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洙泗弦歌

 zqbxi 2021-11-15


《洙泗弦歌》序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这是《论语》、《庄子》中记述和描绘孔子及其弟子,在古老曲阜这块圣土地上治学弘道、读书飞歌的生动场面。每读之,如沐春风、如闻铿尔,常不能释怀。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先皇古帝遗迹,殷商故都,周、汉鲁国都城,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东方古文化而蜚声中外,是人们心目中的圣地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呼声颇高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选址建设亦落户于此。

    曲阜,北依泰岱,南瞻凫峄,东连沂泗,西抵兖州。境内及其周边古文化遗址丰富,有黄帝出生地寿丘、中国金字塔少昊陵、元圣周公庙、孔子诞生地尼山、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复圣颜庙、亚圣孟子故里、孟母林、九龙山汉墓群、鲁故城遗址、明故城等,南邻邹城有“三孟”(孟庙、孟府、孟林),西邻兖州为古九州之一,周边尚有济宁运河文化遗址、滕州墨子故里、嘉祥曾子故里、微山微子故里、梁山水浒遗址、泰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前后,还要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内容颇丰,影响日甚。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论坛)将于2010年9月26日-27日在尼山举行。

    生于斯,学于斯,工作生活在这里,是莫大的自豪和荣幸。徜徉其间,观瞻众多的文化遗址,感受千年儒文化遗风,滋生了更多的曲阜情感、家乡情愫。时有笔赞之念头,常怀讴歌之责任,但感其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礼赞曲阜之辞灿若星河、多如牛毛,赏析学习尚力所不及,班门弄斧更觉诚惶诚恐;加之对曲阜的认识、对曲阜文化的了解,虽身在其中、司空见惯,实是肤浅之极,常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之感。今借博客园地,辟“圣地弦歌”之一叶,陆续发些感吟,多为旧时涂鸦,稍作梳理,假以注脚,广而告之,作曲阜形象宣传推介罢了。

    有朋来曲阜观瞻考察、或留文墨诗赋,以文会友,不亦乐乎?

    聊作尝试。是以为序。2010年1月13日晚

曲阜大观

黄钟大吕传周礼,玉振金声奏鲁风。

阙里千年袭圣府,宫墙万仞比大成。

常怀教化断机志,每念乐学陋巷情。

洙泗弦歌今尚在,菁莪泮水领文明。

   注:黄钟大吕,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谓黄钟,六种阴律的第四律谓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语出《周礼》 “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玉振金声,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语出《孟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阙里,孔子故宅所在地,后以故宅扩建为孔庙,东侧则建衍圣公府,即孔府。

    宫墙万仞,即孔庙正南门“万仞宫墙”。语出《论语》: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后人认为“数仞”不足以表达对孔子的敬意,遂改为“万仞”。

    陋巷,孔子弟子颜回居鲁城陋巷,贫而乐学。《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断机,亚圣孟子幼时,孟母曾“择邻三迁”、“断机教子”,被誉为“母仪天下第一人”。现曲阜城南10公里处凫村村内有“孟子故里坊”、“孟子故宅”,村东马鞍山下有“孟母林”。

    菁莪:《诗·小雅》《菁菁者莪》的简称。晋孙楚《故太傅羊祜碑》:“虽泮宫之咏鲁侯,菁莪之美育才,无以过也。”宋朱熹《白鹿洞赋》:“乐菁莪之长育,拔隽髦而登进。”《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因以“菁莪”指育材。

    泮水:水名。戴震《毛郑诗考证》:“泮水出曲阜县治,西流至兖州府城,东入泗。《通典》云'兖州泗水县有泮水’是也。”鲁僖公修宫于其上,名为泮宫,行祭祀事:“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泮宫。”(《礼器》)。《诗经·鲁颂·泮水》颂“鲁公能修泮宫”,修文德之功。故过去凡科举中秀才者称进学,雅称“入泮”(2010.2.15) 

黄帝诞生处

轩辕黄帝诞寿丘,历史传说各有属。

逐鹿中原成伟业,统一华夏并部族。

垦田殖谷兴农事,结字纺纱授医书。

国体传承经百世,尊称始祖拜荣殊。

注:寿丘: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传为黄帝诞生地,史家多有争议。(2010.1.24) 

