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你这么好,你咋还不感动?

 半窗晴日 2021-11-15

昨晚和金爷聊天儿。聊到生活时,金爷说,他和他家燕子基本上不会在生活琐事上互相干涉,所以很少吵架。

两个人谁爱玩手机去玩手机,爱几时起床就几时起床,爱吃啥就自己做啥。

不会为琐事吵架,当然不会吵架啦。毕竟,世间大多数夫妻,能吵架的都嘛是琐事。难不成要为世界尚未和平、台湾尚未回归祖国、新冠肺炎疫苗尚未研制成功而争执?

再想起前几天看的新闻,西安一民政局刚复工,离婚预约就排到3月18日以后了,疫情期间大家被迫朝夕相处,但是很多人一刻也无法忍受和对方待在一起了。

相比之下,我觉得金爷“互不干涉、互相尊重”的相处理念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

能够处理好亲密关系的人,果然值得高看一眼。

我想起与之不同的另一个家庭的相处模式。长辈H觉得自己过得很辛苦,因为丈夫身体不太好,医生交代他不能抽烟喝酒,他不听,还我行我素抽烟喝酒,儿子工作也没个长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得过且过混日子。

H当然是出于爱与关心,多次劝说他们,未果。

H在家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儿、洗衣做饭、采买打扫、孝敬长辈、教育子女、人情世故、迎来送往,因此H常常觉得自己已经这么辛苦了,而丈夫和孩子却听不进自己的劝告,沟通无效,所以H经常郁郁寡欢。

我跟她说:

1、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是亲密关系里,你也没拥有“控制权”,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志,每个成年人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你如果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别人看到我的付出和辛苦,心生感动而愿意为了我而变好”,那么你很难快乐起来的。

2、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三观早已定型,大家早就找到自己和生活相处的节奏和模式,试图改变成年人,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毕竟,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和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3、一个人如果能改变自己是神,想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4、不要指望他们因为你的付出而心生愧疚,进而改变自己。一个人想要变好的内驱力,只可能是他自己,绝不会是因为对别人感动或者愧疚。

5、接纳现实。如果你不愿意或者不敢离开这段亲密关系,你只能接纳丈夫就是会抽烟喝酒,儿子工作就是没长性。他们的人生和他们的选择,也只能由他们自己买单,你干着急也没用。不接纳的话,你会一直想尽办法去改变他们,然后自己一直受挫。

6、好好说话,不要置气,和他们开诚布公的沟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听见和被看见,你也试着去听见他们的想法,然后春风化雨,慢慢去影响和感染他们,而不是抱着“改变”的执念。

7、彼此尊重,不要干涉和控制。这虽然很难,但是必须。我们总是很容易在亲密关系里,不知不觉就缺少了界限感。

8、改变自己,拓展自己的生活圈。不要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家庭里、把自己的人生全部的可能性和注意力困在100多平方的房子里,单纯为了家人而活着。一味为家庭付出和牺牲,以至于让自己面目模糊。如果你把所有的心力都投射在家庭里,你就会期望家庭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如你所愿。

成为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好儿媳并不是你的人生归宿,唯有好好爱自己才是。当你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圈,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说不定就不会把注意力和期待完全放到别人身上了。好好爱自己是终身的课题。

中国的大多数长辈,一辈子都在为家人而活着,他们习惯性地为家人付出和牺牲,却唯独没有学会,怎么去爱自己。

9、你爱家人,却应该克制地表达。一定不要有意或无意识地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给家人制造内疚感,从而获得控制感,没有人喜欢一直生活在内疚和被控制里。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懂得为自己负责,而不是让别人承担,或者引起别人的愧疚感。

10、人生苦短,一定要做令自己快乐的事情,把快乐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实在是太玄乎了。如果付出与爱让自己由衷的快乐,那么就去付出。如果付出的时候觉得“不公平”,那就少对别人付出一些,爱自己多一些。自己快乐了,放下对改变他人的执念了,心态放轻松了,那么说不定事情还会顺着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呢。

卡玛《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里有句话说——不要轻言你是在为谁付出和牺牲,其实所有的付出和牺牲最终的受益人都是自己。人生是一场与任何人无关的独自的修行,这是一条悲欣交集的道路。

前阵子无聊,刷综艺节目,看到朱雨辰妈妈与他相处的一个细节,朱雨辰不爱吃鸡毛菜,朱妈妈就把手给他看,说,为了给你弄这个菜,我手都冻裂了。朱雨辰只好默默地咽了下去。显然,制造愧疚感成了朱妈妈一种隐形的情感控制和情感勒索的方式。

这让我想起以前读心理学看过的一句话:“自我牺牲里没有滋养,有的是期待、压力和负担。若我没有符合你的期望,我从你那里拿来的,便不再是营养,而是毒药,它制造了内疚、怨恨,甚至仇恨。”

害,放松点儿,一辈子一晃就过去了,该吃吃该喝喝,怎么开心怎么来,不好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