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通读 第六章

 人也昔兮 2021-11-14

《道德经》通读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此章观天象——谷神不死,论道——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理解这一章,先要明白,老子在这一章所用的比喻,因为整章经文全都是比喻,老子本来是想用比喻把他的论道说得更明白,可在今天看来,反而更难理解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道化生化育了天地万物,道在天地间如何有,如何存在,不用比喻,是根本说不清楚的,于是老子,用谷神,用玄牝,用门,用根,用存,用“用”,来比喻。

就是说,道在天地间的存在,无形无声,道的无有存在,老子把它说成是谷神,这个谷神,一会在上,就是玄,一会在下,就是牝,这个谷神在上或在下,这上下之间好像开了一道门,这个门,就是天地的本根,而这个门,更是万物所生的门,天地间的所有存在,都由这个门所生所出,而这个谷神所形成的这道门,不仅有其妙用,并且其妙用是恒常而用之不竭的。

其次,这一章其实是对第一章经文的具体解释和补说。第一章,老子有这样两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这一章,老子具体解说了“玄”和“门”。

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一章说的是什么。从《道德经》的整体看,这一章写的依然是老子所观之天象,由此老子悟出了道的具体妙用——化生化育天地,再由天地化生化育万物,等于,道化生天地,在天地之间开了一道门,然后,万物从这道门里生发而出了,而这道门,是恒常而用之不衰不竭不尽的。

下面,我们具体解读这一章的经文。

谷神,是古人对一种存在的命名。神,这个概念,在《道德经》里第一次出现,我们对这个概念的认识,是很玄的,很神秘的,我们所认为的玄和神秘,和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的神,是不同的。不同在哪,老子所说的神,是他悟到的一种存在,只是这种存在无法用语言说清楚说明白。老子在三十九章里这样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里的一,就是道,天得一以清,清明即天道。这里的神老子说的是很明白的,得了道的一种存在,并且,它是和天、地、谷、万物、侯王并存的。神得了道灵,灵是神的存在和妙用。明白了这些,就明白神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了,神是天地万物灵的存在。因为天地万物得一,就是得道,由道化生化育,天地万物的存在,就会有灵,天得一以清,清就是天之灵,地得一以宁,宁就是地之灵,谷得一以盈,盈就是谷之灵,万物得一以生,生就是万物之灵,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正就是侯王之灵。如此看来,神就是存在天地万物的灵,而这个灵又是道赋予的,所以,道在化生化育天地万物时,赋予天地万物一个神,由这个神来让天地万物在恒常的生生不息中,随时有灵。

谷神,就是道赋予谷以盈的灵。谷是万物之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五谷,五谷何以生生不息,是道赋予它的盈之神让五谷有此灵,五谷何以养生养人,也是道赋予五谷的神之灵。五谷一年一生,有生有死,但五谷之神不死,五谷因有神而生生不息。这就是谷神不死。

神,是道不辞天地万物的灵,道在神在,万物有道,万物有神。天有道,是谓天神,地有道,是谓地神,谷有道,是谓谷神,人有道,是谓人神。

是谓玄牝。

玄,天;牝,地。这是比喻说。老子在第一章里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把天地比喻为万物之母。道化生天地,等于神化万物之母,再由天地这一神化之母,化生万物。万物得生于天地。万物又是如何化生万物的呢,一样是神化,天地之间的空无,或者说虚无,或者说有无,那是第一章里所说的“众妙之门”。这也是老子在第四十章里所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个有是什么,就是道赋予天地之神,而这个神又生于道之无。我们常对天地间的空无合掌祈祷神灵,其实,这个神灵的确是存在的。它就是天地间的空无。万物由它而生。这个空无也是万物之门。

所以,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神永在,它就是天地之间的空无和虚有。没有这个空无,没有这个虚有,就不会有万物。

这样,下面两句就比较好理解了。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地间的这个空无或虚有,就是天地的根本,天地的根本是什么,是道。这样,道和神就合二为一了。所以,我们有神道之说。道生万物而不辞,生而不有,道在万物即谓神,这个神以道为根本,神又是道。

后面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就很好理解了。万物有生有息,其神不死,所以,万物生生不息。这里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是万物之神,道赋予万物的神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