寿丘无字碑

立碑修志为传袭,巨制天成竟未题。

成败岂因棺盖定,尊荣怎赖土封祈。

安康福寿随时淡,功过是非历久稀。

古往今来多坎坷,春秋阅尽释玄机。

    注:宋真宗时尊黄帝为始祖,于曲阜寿丘建景灵宫、太极观,以太庙礼仪祀之,并雕黄帝玉像。徽宗时复置巨碑4尊,可惜尚未刻字树立,便连同宫观毁于金元兵火。后多次重修,皆未免兵火荼毒。“文革”时,地表遗存复遭劫难。现寿丘辟为公园,园内古石残片随处可见,偌大4尊巨碑及龟趺也面目全非,支离破碎,仅有两方依稀相连,分别于1991和1992年修复,并树立于园中水池两侧,东侧即为无字碑,碑首高5.80米、宽4.42米、厚1.20米,碑身高7.10米、宽3.72米、厚1.20米,龟趺高2.80米,座高0.75米,通高16.45米,是国内最大石碑,俗称“万人愁”。西侧为“庆寿”碑,乃1347年燕山道长任筠轩惜其巨碑无字,镌刻“庆寿”二字,各高1.9米,取“一人有庆,万寿无疆,克昌厥后,纲纪四方”之意。两碑并峙,拔地插云,倒映池水,蔚为壮观。(2010.1.24)

谒拜周公庙

经天纬地溯三皇,制礼作乐建典章。

平叛三叔全社稷,匡扶幼主固国疆。

生前未就分封地,身后空遗望父坊。

孔子生平多叩问,儒学根本元圣王。

    注: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初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为巩固周王朝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史称“元圣”,孔子“入庙每事问”,是生平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封地在鲁,因扶持成王,未赴就职,由长子伯禽代行,《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现周公庙西侧有“伯禽望父台”遗址。

    “三叔”,周公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周公奉命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东海。(2010.1.13)

梁公林赋

泗水之滨,防山之阴。河水澹澹,古木森森。

缘此佳境,孔子双亲。祷于尼山,功垂一人。

圣考梁公,陬邑将军。防邑退敌,逼阳举门。

圣母颜氏,育子含辛。阙里浆洗,教化本真。

仲尼至孝,感念出身。韦编三绝,入庙事询。

删述六经,落定秋春;仁爱大同,儒学独尊。

斯文传世,凭藉孔门。追封启圣,因墓设林。

西望洙泗,弦歌后人。鲁地参拜,首谒此坟。

民风敦厚,享誉古今。筹建学堂,赖其精深。

师承传统,文化循根。继往开来,革故鼎新。

    注:梁公林,位于曲阜市城东13公里,泗河南岸,防山北麓,是孔子父母墓地。

    孔子父字梁,名纥,排行(伯仲叔季)第三,故称叔梁纥,乃春秋末期鲁国防邑大夫孔防叔之孙,鲁大夫孔伯夏之子,曾为鲁国陬邑大夫,膘悍勇猛,力擎千斤。防邑之战,在援军畏敌不敢施救的形势下,力率将士击退齐军;逼阳之战,曾一人顶起下落城门,救出城内将士。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为生活和教育计,其母颜徵在携孔子和孔子异母兄孟皮(残疾)迁居曲阜阙里,踢人风不降息卫生。孔子十七岁(一说廿四岁)时母颜徵在卒。按当时风俗,墓葬“不封不树”,夫妇不合葬,孔子将父母葬于一处,并于墓上封土,曰“吾闻古者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开夫妇合葬、墓而坟的先河。(由此可见,孔子也不是一味复古而不识创新之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幸鲁,追封叔梁纥为“齐国公”,颜徵在为“鲁国太夫人”;元至顺元年(1330年),元仁宗又加封叔梁纥为“启圣王”,颜徵在为“启圣王夫人”,故梁公林亦称“启圣王林”。

