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 谁注灵山法雨功,一花弹指五弦空。 广长舌涨兰溪水,两叶门开昨夜钟。 改作: 谁注灵山法雨功,兰花弹指五弦空。 悠悠云起芙蓉水,八面风开一片钟。 ![]() 灵山,九顶莲花山,以秦穆公狩猎于此见灵鹫鸟而始名,为西北第一佛山。这里引申为佛祖垂恩、菩萨加持之地。法雨,降下佛法之雨。佛法如雨,滋润众心,即言法雨。这一句“功”字见体,“注”字见性,功乃法雨之功;注乃法雨之注(无法雨,便无以为“功”,无以为“注”)。此句,意乃灵山古刹,法雨广布,今我来寻,自有一番领受(“谁”字虚用,却隐有我来寻觅之意)。 “一花弹指”,出于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之典,世尊拈花示众,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世尊授其“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五弦空”,补“一花弹指”, 为“实相无相”之所见。这一句,紧承“法雨”,不离佛家要旨。 “广长舌”,佛学术语,佛三十二大人相之一。“广长舌涨兰溪水”,用苏轼“溪声尽是广长舌”意,钟声响起,溪水随之而涨,以为下一句蓄力。 “两叶门”,众妙之门;“昨夜钟”,醒世之钟,至此,“钟”字将将开始,却已悄悄结束,猛然提起,轻轻撂下,力逾千钧。 切磋之处,只在“钟”字,此处之钟,绝非一般动听之钟,而是“断除我見我執,照見五蘊皆空”之钟;“闻钟磬声,增其正念”之钟;灵山梵音,如来贯耳之钟。我等沉迷之人,听此钟,上彻天堂,下解脱道,何其清澈乃尔!如此,用“昨夜钟”,似嫌浑浊无绪,改作“一片钟”,却觉清纯有力。按此,“一花”作“兰花”;“广长舌”削弱“钟”,改作“悠悠云”,云、水、荷皆为我所用,“钟”字一出,风生八面,以“八面风开”收裹,不枉听钟之意。 朱彦:《诗词月刊》编委 第一期目录(总第179期)、第二期目录(总第180期)、第三期目录(总第181期)、第四期目录(总第182期)、第五期目录(总第183期)、第六期目录(总第184期)、第七期目录(总第185期)、第八期目录(总第186期)、第九期目录(总第187期)、第十期目录(总第188期)、第十一期目录(总第18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