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生未完成

 半窗晴日 2021-11-15

01

我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读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惊叹,于娟这个女汉子真的太生猛了!罹患乳腺癌晚期,经历无数次放疗化疗,数次痛到昏迷过去不省人事,换了其他人只怕无暇自顾、指天骂地,然而于娟却毫无怨艾,在痛到死去活来的间隙,还坚持在生命的最后五个月里输着氧气管书写,就想着多给世人留下一些警醒的文字。

于娟,海归博士,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拥有别人羡慕不来的头衔和学贯中西的胆识,却在刚生下儿子土豆不久就被确诊出乳腺癌晚期,她烈火烹油的人生因为乳腺癌被迫摁下停止键,生命永远定格在本该鲜花着锦的32岁。

在于娟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她呕心沥血地留下了这本生命之书。以她当时不时吐着血的身体状况去写作,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呕心沥血”,书中记录了她与老公“光头”赵斌元的爱情、孕产经历、挪威求学经历、她的“挪威的森林”能源林项目、对健康的反思和对世人的忠告、对生命的深深眷恋……

于娟带着对生命深深眷恋的呐喊,一字一句都让人唏嘘不已,她勇敢地直面病痛与生死,和我们一起探索生死命题。我不想任何一个人像我那样,手提着脑袋摸黑探索。

《此生未完成》一经发表就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于娟的愿望应该实现了吧,她忍痛写下这些文字,哪怕引起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和警醒,她说她的痛就没白痛……

我很愿意做无畏施……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的苦难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但凡困境里的人,看到我的处境,便会从内心深处分泌出一种小巫见大巫的甜,从而觉得自己的苦不算什么,自己的痛也不算什么,自己正在经历的那些如山挫折其实无非蚁丘而已。

于娟勇敢的“无畏施”,轻描淡写地叙述她遭受的人间极刑般的病痛折磨,以此告诉那些为了琐碎日常而烦恼和生气的人们,我们看起来比天大的挫折和烦恼,其实如蝼蚁和尘灰一般,不值得我们耗费心力去生气去计较。

直面生死时,你才会真正明白,什么人值得珍惜,什么事情不值得耗心费力。

令你痛苦和烦恼的琐事,犹如鞋底的一粒沙,抖掉它就好了。

02

于娟性格活泼直爽,此前因为日子顺当,所以她很少去思考生死命题,当癌症劈头盖脸砸来,她没有被砸懵,而是认真思考了自己的一生。

一个人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人越是长大,越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越是不知道想要什么,就越是去拼命跟风追寻别人也在追寻的

名利权情,世人追求的莫过如此,于是很多人处心积虑步步为营,很多人拼命熬夜加班,很多人罔顾健康……

三十岁之前的努力更多是因为自己有着太多的欲望和执着,从没有'只要活着就好的简单。

癌症晚期里于娟觉得自己终于活明白了,于娟骨子里争强好胜,当时仗着年轻身体好,为了论文和课题、为了早一年博士毕业而常年拼命熬夜,身体其实一笔笔账都记着呢。

现在看来,多发一篇论文、多考一个证书、早一年毕业其实没意义,倘若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话。在人生的赛道上,早一年毕业其实无足轻重,但是健康的损伤却是不可逆的,身体是灵魂的庙宇,你不曾善待这座庙宇,你的灵魂就无处安放、备受折磨。于是她写,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极端情境下人容易大彻大悟,只是可惜,已经太晚了。

于娟尝试各种办法拼命求生,因为她知道,倘若她死了,她的家人就要忍受“老年丧子”、“中年丧妻”、“少年丧母”的人生至痛,她怕父母承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更怕她儿子土豆变成没妈的“草”。

我在拷问自己,究竟放不下的是土豆还是自己的父母。我知道土豆会有很多人爱,光头会照顾好他,而妈妈和爸爸是我最不放心的,但是不懂为什么,我却最不舍得那个刚刚学会叫妈妈的胖滚滚的娃娃。那一刻突然想到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想到那两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病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读到这段话时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很多癌症病人化疗放疗、身心备受煎熬,疼到受不了时甚至尝试自杀,每个人对疼痛的忍耐程度、对生命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在极度痛苦时,在生不如死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事实时,纵然病人选择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ta们的选择我都能理解。