    梁公林现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43米,总面积63亩,有柏、桧、楷(jie)、槲(hu)等古树467株。林前神道长177.9米,宽42.3米,有大门三间,左右修砌八字形墙垣,甬道旁有石雕望柱、文豹、甪(lù)端、翁仲各一对,均为元代所造。享殿广五间,深三间,殿两端各有掖门一座,由此而入即墓区中心——孔子父母合葬墓。墓高2.5米,南北9米,东西6米。墓前有石碑、石供案、石鼎、石瓶。墓东南10米处是孔子兄孟皮的坟墓。神道东侧15米处,保存有三座完整的汉画像石墓室。林前防山西麓有鲁国诸公墓地和汉朝王室墓群。

    梁公林左前方(神道东侧)建一完全小学——梁公林小学,为济宁市级规范化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校名为孔子77代孙孔德懋女士题写。(2010.6.10)

尼山夫子庙

巍巍夫子庙,坐落尼山坳。

远眺扳倒井,下临坤灵峭。

夫子本凡人,神话传说妙。

论语集大成,日月千秋照。

    注:尼山夫子庙,位于曲阜城东南30公里处的尼山东南麓,是在孔子出生地建立的祭祀性建筑群。始于北魏,后经历代扩建重修。现存建筑有殿、堂、门、亭等27座81间,分东、中、西三路。中有大成殿、东西两庑、寝殿、东西两厢;东路有讲堂、土地祠;西路有启圣王殿、启圣王寝殿和毓圣侯祠。占地1100余亩。

    扳倒井,尼山东南有山曰颜母山,因颜母祷告于尼山生孔子而得名,山上有一井名颜母井。传为孔子的母亲颜征在生孔子之后,口渴难忍,井深不好取水,她把井一扳,竞歪斜过来,一股清水从井中流出,俗称“扳倒井”。

    坤灵洞,尼山孔庙山崖下一自然石洞。传孔子出生后曾弃于洞中(参见《夫子洞感怀》注释)。

夫子洞感怀

天地风光聚圣山,坤灵洞府毓奇男。

凤生虎养鹰为扇,霞蔚云蒸岭作垣。

仁爱传承修鸿儒,道德诠释坐杏坛。

人生历尽春秋事,论语天成济世篇。

    注:尼山,位于曲阜城东南30公里,五峰连峙,中峰为尼山,原名尼丘山,因避孔子讳而改尼山。尼山东麓有孔子庙和尼山书院,山崖下有一自然石洞名“坤灵洞”,又称“夫子洞”。史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史记》)”。在民间传说中,孔子生下来时相貌极为怪异,头顶像反扣着的盂,中间低凹,四边高出,且面有七露之相:两眼露筋、二鼻露孔、双耳露轮、口露齿。其父叔梁纥以为是个怪物,便弃于山下。孔子啼哭,一雌虎便将其衔入洞中并以乳哺之;时当秋阳高照,天气炎热,竟有雄鹰飞来为其打扇;打柴之人因见有大鸟飞过,传为凤凰所生。因此便有 “凤生、虎养、鹰打扇”的故事。后颜母将其寻回家中,尽悉调教,终成一代儒学大师。(2009.12.28)

尼山观川亭

峥嵘岁月有循环,沧海桑田几变迁。

礼赞沂河成砥砺,太息世事毁渊源。

大同仁爱春秋梦,天地人和论语篇。

逝者斯夫行昼夜,时光如水叹流年。

    注:观川亭,位于尼山孔庙之东南隅。乃孔子观五川而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处,后建亭纪念之。(2010.3.14)

尼山毓圣(对联)

    观鲁东尼丘山风光无限,红日照五峰,氤氲生奇岚。忆往夕,颜母祷于山林生仲尼,坤灵洞里毓奇男。扳倒井旁事耕耘,含辛教化结圣缘。观川亭中,感叹逝者斯夫惜流水;棂星门内,诠释春秋大成侔地天。回首千年尼山书院,弟子云集学先贤;营造齐鲁学风,弘扬儒学大观;纵览风云变幻,指点沧海桑田。

    赏尼山沂河水烟波浩瀚,绿水连五溪,波涛拱蓝天。喜今朝,世人观测地理聚水源,圣水湖上走渔船。夫子洞前阅风雨,和谐对话开论坛。智源溪侧,演绎斯文在兹求渊源;大成桥畔,瞻仰东方圣城拜师范。走进今日圣地学堂,师生携手诵经典;渗透传统文化,谋求科学发展;感悟春秋易逝,咏唱风流华年。

    清明临近,作《尼山毓圣》长联,兼怀古今圣贤。(2010.3.31)

水调歌头·尼山毓圣

    喜闻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论坛)将于2010年9月26日-27日在山东曲阜尼山举行。尝试填词一首,以示致庆。

毓秀钟灵地,夫子诞尼山。

启蒙智慧溪上,放眼天地观。

没落春秋争霸,纷乱斯文涂炭,谁可挽狂澜?

