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晚报》2021年11月08日 B06版
陈良 学书法讲究临帖,帖的书写者往往是当时的名儒大家。清末民初,曾流行一部大楷帖书《钱母蒯太淑人传》,这部帖是由清代苏州籍状元陆润庠书写,所书的主角蒯太淑人正是吴江黎里人。清末这部字帖被制成乌金拓本流传于苏浙沪一带,民国四年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发行《陆凤石蒯太淑人传》,到民国二十五年出版的已是第十五版本。而大众书局、鸿文堂也分别出版,新中国成立后还被《古今碑帖集成》丛书收入,1988年武汉古籍书店还以《陆润庠书蒯太淑人传》之名影印再版,可见这部书法帖广受欢迎。细读帖本的内容,记述着吴江蒯氏和嘉兴钱氏家族因姻而亲的一段往事。 黎里蒯家是吴江望族,位列黎里古镇八大姓之四,黎里有四条以蒯为名的弄堂:老蒯家弄、新蒯家弄、南蒯家弄、南栅蒯家弄。黎里蒯家与嘉兴钱家的故事就是从新蒯家弄开始,新蒯家弄的始祖蒯嘉珍迎娶了嘉兴望族钱家小姐钱与龄,钱与龄是钱陈群的孙女。《钱母蒯太淑人传》有述“公有孙女适吴江蒯公嘉珍,字铁崖”,指的即是这桩婚事。 钱陈群历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刑部侍郎,后加尚书衔,与沈德潜被誉为江南二老,深得乾隆宠信。清高宗曾谕“儒臣老辈中能以诗文结恩遇、备商榷者,沈德潜卒后惟钱陈群”。钱陈群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卒,享年八十九,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端。钱与龄“幼承家学”,曾得到曾祖母陈书及堂兄钱载的传授,作品“清逸可喜,绝去闺阁纤媚、柔弱之态”,工诗善画,与夫蒯嘉珍作画题诗,时有唱和。著有《闺女拾诵》及《仰南楼闻见集》。由于深受曾祖母、南楼老人陈书的影响,钱与龄将在黎里的画室取名为仰南楼,以此纪念这位德艺双馨、言传身教、对嘉兴钱氏家风有重大影响的钱氏老祖宗。 钱与龄与蒯嘉珍育有六子,蒯家诗书传家,子孙代有人才。蒯光焕,榜名成照,字融钧,号娄生,道光元年(1821年)恩科顺天举人。由国史馆誊录议叙知县,拣发广西,历署上林、平陆、苍梧知县。著有《汉学指南》一卷(清光绪《黎里续志》)。蒯光焕后由新蒯家弄走出,独立门户,衍生出了南蒯家弄。 《钱母蒯太淑人传》中的蒯太淑人是蒯嘉珍与钱与龄的孙女、蒯光焕之女,由于家谱不述女名,我们无法得知蒯太淑人的姓名,暂以蒯氏称之。陆润庠在《钱母蒯太淑人传》如此道:“而蒯公之子光焕,字娄生,又以所生女归文端元孙子方钱君,子方早卒,其子怡甫大令,以母蒯太淑人事实乞余为传。则文端公之元孙妇,而实即文端公孙女之孙也。”嘉兴钱氏将钱与龄嫁到黎里蒯家,两代后黎里蒯家又将蒯氏许配嘉兴钱氏,亲上加亲,传为美谈。钱应溥在其兄钱炳森的《邠农偶吟稿》中写的《先兄子方行略》也有说到“兄生于嘉庆丙子十月初二日,卒于咸丰甲寅十月初二日,年三十九。娶吴江蒯氏,道光辛已顺天举人,署广西苍梧县知县娄生公,讳光焕女,我祖姑女孙也”。蒯氏嫁的是钱陈群元孙、钱泰吉之长子钱炳森。钱泰吉(1791—1863),浙江嘉兴人,廪贡生,官海宁州训导,后掌教海宁安澜书院,与从兄仪吉以学问相切劘,时号“嘉兴二石”。钱泰吉平生好聚书,精赏鉴,深于校雠之学,有《甘泉乡人稿》等多部著述。所纂《海昌备志》人称佳志,入《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对这位蒯氏媳妇,钱家非常满意,传中写道:“君姑胡太夫人治家严,太淑人在家事父母以孝闻,及为妇益谨伺姑,意旨不稍失。