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诗画 | 《江阁远眺图》轴

 弘雅书房 2021-11-15

辛 | 丑 | 十 | 月 | 十 | 一

2021年11月15日

 诗歌赏析 

董元达

【宋】谢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这首七言古诗是送别之作,古人在送别赠行的诗中,往往寓有劝慰之意,这首诗也不例外。作者的友人董元达,是一位慷慨负气、傲骨铮铮的志士,作者在激励他的同时,希望将来有重见之期,并预期彼此都能不改变自己的风格和操守。

开头四句是诗的第一段。前两句指出董生虽然爱好读书,勤奋苦学,但不屑作一般儒生的寒酸、龌龊相,以科举起家,汲汲于追求功名富贵。而有志从军,因而早年就跃马西行,在金城关一带边防要地,参加军旅生活,以图立功绝域。次两句是说,董生虽然久在边疆,但当时西边的夏国,已与宋朝议和有年,所以未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而边塞苦寒,风霜凄紧,董生在归来之后,已经须眉斑白,面带皱纹了。“先皇召见延和殿”以下四句是诗的第二段。写董生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当儿,议论慷慨,曾使君王为之开颜(天,指天子),但终以年老,虽然诽谤很多,他也不复置辩。

末段四句点明送行之意。前两句是说,董生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作者不知扁舟此去,何时才能归还。这两句深寓惜别之意。后两句的意思是:将来有幸,在大梁城里定能相见(大梁即汴京)。而玉川子的破屋数间,那时也定然存在。除科举之外,作者也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进身,但他并不低声下气去求别人的推荐,宁愿以布衣终老,所以在这里也以此勉励友人,表明将来相见,自己还是那几间破屋主人,友人也还是那么一个高傲自负之士。

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显得彼此都很有志节,不失自重的贫士身份。

谢逸(?-1113),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佳画赏析 

名称:明代 王谔 江阁远眺图轴

作者:王谔

材质:绢本设色

大小:143.2x229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明代

本幅右下角石上楷书自识:“王諤寫”。  此图为设色人物山水,大江水云渺茫,靠岸边殿阁一座,阁上一人面向江左眺望,面前方几上设花瓶、香炉、果盘,二童子侍立,屋内一童点烛,一童托盒走来。阁前水边,大石,芦苇,小船一艇,一人伏卧船中,石上苍松古柏,石后山崖杂树,烟雾迷濛。大江对岸,山峦,屋宇,庙塔,一座城门女墙环山,绕成圆形,岸边停泊大小船二十余只,远山隐现在云海间。  描绘楼阁吸取了南宋院体状物精微的写实风格而更加纤巧富丽,树石山崖取马远大斧劈皴法,水纹以墨线勾描,画法工细。  本幅有“弘治”、“广运之宝”等三方印记。

王谔(公元15-16世纪初),明代画家,字廷直,奉化(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聪聪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