众星拱北辰,赖以拄其间。

师师襄,询苌苰,拜老聃。

洙泗弦歌梦想,泮水逝流年,

诠释大同世界,演绎中庸规范,教化坐杏坛。

精神贯日月,文化有渊源。

    注:尼山,位于曲阜城东南30公里,五峰连峙,中峰为尼山,原名尼丘山,因避孔子讳而改尼山。史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史记》)。”

    智慧溪,沂河支流,自尼山而下,经坤灵洞入沂河。

    拜老聃句,语出韩愈《师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逝流年,语出《论语子罕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坐杏坛,《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2010.5.31)

朝孔庙

千年古柏傲苍穹,万仞宫墙会友朋。

玉振金声绕泮水,勾心斗角树碑亭。

诗礼堂上春秋易,圣迹图中日月行。

孔庙修学修孔庙,大成朝拜朝大成。

    注:孔庙,位于曲阜市内,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逝后第二年),始以阙里孔子故宅为庙,后逐步以皇宫规格扩建而成,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万仞宫墙,明朝曲阜县城正南门,因正对孔庙,且处于孔庙中轴线上,犹如孔庙大门,是曲阜孔庙第一道屏风。语出《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

    泮水,流经泮宫(学宫)、穿过孔庙,西入泗河。过去凡科举中秀才者称进学,雅称“入泮”。

    勾心斗角,孔庙大成门与十三碑亭之康熙御碑亭在建筑结构上的交错布局,是建筑艺术中的一大奇观。

    诗礼堂,在孔庙东北角孔子故宅内,是当年孔子教儿子孔鲤读《诗经》学《礼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地方,后为祭孔时专为帝王讲经和演习礼乐的场所。

    孔庙修学,每年暑期和孔子文化节其间,曲阜组织孔庙修学游,并在杏坛前举行启蒙儿童开笔仪式,诚邀全国著名儒学家开讲。(2010.2.7)

孔庙大成殿

(“斯文在兹万世师表”藏头)

斯为孔庙大成殿,文化道德天下传。

在册学从三千仕,兹享配祀二八贤。

万方朝拜春秋志,世代修习论语篇。

师创杏坛通四海,表书仁爱历千年。

    注:大成殿,是孔庙正殿,也是孔庙核心。名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殿高31.89米,东西长54米,南北宽34米,双重飞檐,金碧辉煌,殿前10根高浮雕蟠龙及行云檐柱,乃曲阜独有,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殿内供奉孔子和四配(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每年9月28日,均在殿前举办大型仿古祭祀活动,近几年祭文由山东省省长宣读,全国人大、政协、民政部、旅游局派官员参加,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派团参加。“大成殿”三字乃雍正御书,门外悬雍正御书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殿内四柱为乾隆御书联:“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殿内正中上方悬挂康熙皇帝御题“万世师表”和光绪御题“斯文在兹”巨扁。(2010.1.14)

咏杏坛

仲尼施教坐杏坛,弟子三千绕杏园。

志道据德集雅仕,依仁游艺聚英贤。

仲由率尔陈奇志,曾点从容述坦言。

泮水菁莪行教化,弦歌洙泗乐天然。

    注: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后人依《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之语,以讲堂旧基甃石为坛,环植以杏,取名杏坛。坛中有乾隆御碑《杏坛赞》二首,阳面:“忆昔缁帷,诗书授受。与有荣焉,轶桃轹柳。博厚高明,亦曰悠久。万世受治,杏林何有?”碑阴:“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2010.1.16)

题奎文阁

东方圣地奎文阁,经典藏书经历多。

苦读韦编缘汲取,周游世界为陈说。

天成鲁壁传家宝,不隳秦火镇庙作。

光大儒学堪慰藉,继承先贤有寄托。

    注:奎文阁,始名藏书楼,在孔庙同文门内,是孔庙三大主体建筑之一,也是我国古代著名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乾隆御题楼匾。奎星为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古人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故以此命名藏书楼。奎文阁为历代帝王赐书、墨迹收藏之处。现存建筑高27.9米,长35.7米,深17.62米,三层飞檐,四重斗拱,九脊四坡,黄瓦歇山顶,蔚为壮观。(2010.1.18)

题十三碑亭

帝王将相入此门,谒拜先师朝圣人。

道贯古今行典范,德侔天地主灵魂。

遵循周礼朝纲拜,效法中庸世道尊。

斗角勾心鳞次处,未知圆梦几回春?

