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大家谈  老人听不见 不能只说“大点声”

 濮水新声 2021-11-15
听不见、听不清,有多少老人在为听力问题而烦恼?又有多少老人,因听力问题变得沉默而渐渐孤独。预防和减缓老年听力损失,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爱老人的听力问题,我们又该怎么做?近日,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刘博教授做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指导、健康报社和健康中国新媒体平台主办的“健康大家谈”直播活动,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听力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谁说人老了 就一定听不见

  问:都是同龄老人,为啥有人听得见,有人听不见?

  答:
老年听力损失,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的总称。而老年性聋是特指随着生理年龄增加而引起的听力下降。所以,老年听力损失的概念比较大,涵盖了老年性聋。

  虽然听力损失是一种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衰退的常见表现,但并不意味所有老人的听力都不好。老年人的听力损失,不仅与年龄相关,还与一些其他综合且复杂的原因相关。如慢性疾病引发听力损失;幼年或者中青年时期出现各种耳科疾病引起的听力下降,如中耳炎等。因此,当年龄再叠加疾病因素时,其听力下降的程度就会比同龄老年人更为严重。

听不见 不是个好兆头

  问:听不清或听不见,要当心哪些疾病?

  答:
同样是老年听力损失,可能因病因不同而出现不同性质的听力损失。比如,与增龄有关的听力损失,可能是以高频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低频听力还可以。中耳炎引起的可能是全频率均下降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另外,一些慢性疾病、药物性聋、噪声性聋也会先影响高频听力。不过,无论是哪种性质的听力损失,临床表现都是相似的,首要表现就是听不见或听不清。

  很多老年人因为长期听不见、听不清影响到听觉言语交流能力,慢慢也就不太愿意和别人说话,反应慢,还会表现出抑郁、紧张、孤独、焦虑、自我否定等问题。还有,如果当别人发出示警信息,例如“老张,前面有个小坎儿,有点危险,别迈过去”的时候,老年人也会因为听不到而影响安全。

  问:老年听力损失可以逆转吗?

  答:
与增龄相关的听力损失不可逆转,只能采用一些康复方法去改善听力,如助听器。有些耳病,如突发性聋等,如果老年人罹患突发性聋时应积极治疗,保护听力健康。这里要特别提醒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预防听力损失。研究发现,糖尿病对老年人的听力有较大影响。

  问:如何尽早识别自己是否有听力问题?

  答:
手指放在耳边搓一搓,看是否能听见。也可以通过耳语、机械表等生活中可以发声的东西,有目的地去测试老年人对声音的反应。如果家属用言语声测试,要注意遮挡口型,避免受试者通过唇语得到提示,影响判断。

改善听力 破除这些误区

  问:长期耳鸣是听力下降的前兆吗?

  答:
耳鸣和听力下降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年轻人也会因为加班、熬夜等出现一过性的耳鸣,这并不一定代表他听力下降了。也有听力损失的患者并没有耳鸣的症状。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是有慢性病、家族性听力损失的老年人,出现耳鸣时,应及时去医院做听力检查。

  老年人应有听力筛查的概念,如果发现听不清,或者语言交流困难时,去医院做听力检查也是听力疾病早发现的方法。

  问:助听器必要时才戴上,可以吗?

  答:
很多老年朋友会觉得一旦戴上助听器,就离不开了,所以常在必要时候才愿意佩戴。有的老年人甚至觉得佩戴助听器,就是听力不好的象征,甚至会被贴上残疾人的标签,因此从心理上不愿意接受助听器。实际上,使用助听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突然戴上助听器,使用起来可能不顺手。而且,助听器也需要保养,如果经常不使用,突然佩戴,助听器可能也会“闹点小脾气”而不那么好用。

  问:经常掏耳朵会影响听力吗?

  答:
不建议掏耳朵。因为耳朵有自洁功能,不需要自己掏就能够保持耳道清洁。

  当然,也有人会问,耳朵经常痒痒、每次洗完澡也管不住手,就喜欢掏耳朵,怎么办?如果耳朵痒痒还经常流水,说明耳朵生病了。这时候应去医院找医生治疗,不要自己掏。需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掏耳朵,孩子容易模仿家长的行为而存在安全隐患。

  问:如何预防听力损失?

  答:
对于老年人听力损失,临床上的干预方案很多。当然,预防远胜于治疗,听力健康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生活习惯要放在首位。如老年人戴耳机要掌握“66原则”,即音量不超过60分贝,时长不超过60分钟。另外,不要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不要经常熬夜且要注意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等。

  对于一些急性耳聋、耳鸣患者或伴有眩晕症状的老年人来说,一定要积极干预。当然,当老年人听力损失达到一定程度且不能恢复时,就要选配助听器或者做人工耳蜗,而不是等着听力变得越来越差。

避免听力损失 你做对了吗

  问:对于药物性听力损失的老年人,要不要继续坚持用药?

  答:
药物性听力损失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耳聋。这里的药并不是指老年人长期使用的治疗慢性疾病的常规用药,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对听力有损伤的药物称之为耳毒性药物,最常见的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这些药的使用需要慎重。当然,因为担心耳聋而不用药的想法也是错误的。

  问:避免年老了听不清,应该怎样做?

  答:
第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进展,以健康的身体状态进入老年。第二,老年朋友如果有听不清,同时还伴有耳鸣和眩晕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第三,不要觉得耳朵听不见是伴随衰老出现的正常现象,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可取。

  问:家有老年人听不清,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
面对听力不太好的长辈,或者和有听力损失的老年人交流时,不建议大家一味地提高音量,用特别大的声音去讲话或者“吼”。而是要主动将语速放慢,说话吐字要字正腔圆,还可以配合表情和肢体动作等。

  当然,我们还要多给老人一些陪伴,经常聊聊天增进感情,预防他们认知能力下降。一旦老人自我意识到听力下降,家人可以尽快协助老人选配助听器。希望老年朋友们都能拥有好的听力和好的身体,安享健康晚年。

(本报记者 李君 根据直播内容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