没有见过电脑、没有见过投影,平时的课堂就用一张嘴、一本书和一支粉笔。但是这次听课竟然要求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不知该用什么、怎么用。正在我发愁的时候,看到了当时除电视机外唯一的电器——录音机,我就用录音机录下了自己对课文的诵读。上课放录音,这在当时也算是先进了吧,我这样牵强地自我解嘲。同时用一张大白纸绘制了故宫的平面图,以供课堂使用,这也算使用“教学手段”了吧!


因为要录音,我把课文读了好多遍,也录了好多遍才算满意。到最后,故宫博物院成了我心中的殿堂,公开课上得很成功,校长特意跑到我面前夸赞:“没想到你的课上得这么好!”不少同行问:“你的课文磁带是在哪儿买的?”当我告诉他们是自己录的音时,他们都觉得不可置信。从那时起,我就想,有朝一日,我定要亲眼看看这“不可一世”的建筑群。

说来惭愧,一晃二十一年过去了,若不是这次来学习,我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来首都。今天,这样的机会,岂可辜负!

同伴看我态度坚决,也不再犹豫,这时雪沫已飘成小雪花,落下后停留一瞬再调皮地隐身。我们到酒店对面的超市买了两把伞,打了一辆车,前往故宫。

一路上,雪片不停落在车前的玻璃上,雨刮不停地扫,总也扫不完。司机师傅说,因为交通管制,车辆不能到故宫南门(午门),他会把我们载到离入口最近的地方。不多久,他把车停在路边,给我们指了指该去方向,便离开了。

我开了导航,一路前行,不一会儿,我便把导航关了,随着人流往前走,去故宫的人还真不少!

高高的红色宫墙已映入眼帘了!人群中人们仰望着、赞叹着,仅仅一道宫墙就给人一种森严的感觉。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东华门前,这里是故宫的出口,除了管理人员和几个拍照的,并没有人在这里停留。

我们跟着人群,绕着宫墙继续往前走,边走边欣赏眼前的景致。没有风,雪絮纷纷扬扬落在地上、树上,落在游人的伞上、身上,无声无息;护城河宽阔平静,河水清澈透亮,河边的垂柳,垂下金色的枝条,更显得文静娴雅、仪态万方。

到午门了,一下子显得拥挤起来,这还是淡季呢!我想象不出旺季时的盛况。工作人员用扩音器喊话,提示游客入场方式,我们根据提示去了检票口。二三十个检票口都排了长长的队伍,还有继续前来排队的游人。有一排游客特别应景,他们都穿着汉服打着雨伞,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还别说,我们的汉服还真是美!

从入口进来,驻足午门前,我才细细观赏这高大的宫门,我忽然觉得自己词穷了,我只在心中感叹,威武、庄严、肃穆,似乎都不足以形容,包括后面的参观,不管是用怎样的语言,会觉得言不及义。

从午门进入,我在心里说,终于进宫了!雪还没有要停的意思,有些房顶上已经积了薄薄的一层雪白,给故宫增添了别样的风情。我们沿着中轴线往里走,从一座座的宫殿楼宇,到一个个的亭台回廊,甚至台阶砖瓦,每一处都是艺术品。尽管多处宫殿不对外开放,仅在室外观赏就已觉得不虚此行了。然而要我说说具体的妙处,我真的要失语了。何况有那么多写故宫的文字,我再写岂不是班门弄斧了。

珍宝馆里的宝贝繁多,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奇,我体会到了真正的琳琅满目、眼花缭乱,除了赞叹还是赞叹。从珍宝馆出来,雪已经住了,屋顶上的一层也已消失不见,仿佛只是下了一场小雨,天空中出现了太阳朦胧的影子。

我粗俗地认为,故宫这座皇家的院落,大致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工作区庄严肃穆,一棵树也没有;生活区别致幽雅,不少古树造型奇特。无论哪个区,都显出皇家的威仪尊贵。

“工作区”的布局很规整,而我一进入“生活区”就迷路了,这些院落一重重一进进,层层叠叠,再加上我不辨方向,更是晕头转向。但那些房屋院落的设计也是让游客赞叹不已。可故宫九千多间房屋,我们哪里走得过来啊!所以就放弃参观西六宫。我虽然没能看遍故宫,但故宫在我心中仍是一座完美的殿堂。

从东华门出来,太阳已经挂在天上,散发着温和的光芒。今天,俨然是个好天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