十三碑亭杂感

中华一统汉中枢,封建政权有起浮。

异姓弯弓开地域,八旗猎马拓疆图。

朝廷交替齐朝圣,制度更新共拜儒。

十数碑亭争宠望,竟无汉瓦护龟趺。

    注:十三碑亭,位于曲阜孔庙奎文阁后,是金元清时期为保存皇帝御制石碑而建,又称“御碑亭”。亭内存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石碑55块。其中金代碑亭2座,约建于金明昌二年至六年(1191年—1195年),是孔庙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元代碑亭2座,分别建于元大德六年(1320年)和元至元五年(1339年);清代碑亭9座,分别建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各亭内石碑多以似龟非龟的动物为趺,名曰赑屃(bi xi),据说是龙的儿子,擅负重。十三碑亭中最早的石碑是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的“大唐赠泰师鲁国孔宣尼碑”,和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的“鲁孔夫子庙碑”,皆立于南排东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最大的一幢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所立康熙御碑,位于北排东起第三座碑亭内,碑身重约35吨,连同碑下的赑屃、水盘重约65吨。让历史遗憾的是,这巍然屹立的十三座碑亭,竟无一是视孔子学说为正统思想的汉族政权所建立。(2010.5.13)

鲁壁赞

列国纷乱演荒唐,涂炭斯文竞霸王。

学术争鸣弹政治,主张论辩忿朝纲。

秦皇坑士绝根本,嬴政焚书毁庙墙。

华夏传承遭梗阻,幸有鲁壁溯源长。

    注:鲁壁

,现存曲阜孔子故宅内。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尚书》、《礼记》、《春秋》、《孝经》等儒家经书,藏于宅内夹墙中。至西汉鲁恭王好治宫室,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竟闻天上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结果从墙内发现大量经书。后人为纪念孔鲋保藏儒家经书的功绩而刻制鲁壁碑。陆游《晴窗读书自勉》诗:“天全鲁壁藏,不堕秦火虐。孔子故宅又称阙里故宅,在孔庙东路承圣门内,相传孔子曾居住于此。现存遗迹有鲁壁、故宅井、诗礼堂以及崇圣祠。诗礼堂前身是孔子生前居住的三间草房。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鲁哀公亲作诔文,并于第二年下令将三间茅庐命名为寿堂,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在孔子故宅,他看到寿堂内陈设如故,众儒生在堂前讲习礼仪,十分感慨:“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当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候,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2010.1.17) 

游孔府

石狮端坐护家门,九进府宅赖圣人。

一代素王同恒日,百朝天子类浮云。

生前落魄遭磨难,死后荣光拜至尊。

思想道德今古事,发扬光大喜相闻。

    注:孔府 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子故宅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奉祀宗子“衍圣公”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现存孔府占地240亩,呈三路布局,九进庭院,厅、堂、楼、房463间。主体部分设在中路,前为衙署,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和花园;东路为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花园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府内藏有大量的孔府档案和历朝文物。

    孔府大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幅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传为《四库全书》总纂纪均手书。对联内容形象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其中两字更是令人探奇:一是上联“富”字上边少了一“点”,二是下联“章”字下边“早”字的一“竖”直通上面的“立”字,人们形象地解释为“富贵无头”、“文章通天”。(2010.3.20)

