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买房踩过的这些坑,希望你不要踩。

 半窗晴日 2021-11-15

上周末,我把龙岩房子卖掉了。经历了买房——装修——卖房完整的一套流程下来,我发现自己该踩过的坑一个也没少。咱不能白踩坑是不?因此一路复盘下来,我总结了几条“惨痛”经(教)验(训)。人如果没有自己亲自撞一次南墙,是不可能真正领悟一些别人早就提醒过你的大实话的。

不过话说回来,谁第一次买房卖房就能避开所有的坑呢?说到底,人终究不可能做出超越自己当下格局与认知的选择。

1、不论你是否已婚已育,一定一定要买学区房。

即使你打算独身,或者婚后打算丁克,一定要买学区房!一定要买学区房!一定要买学区房!这是我踩过的最大的坑。当时我们考虑买龙岩东岳房子时,我还没怀孕生娃,就没切身感受到房子学区属性的重要性。(简言之,我的眼界和认知局限了我的思维)当时东岳比龙岩较好的学区房单价便宜2000左右,我们买了120多平,算下来,总价比好的学区房便宜了二三十万。这对于当时研究僧尚未毕业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大数字。

当时我和LG预算有限,我们被销售一洗脑,再加上结合自身经历一合计,一致认为,学校哪里有那么重要嘛,以后有娃了,肯定是培养孩子自觉自律更重要啊,我和LG都是农村出来的,他不也考上985、我不也考上研究僧?

于是,当时为了省下二三十万,我们在卖房时比好的学区房少卖了100万吧,当学区房房价一骑绝尘的时候,它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那些当时信誓旦旦以后靠娃自己努力学习而没买学区房的人,在有了娃以后,都后悔了。我身边的朋友好多都这样。有个朋友买了市郊大大的、从卧室走到客厅都要走一会儿的房子,在有了娃以后,忍痛换了市区学区房。

即使你自己没有学区需求,也确定这辈子不婚不育了,那也要买学区房,道理很简单——你没有学区需求,但是接盘者有呀!据大数据统计,商品房8--10年就流通一次。所以,不要思维固化地认为自己这辈子就是住在这一套房了。等过了十年八年要脱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学区房和非学区房的天差地别了。学区房的保值增值属性,是多少人的惨痛教训换来的真理,不用我多废话。

“三千宠爱在一身”vs“门庭冷落鞍马稀”的对比,真的会把心扎成窟窿。

2、不要轻信销售的话,他们为了卖房啥承诺都敢。

我们买东岳商品房时,销售跟我们信誓旦旦承诺,东岳以后可以就读溪南小学。溪南小学在龙岩还是不错的,我们便信以为真。殊不知,等交房以后,哦豁,变成麒麟小学了,麒麟小学在龙岩可就太一般了。

买房以后加了业主群,我们发现好多邻居也跟我们一样被销售忽悠了。大家都很愤怒,但是也没法子啊。开发商是不会把学校写进合同里的,这个哑巴亏,你只能自己咽下去。

销售为了卖房提成,会把房子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会把很多子虚乌有的未来10年后都未必能兑现的配套都作为卖点来吸引人。这是人性和利益博弈的必然结果。假设我们是销售,你也只能适应这个游戏规则啊,不然等着喝西北风吗?所以很多时候买房只能靠自己多听、多看、多思考,能留下证据的,纸质宣传册或者录音录像证据最好留一手保护自己。(话是这么说,我其实买了两次房啥都没做,就是很愚蠢)

3、买房不要找老家爸妈陪同,而要多请教你所在城市里至少有两套房的同事朋友。

很简单,爸妈在农村大房子住习惯了,他们是看不上小房子的。当时我们本来已经确定了买100平的三房,但是我公公婆婆一看,哎呀,这么小怎么活动得开呢?还是买大一点的吧,于是我们就入坑125平的三房了。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的格局和认知就到这了。

等日后要卖房时,你就会发现,同样三房,小面积的房子比大面积的好卖且单价高啊。当你看着小区里那种66平的简装经济适用房单价卖得比你精装大套商品房高的时候,简直就欲哭无泪。

买房不带老人还有一个原因,老人的思维定势会阻碍你的判断。父母长期在老家生活,他们判断一个商品的价值,是以自己老家作为参考维度的。

譬如说,我家自建房一栋好几层带院子下来,不过几十万就能搞定,当我爸听说我们厦门买了一平四万多的房子,他就觉得我们疯了——有这个钱,回老家盖带电梯的别墅多好!