道光二十四年,子方举于乡;三十年考取景山官学教习,留京师者三年。而其夫弟子密,君亦以选拔贡生官吏部,娣许夫人从之入京,家事无巨细,独任之。上自尊章,下至臧获,无间言。”蒯氏孝敬公婆,勤俭持家,友爱仆婢。 蒯太淑人一生命运坎坷。“咸丰五年,子方子密皆乞假归。归三月,子方病,太淑人谨事之,目睫不交者六十余夕,籲天请代竟㒺效时。”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回家,丈夫却忽起病患,日夜照顾,终是回天乏力。中年丧夫是痛苦的,何况她还有一个遗腹子。“太淑人年四十,其子长者十四岁,幼者遗腹生。每抚诸孤而泣曰:'我忍痛不死者重伤二老心,且以有若曹耳’。” 一难刚过,一难又起。两年后,小叔钱应溥受命入都,蒯氏与妯娌许氏素友爱,临行前将小叔的两个儿子都留下来,由她照顾,她对许夫人说:“吾岂忍离若,冀若有成耳,行矣毋以我念。”到京城不久,许夫人就患病逝世。钱以溥后继娶了程夫人,程夫人读到蒯氏和钱以溥的两个儿子骏祥、熊祥自嘉兴寄来的家书,高兴地直呼“贤母也”。后程夫人善视二子,她是被蒯氏深深感动而为的。这二子中的钱熊祥就是新中国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的祖父,所以钱正英见到蒯夫人,都要叫声曾祖奶奶。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杀到,钱氏一家开始流亡逃难的生活。先是“奉舅姑避于乡”,恰好钱应溥此时也以养亲之名乞归嘉兴,“乃偕至澉浦浮海,走余姚慈溪,又由宁波上海达九江,渡鄱阳湖依大塘”,一路艰辛,钱应溥主外,嫂子蒯夫人主内,终于稍稍安定。可此时公公钱泰吉病倒了,蒯夫人带病亲力亲为服侍,公公病愈,而蒯夫人却因劳累过度,感染疟疾而逝。蒯夫人婚后勤俭持家,孝敬公婆,中年丧夫,一人带大七个小孩,后又历经战乱、病患,临逝前一日“犹思躬视其舅起居,命人扶掖以行备而止”。她把最好的青春和精力都给了钱氏这个大家庭。婆婆胡太夫人晚岁失明,郁郁寡欢,蒯氏陪伴在侧,想尽办法逗婆婆开心,胡太夫人曾对钱炳森的几个孩子说:“尔母在时,吾不自知无目也。” 钱炳森与蒯氏育有五子二女,皆学有所成,走上仕途。发荣,字恒甫,附贡生、四品衔、兵部武选司主事;燮荣,又名肇元,字毅甫(理甫),蓝翎五品,衔补用知县,任职两淮盐运司;志澄,字怡甫,廪贡生,花翎,江苏青浦县知县,苏州海关监督;康荣,字晋甫,附贡生,花翎三品,湖南岳常澧道台;芬荣,字鼎甫,花翎五品衔,直隶候补县丞。家庭教育中,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而蒯氏作为黎里望族小姐,自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帖中言:“太淑人自幼工绣能书,其兄士芗廉纺授以毛诗,见他书即能成诵。苍梧君以书记属之,尝曰“吾内有记室,惜不帻也’。”蒯氏一门五子登科,可见她在下一代教育上付出的辛劳,婆婆胡太夫人曾说她“尝夜课其诸子读书,偶及欧阳公《泷冈阡表》,废书而欢曰'古人少孤而能自立者如此乎?’盖以讽励诸子也”。昔有孟母三迁,断机教子,郑氏画获教子,嘉兴钱家也有陈书夜纺授经,乾隆诗赞为“当年画获人”,而黎里蒯氏在钱家也可说是事必躬亲,含辛茹苦。因此其第三子钱志澄有感父母恩,向朝廷上表,请以三品封典,得以恩准,蒯夫人故称太淑人。 钱志澄与俞樾为忘年交,请他为母亲写传,“钱君子方早卒,其子怡甫大令以母蒯太淑人事实乞余为传……然余与子方为同岁生,又与怡甫善固,不得而辞,乃觕述其略。”钱康荣又与苏州状元陆润庠为好友,请其书写《钱母蒯太淑人传》,姻亲佳话,才得广传于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