至圣林

洙泗环绕至圣林,孔门遗冢聚氤氲。

一生坎坷风和雨,百世弦歌古到今。

天地沧桑无定数,春秋荣枯有成因。

长春坊下参师表,夫子碑前拜鲁魂。

    注:孔林,又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现占地3000余亩,周围林墙达7.25公里,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何首乌、菇类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正可谓“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明李东阳语)。郭沫若先生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孔林对于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丧葬风俗的演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子早年丧父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卒,依其嘱葬于鲁城北洙泗河间儿子墓旁,后孙子葬其对面,形成“携子抱孙”之像。孔子初葬“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后随地位提高,坟茔高筑,孔林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争相膜拜,真是“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明戴璟语)。

    长春坊:曲阜城北门至孔林门间有2公里“神道”,老桧古柏,枝繁叶茂,如虬龙夹护。神道中部有一精雕石坊,名“万古长春”坊,游人至此,多停足观瞻。(2010.1.21)

复圣庙

陋巷世家不畏贫,箪食瓢饮乐耕耘。

瞻前顾后潜修笃,约礼博文默励勤。

天下周游传圣道,杏坛施教报师门。

优人圣域高山仰,卓冠贤科泮水吟。

    注:颜庙,亦称复圣庙,位于曲阜城内,与孔府后花园隔街遥对,是祭祀颜回的祠庙。颜回(前521~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居鲁城陋巷,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家境清贫,却潜心好学,以德行著称,一直受到孔子称赞:“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者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此后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庙门前东石坊门为“卓冠贤科”门,西石坊门为“优人圣域”门。(2010.1.22)

 谒孟母林

九龙屏护孟母林,石柏沧桑贯古今。

天地无私因果在,春秋有义自然循。

育才贵在成梁栋,教子当求守本真。

断杼三迁传至理,母仪天下第一人。

    注:孟母林位于曲阜城南5公里、孟子故里凫村东2公里的九龙山西侧,是亚圣孟子父母及孟氏家族的墓地。孟母仉氏教子有方,世人敬仰,死后葬此,故称孟母林,后裔子孙亦相继葬此。1037年北宋始修墓建祠,1316年元代封孟母为“邾国宣献夫人”,清乾隆三年(1738年),加封为“端范宣献夫人”,孔子45代孙孔道辅建祠祭文称“亚圣之才,亦资父母教养之力也;母以三迁之教,历天下后世推原所在,功莫大焉”。孟母林现占地578亩,林内古木桧、柏、槐、楷、杨、斛等上万株,多已中空,且根部裸出地面数十公分,如龙角凤爪,但依然枝繁叶茂,笑傲春秋。现有孟母墓、享殿、文昌馈、望峄亭等建筑。孟子故居位于曲阜城南10公里的凫村内偏西,是孟子的出生地。村内的东西大街为“孟子故里街”,路北座北向南为孟子故宅,现存正殿一座,高5米,长11米,深7米。殿前一池,名“孟母池”,池西有一南北流向的小河,名白马河,过河上小桥西行,路南为“孟母故井”,井内壁为砖砌,直径约1米,石盖井口约0.6米,深2米,为孟母当年汲水处,后人曾多次重修,清光绪年间立有“重修井台碑”一通,今已不存;井口所覆石盖仍保存完好。(2010.1.19)

  孟子赞

天降斯人是栋梁,三迁断杼志飞扬。

儒学发展留遗矩,思想创新有主张。

仁政学说援社稷,王者风范护公堂。

功名富贵难趋使,鞠养浩然正气长。

    注: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父名激,母仉氏,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抚养成人,“孟母三迁”“孟母断机”等故事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食粮。著有《孟子》一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继承并发扬了孔子思想,主张“仁政”“王道”,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之道”。

    浩然,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009.12.28)

大哉孔子

周室颓废,纲常混乱。四海纷争,斯文涂炭。

祈之神灵,祷于尼山,钟灵毓秀,天滋圣缘。

凤生虎养,苍鹰打扇。面有七露,骇地惊天。

幼年丧父,母子孤单。习文弄礼,酷爱牍简。

孺子可教,阙里求全。入庙事问,崇尚先贤。

访弘问襄,师承老聃。苦修典藏,三绝韦编。

终成大器,如日中天。删述六经,春秋编年。

中都问宰,政绩卓然。鲁拜司寇,力隳三桓。

夹谷会盟,遭妒齐怨。背井离乡,列国周旋。

陈蔡断粮  郑人比犬。颠沛流离,暮老垂年。

退而讲学,钟爱杏坛。舞雩朝歌,沂水暮弦。

有教无类,弟子三千。东山小鲁,泰岳小寰。

仁爱之学,和谐之源。大成之梦,理想家园。

行止景行,仰止高山。忽焉在后,瞻之在前。

论语传世,表引万年。时空穿越,人类共勉。

尼山对话,文化论坛。和而不同,河清海晏。

(2010.12.16)