但是于娟是那么渴望活下来啊,哪怕忍受一切不能忍受的身心摧残,她对生命的执着和渴望都仍然没能打动死神。

03

于娟在拼命求生治疗时遇到了很多至真至善之人,但是也遇到了差点让她丧命的骗子。人心真的是一口幽井,深不可测,你永远不知道有的人可以为了钱财可以无耻无底线到哪种程度。居然有骗子黑心到利用癌症病人的求生欲去谋财害命。

于娟把“病急乱投医”导致被骗的经历写下来,我很佩服她的坦诚。

因为于娟在医院的常规治疗没有起色,在求生心切时,杨神医宣称自己有根治癌症的秘方。于娟和“光头”两个高智商的博士竟然听信了杨神医的话,于娟冒着生命危险和病友到了黄山,治疗费用一个月三万五,杨神医要求她们除了芋艿和葡萄,不能吃任何东西,以此饿死癌细胞,切断癌细胞在体内的传播。杨神医和合伙人提供的芋艿是不新鲜发芽的,葡萄是脱落掉串的……

杨神医就是在赌她们不可能一个月内除了芋艿和葡萄不吃一口其他的东西,但凡她们吃了一口芋艿和葡萄以外的食物“破了戒”,杨神医就可以为治疗失败找借口。没想到于娟的意志坚定到仅剩一口气也坚决不破戒,杨神医的谎言不攻自破。

几个月治疗下来,除了于娟尚剩一口气以外,同去治疗的病友们都命丧黄泉,杨神医逃之夭夭。

有的人可以卑劣到这地步,不仅谋财,而且害命。不知道骗子们是怎么忍心看着晚期病人忍痛受苦还挨饿的,有的人真的黑心到为了几两银子,可以罔顾他人性命。

于娟和光头被骗的经历看似荒诞,其实是合理的。人但凡有欲望,就会辨识不清真相,就会误判,就会被骗。哪怕这种欲望,仅仅是求生。生死之际,命悬一线,谁都会乱了阵脚,谁都会抱着一丝幻想和侥幸心理和死神博弈。

金贵银贵不如命贵,癌症病人和家属是最缺钱的,但也是最舍得花钱的。若是你对癌症病人说花钱能买命,不说病人本身,病人家属就会立马卖血剜肉割肾换了钱捧给你。于娟说的这些,我都懂得。

别人成功治愈癌症的故事就像一根救命稻草,癌症病人和家属肯定都如溺水之人想拼命抓住那根稻草。

我们不能嘲笑于娟他们作为高知居然病急乱投医,因为他们只是求生心切啊,坏的是那些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骗子。设身处地去想,倘若我们是于娟她们,我们可能也会上当受骗,当人走投无路时,此时前面突然出现一条路,有人告诉你往前走就能出去了,哪怕往前走是万丈深渊,你也想要试试啊。

于娟她们就像是在深不见底的河里溺水了,骗子看着溺水的癌症患者们,不但不伸出手去拉她们一把,而是搜刮完她们身上的钱财,然后再一巴掌把正在挣扎求生的她们摁进深渊。

于娟写出这世间的黑暗人性,是为警醒。癌症患者和家人已经够惨够苦了,还要提防着别有用心之人精心设下的骗局,真的是太难了。

于娟直到生命的尽头,却都在依然想着帮助他人避坑,警醒他人重视生命和健康、珍惜与亲人好友相伴的时光。她自己受够了病痛的苦,却依然想着不能让世人忍受同样的苦痛。自己淋了大雨,却依然站在原地提醒他人——不要过来,这里有雨。

是这样的,我们不到生死临界点,我们或许会以为珍惜生命和陪伴家人的忠告很土,实际上,看完这本书,对于怎样度过一生,我心里更有底了。我也想像于娟一样,努力让文字成为照耀别人的一道光。

谢谢你,于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