而且,父辈没有经历过银行贷款,他们无法接受每个月还一大笔房贷,他们的思维定势是——等我可以全款了,我再买房。真等我们能全款买房的那天,房价不知涨到哪里去了。

人的思维就会左右ta的选择。像很多老人之前没住过电梯高层,他们就很担心万一电梯停电了咋整。于是,我公公家拆迁安置选房时,他不选电梯高层,而是选了个4楼,在他朴素而实用的价值观里——万一停电了,4楼大不了走楼梯呗。

而且,老人对于商品房的学区属性,更没概念了。他们眼里的好房子,就是大大的,最好门口有一块地能种菜养鸡的。

买房时多请教买卖过至少2套房的同事朋友,可以少踩很多坑。因为每个人买卖过房子后,都会得出一些具体而实在的经验教训,而且他们会熟谙中介或销售的一些套路,这些经验教训,就是日后你换房时的真金白银啊。

4、买房时不要怕欠钱和压力,不要等凑够了钱再买房。

谁买房时都会有压力,首付大多都要经历七拼八凑的过程,不要害怕借钱,目光要放长远。我一个朋友在2016年打算买房时,发现心仪小区的房子首付比自己的预算高了快20万。他不想给自己压力,也不想欠人人情,于是就搁置了,打算等自己凑够了首付再去买。

这一搁置,厦门的房价翻番了。其实,对于体制内工作稳定的他来说,快20万也就是一年半载就能还上的事情。

后来我那个朋友折腾到2021年才买了房,看着房价噌噌噌上涨,他肠子都悔青了。因为他多花了200万才买下当初心仪小区的二手房。

在大城市,买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家里有矿,年轻人买房正常都要焦虑一阵子的。

5、珍惜首房首贷,要有长期思维,最好选择自己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房子。

首房首贷的房票既然用上了,就要用得值得最好选择自己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房子,因为大城市换房成本太高,所以目光要放长远。我有个朋友W首套房选择了单身公寓,后来W手头宽裕了,加之结婚后有了娃,单身公寓也不够住了,他就想着换房,但是……厦门二套房的首付和利率都会让人怀疑人生。

其实W的首套房也可以咬咬牙买下80几平的小三房的,但是他当时想着,收入的大部分都要去还房贷的人生太辛苦了,反正自己一个人住也不需要,于是他就选择了舒服没压力的单身公寓。

没承想,他收入是在上涨的,而且结婚生娃后,一家人挤在单身公寓肯定不合适,不换房也不行了。

我们当时买龙岩东岳房子的时候,我就觉得天啦,以后一个月还两千多的房贷,那岂不是连超市都去不起了?事实证明,困难都是暂时的,不要被当下的困难困住自己的选择,放不开手脚去跳一跳。要是当时能想到以后收入上涨等七七八八的因素,我们当时肯定会选择一平贵两千的真正学区房。

6、选择城市很重要,城市选对了,甚至能躺赢。

2013年我买龙岩东岳时单价7000元,当时漳州房价和龙岩差不多,而厦门海沧和集美,单价在1万三左右。

现在呢,东岳房价几乎原地踏步(算上利息还亏了),漳州涨了一倍,而厦门岛外房价几乎翻了两倍。

选择城市也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格局和认知。当时东岳我们交房时,请了师傅正准备动工装修的那天,刚好我在厦门面试上了。有朋友就建议我们龙岩房子不要装修了,直接卖了换厦门来。

可是当时我和LG 都想着,厦门岛外房价是龙岩的两倍,我们换厦门只能换个小房子,而且,厦门我这边应该是先过渡一下,长期异地也不是办法,我到时候考回龙岩生活比较安逸没压力。

一念之差。

我一直以为自己会选择考回龙岩去的,直到2018年我打酱油考上了龙岩公务员不得不重新思考是否留厦时,我才惊觉,我倾向于留厦。要是我早点考虑清楚内心真正选择的城市,也就会早点把龙岩的房子置换到厦门来了,也就不用绕了一大圈了。

想起某大V所说的,选择城市甚至比选择职业更重要。我闺蜜晶姐在福州上完大学,想考回三明清流老家公立学校当老师,差了2分,没上。后来晶姐就留在福州一个私立中专,2009年在福州买了房,5000元一平,当时清流房价在2000左右。而现在福州房价涨到3万,是清流的五六倍。

单纯从房产价值来看,晶姐无疑做出了正确选择,何况,大城市的教育、医疗、交通、娱乐都是小县城无法比拟的。大城市因为人口流入的缘故,因而房子永远在保值增值。

LG的堂弟在19年在深圳买了房,不到一两年之间,深圳房价基本上每平米普涨两万以上。选对了城市,甚至可以躺赢。而老家的房子,从3000涨到5000再快也要五六年的时间。

当然,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生活各有利弊,单纯站在房产增值保值的角度来看的话,选择人口流入的大城市当然比小县城好得多。

PS:买房是人生中值得mark的一件大事,买房买在哪当然要进行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以上仅是我自己私人化的一些想法,仅代表个人意见,拒绝抬杠哈。

不知不觉光是买房的切身体会就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那卖房的经验教训只能另起一篇咯。(码字辛苦,记得“在看”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