古城抒怀

中华文化究成因,鲁地渊源是本根。

孔府门前思孔子,周公庙里忆周君。

大同世界千年梦,和谐社会数度寻。

圣地振兴求智慧,科学引领焕新春。

注:问礼堂,曲阜周公庙孔子问礼处。(2010.12.2) 

题孔子研究院

现代设施冠圣名,文明传递赖儒风。

高山仰止心怀敬,大道行之事必从。

仁者爱人通天地,学而优仕拜中庸。

恢宏建制争三孔,更待内涵比大成。

(2010.12.3)

雪中谒至圣林

旱冬逢雪沐氤氲,辛卯新春谒圣林。

古木峥嵘滴苍翠,碑石突兀聚嶙峋。

抱孙携子先师墓,接踵比肩后辈坟。

天地风流今古在,缘此封土数一人。

(2011年2月13日雪中游曲阜孔林偶得)

雪中谒至圣林吊孔尚任

石门避乱几多愁,历练经书有远谋。

并列洪生享南北,比肩玄烨解春秋。

心中难舍兴亡事,笔下常怀离合由。

毁誉皆因桃花扇,书生何意觅封侯?

    注: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出仕前在曲阜老家过着赋闲的生活(读书、养亲),从族人处接触到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史料和李香君的轶事,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意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但因“见闻本广,有乖信史”,“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1684年康熙南巡,至曲阜祭孔,三十六岁的孔尚任受荐在御前讲经并导驾孔林,颇得康熙赏识,破格授为国子博士。1686年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年,期间踏遍南明故地,结交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收集并丰富了《桃花扇》素材。回京后历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广东司员外郎。1700年,经三易其稿,终于完成《桃花扇》。1701年3月被免职,后回故乡石门山隐居。1718年在抑郁中病逝石门山孤云草堂。主要诗文集有《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出山异数记》等,编辑《人瑞录》、《享金簿》、《平阳府志》、《莱州府志》、《康熙甲子重修孔子世家谱》等,戏曲作品有《桃花扇》及与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代表作《桃花扇》。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生并论,称“南洪北孔”。(2011年2月13日草成于孔林途中,是晚整理补注。)  

陋巷赋

垣不在高,庭不在深。斯是陋巷,唯吾德馨。

饥有箪食,渴能瓢饮。人不堪忧,我独乐贫。

或可见怜,馈赠路金。视贫若富,讵受天恩。

孜孜以求,沥血呕心。乐天知命,不坠青云。

亦步亦趋,潜心师门。约我以礼,博我以文。

仰之弥高,钻之愈深。高山之情,流水之音。

夫子教诲,言必躬亲。闻一知十,天道酬勤。

克己复礼,一心归仁。杏坛传教,光大儒魂。

好学如斯,德冠古今。行不贰过,言不违仁。

用之则行,舍之则存。大智若愚,恪守本真。

优人圣域,贤比尧舜。卓冠贤科,灿若星辰。

英年早逝,天丧斯文。享誉复圣,弦歌后人。

悲夫,圣人如颜回兮,历难不辍竟中天殇魂;

幸矣,黎民若草木兮,依时而荣却寿终正寝。

    注:陋巷:孔子弟子颜回居住地,位于曲阜市区北部,孔庙东北200米处。颜子(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曲阜明故城北门内陋巷故址建有颜庙,又名复圣庙。

    《论语》中有关颜子言行的记载: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熟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哀公问:“弟子熟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述而)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先进)

    季康子问:“弟子熟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先进)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先进)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余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先进)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先进)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2011年2月19日/辛卯年正月十七日初稿,2月24日补注)

 热烈庆祝曲阜市南辛镇更名为尼山镇

南辛改尼山,正本先清源。

孔子诞生地,革命育婴篮。

发展思传统,返朴归自然。

人杰地灵处,景行得大观。

    注:尼山,为孔子诞生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为中共尼山地委所在地,后成立曲阜市尼山乡,2000年与南辛镇合并为南辛镇。今天上午,南辛镇更名为尼山镇。(2011年6月9日晚观曲阜新闻)

