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情是一场循环的辜负

 半窗晴日 2021-11-15

外婆是在春天走的,爷爷也是。我记事以来面临亲人的两次离开,都在春天。

每到春天,我都更容易想起他们,想起和衰老、死亡相关的事情。

我时常在村里看到一些老头老太,一个人坐在藤椅上,大半天,一动不动、面无表情。不知道那些晒着太阳的光景,他们在想些什么。

街上的行人步履匆匆,很少有人会停下来,把目光投注在那些老人身上。

我想起一个表姑婆,前几年我曾和妈妈去看望她。94岁的表姑婆一个人在房间里,房间昏暗,她也没开灯。表舅说因为表姑婆的眼睛几乎看不见了,开灯也没啥用。

表姑婆的房间有一股很明显的味道。我妈说,几个表舅都在外做生意和上班,家里只有一个打光棍的表舅照顾表姑婆。单身的男人自然没有照顾得那么仔细。何况,表舅自己也已经60岁,本身也算是老人了。

所以,说是照顾表姑婆,其实就是表舅在家三餐做好了饭菜,送过去给她,偶尔帮她打扫一下房间。

表姑婆的耳朵已经听不见了,眼睛也不好使,我妈跟她说话,她大声地问:“你是谁啊?”

我妈大声地回应,表姑婆也没啥反应,不知道是听不见,还是认不出我妈了。

我陪着我妈坐了一会儿,感觉有点窒息,赶紧出来,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

我无法想象,表姑婆是如何一个人坐在床上,从天明到天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想起了一个词——寿多则辱。

我妈说表姑婆和你外婆同岁,你外婆都走了十年了,表姑婆却还这么长寿。

我跟我妈说,好在外婆没有活到变成这样子,长寿有时候是折磨,不是福气。

虽然我很爱我外婆,但是我还是庆幸,她没有活到耳不聪、目不明、浑身病痛、一个人在床上捱着漫长到好像没有尽头的光阴的时候。

表姑婆出去在外的孩子和孙辈其实都很有出息。一个表舅生意做得很大,另一个表舅在外省官职不低,一个表舅的女儿,官至厅级。

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忙,更不能常回家。我知道,他们平时回家,不吝拿钱给表姑婆。但是,表姑婆行动不便、耳不聪目不明,上哪去花钱?

人真正衰老以后,也没有那么多物欲了。牙齿颤颤巍巍快掉光了,吃得下什么?

人到老了以后,对于陪伴的需求,远远超过对于金钱的需求。

但是,孩子都有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去和生活拼杀,孩子能怎么办?

那个表姐官至厅级,一个女的,得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有这般成就?每天自是分身乏术、身不由己,更何况她远在外省,怎么回家承欢膝下?

越有出息的孩子,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中国的老人,大都非常有奉献精神。他们勤勤恳恳付出一辈子,却非常怕老了会给子女添麻烦。所以一旦不被需要,他们的自我认知很容易坍塌。所以当他们老了、病了,往往无法心安理得接受子女的照顾与付出。

所以,在他们的认知里,人一旦老到不被需要了,他们与世界的联结便像突然断裂了。我见过村里有的老人,最疼啃老的孩子,因为他们能从子女的依赖中找到价值。被需要着,使他们能打起精神应对生活,反而不会衰老得那么快。

怪不得农村有些老人,多偏爱最没有出息的子女。

老人是最容易被这个世界忽略和遗忘的群体。

他们很多人跟不上时代,不会用智能机,所以他们往往不会为自己发声,因此他们很少被听见、被看见。

正因如此,大多数人对衰老一无所知,也毫无敬畏。

如果有的丧偶老人试图再找个伴,收获的往往不是子女的祝福,而是子女的反对与质疑。子女怕财产纠纷、怕另一个老人的养老问题、怕名声不好……

唯独,没有人会想到,子女不在身边,老人需要陪伴、需要安慰、需要支持与理解。即使子女都在身边,但是老人之间的陪伴与理解,也不是子女能给予的。

因为老人的沉默,所以大家都忽视了他们的需求。或者说,很多人,都默认了老人是没有需求的。无论是文化需求还是性需求。

在我们的社会中,一老一小两极,文化生活相差太多。如果谈起孩子的文化活动,每个家庭都会滔滔不绝。但如果问起老人的文化活动,很多人肯定会一时愣住

所以,有谁留意到,老人们到底在玩什么,在读什么,在看什么?

普通老人会去看电影吗?今天,无论是偶像剧、战争片、还是灾难片都喜欢用年轻人喜欢的“流量”,都致力于抓住年轻人的快感和痛点,年轻人的喜好被取悦,老年人的关注点被漠视。去看了那么多次电影,我从未看到过一位老人在走出电影院时开怀大笑或热泪盈眶。或许,很多老人自己也默认,去看电影本来就“不是我的生活”。

如果一个老人要听讲座,也罕有不卖保健品、不做广告、不推销理财产品的公益课程。

为什么老人热衷于买保健品?当我们在嘲笑他们被骗的时候,有没有人去反思过为什么老人那么轻信那些保健品推销员?

很多老人在家非常寂寞,而孩子各有各的忙,基本每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一趟,即使回去也是来去匆匆年龄大的人喜欢聊天,加之记性不好,说过的话他们转身就忘了,所以老人大部分比较啰嗦,但是家里没有人陪他们,而这时候,销售员的嘘寒问暖成了老年人感情的寄托,销售员成为对老人最耐心的群体,成了老人倾诉的对象,所以老人冲这个销售员购买保健品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下次他们再买保健品时,不要劈头盖脸一顿批评,他们可能只是太寂寞了,他们抗拒不了推销员的嘘寒问暖。

当然,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不管处于哪个年纪都有能力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但绝大多数被称作老张老李老王”的面目模糊的普通老人,娱乐快只剩下广场舞了。

衰老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宿命。一部分老人比较幸运,但是另一部分老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老人的心,需要被听见、被看见。他们能够活得精彩而有尊严,便是我们在照见未来的自己。

老人们为子女付出,子女也不是不孝顺,有时候就是力不从心,因为子女还有自己的孩子,很多人在和生活的左奔右突中已自顾不暇。

爱永远是向下一代倾斜的,亲情或许就是循环的辜负吧。

现实虽是如此,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多陪伴、多倾听。善待老人,就是在善待未来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