咏曾子

黄帝后裔鄫国根,移居南武谋生存。

天地氤氲生造化,风光旖旎聚人文。

啮指痛心缘孝道,樵歌事耕为艰辛。

有教无类归东鲁,父子同学拜圣人。

孺子可教精诚至,学业佳成天道勤。

志道儒学得真谛,传递衣钵事躬亲。

上承先师拜日月,下启思孟比北辰。

终身不渝师教化,每日三省守本真。

格致正诚传天下,修齐治平贯古今。

慎终追远归德厚,明德新民至善纯。

大学幸列四书首,孝经当作百事尊。

荣享四配入大成,尊崇宗圣归圣门。

华夏文明赖基础,民族精神师灵魂。

千年教育渊源在,四氏学堂弦歌闻。

仁义道德皆规范,孔孟颜曾共浮沉。

承前启后谋发展,继往开来图创新。

    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是缯国后裔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生于东鲁,后移居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十六岁随父亲曾点(曾皙)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孔子孙孔伋(字子思)师从曾参,又传授给孟子。因而被誉为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大学》被列为“四书”之首,提出了三纲(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形成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曾子以孝著称,少时因家境贫寒,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以礼接待客人,传为佳话。成名后齐国欲聘为上卿,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提出了“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和“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主张。(2011年7月20日草成,22日补注)

 题孔垂长曲阜寻根(藏头)

题书幸事破时空,孔氏嫡传跪圣宗。

垂拜大成弘道志,长揖论语教化功。

曲中陶冶思大吕,阜下弦歌吟黄钟。

寻访圣德百源地,根植血脉万年松。

    注:应孔子文化节济宁执委会和曲阜市政府邀请,2011年8月10日至13日,孔子第79代嫡长孙、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孔垂长率台湾孔子文化交流参访团一行来故土曲阜,首次参拜先祖的庙宇与墓葬,先后参观了孔庙、孔府、孔林、梁公林、尼山景区和孔府档案馆、孔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学校,在尼山夫子洞前栽植了纪念树,参加了儒学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和由他题写的“圣德百源”碑揭幕仪式,并欣然受聘为曲阜师范学校名誉校长。孔垂长此行打破了60余年(1949年以来)孔子嫡后裔未能亲临曲阜祭拜祖先的历史。(2011年8月16日晚观曲阜新闻即兴,17日补注。)

  伟哉孟子

——纪念孟子诞辰2384周年

三皇到五帝,记事甲骨绳。西周大一统,文化有章程。

黄钟偕大吕,玉振又金声。构建易礼学,演绎郡县形。

霸权生祸乱,连横有纷争。斯文遭涂炭,生灵陷沦倾。

夫子苦心志,论语难传承。造化九龙地,凫东化峻峰。

北依岱岳势,南望峄山宠。物华偕天宝,人杰缘地灵。

中流赖砥柱,大任降斯雄。钟灵毓孟轲,福泽被苍生。

幼年丧父爱,慈母事必躬。难忘三迁志,常怀断机功。

母仪施教化,孟子灵犀通。发扬仁爱事,光大儒学风。

百家争鸣事,独树一枝荣。雄辩胜江河,气势贯长虹。

效仿孔夫子,周游列国行。庙堂演王道,仁政说朝廷。

水善舟楫覆,民贵君王轻。得道多相助,失信少同盟。

安乐必短命,忧患蕴长生。规矩成方圆,权衡识亏盈。

君民同喜乐,草木俱繁荣。遗矩七篇在,精神八荒擎。

富贵不能淫,贫贱岂可更。威武难屈服,刚正显威名。

宁可玉石焚。不作狗苟营。浩然扬正气,大义薄苍穹。

演绎春秋志,俯仰天地情。纵横两千载,谁敢与争锋?

伟哉大丈夫,亚圣真英雄。开发凫峄地,标志文化城。

相约四海客,偕手天下朋。学习孟夫子,塑我真性灵。

(草于壬辰年四月二日/公历2012.4.22孟子诞辰2384周年纪念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