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里的婚姻无爱情,闪结闪离只为完任务】

 真如观点 2021-11-15


电影【最爱】

【01】

云妹妹回老家了,过年时没有回,如今疫情大致稳定后她想着回老家看一看,顺便接受妈妈的安排去相个亲,毕竟也老大不小了。

云妹妹长得俊俏可人,眼光在老家人看来是有那么一点的高。

要不然为什么眼瞅着她都二十七八了,还没有成家呢。

老家人在背后总是爱指指点点,云妹妹的父母也没少受到街坊邻里的说道。

虽说没有明面上指着云妹妹的父母面说,但风言风语还是传到了她父母的耳朵里,不由得为此而焦虑紧张起来,生怕这老姑娘嫁不出去成了别人家的笑话。

老家人说云妹妹眼光高,总是挑三捡四,说她高不成低不就,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其实云妹妹眼光一点也不高,也不挑三捡四,只是她想找一个能与自己三观相合五官相爱的人罢了。

而在老家,媒人介绍来的,终究不是那么一回事。

为此,云妹妹在各大媒人口中挂上了号,成了挑三捡四难侍候的主了。

眼瞅着和云妹妹同龄的小姐妹一个个的都找到了主,结婚生子过上了小日子,云妹妹依旧单身一人。

亲戚朋友也是争相劝告,“差不多的,就嫁了吧。哪有那么完美的中意人。”

云妹妹的小姐妹大多是在听从家中父母的安排下,由媒人介绍相亲走上结婚之路的。

可云妹妹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哪怕再晚,她也愿意再等等,而不愿意草草的随便找个人嫁掉,给自己的婚姻画上句号。

如今已经变成了快餐式的婚姻,闪婚闪离现象频现,更加坚定了云妹妹的想法,婚姻不能将就,爱情不能凑合,可以来的晚,但绝对不能随便来。

闪婚,已经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属,在村里闪婚更闪。

而在农村,婚姻更加是没有爱情的。

【02】

“年前说媒,初三见面,初五下婚帖,初七办酒席。

在农村,愁死人的终身大事,只需七天就成了。"

这样的事情不要觉得奇怪,短短几天时间就能谈成一桩婚事,从完全不相识的两个人到走进婚姻组成小家庭。

在村里,在很多村里,已然成为现实。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只要你到了可以谈对象结婚的年龄,不管你在哪,也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只要到了这个节眼上,媒人都会寻思着给你说一门亲。

尤其是女孩子,媒人更加是能踢破你家的门槛,主动上门给你说亲。

只要你松口愿意让介绍,一天安排上四五个相亲对象都不是问题。

家里有男孩的,父母都会格外的着急,只要一到20岁左右,就开始找媒人寻思着哪家姑娘能不能介绍一个,开始给安排孩子相亲活动。

尤其是进入社会比较早的男孩,父母更加的是上心,生怕自己的儿子娶不上媳妇,打了光棍。

“赶紧结婚,赶紧生孩子,赶紧趁着我们还年轻能给你们带孩子”,想必很多到了适婚年龄的年轻人都曾听父母这样说过。

听上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是父母真实的想法。

让孩子们结婚成家,是父母们最大的任务,而他们却极少关心孩子们是否愿意结婚,是否找到了合适的结婚对象,是否会过的幸福。

他们只是催着让孩子要快点结婚,快点生孩子,他们好快点完成任务。

父母早早的完成了任务,让自己家孩子早早的结了婚,已经变成了村里攀比的资本。

谁家孩子结婚早,显得就特有能耐,特有面子,也显得有实力。

在村里,有些父母不喜欢儿子找外面的媳妇,怕不稳定,要是走掉了,传出去名声不好,极力的安排儿子在本地找。

而专业的媒人嗅到了商机,为了利益涌现而来,给他们介绍着各色对象。

”只要能结婚,管他合不合适“。

甚至有些家庭条件差点的,或是儿子有些暗疾的,在相亲市场没有竞争力的,媒人能各显神通给介绍来外国媳妇。

其实就是买妻,但结果都一样,过不上几个月媳妇就跑了,落得人财两空。

结婚早归早,可结的早的,也离的早,没有爱情的婚姻,终究难以维持下去。

处对象时,孩子们想着多了解了解,至少半年时间。

可父母们催着说“哪有这样的,别人都急着抱孙子呢!“

为了结婚而结,为了生子而生。

结了婚生了子,却发现两个人越来越过不到一块,难以继续下去,就只好闪离。

离婚已经不再是丢人的事情,甚至有些父母为了多赚些彩礼怂恿女儿离婚再嫁的。

【03】

离婚,是最伤元气的无奈之举。

在村里为儿子建房子、娶媳妇,是农村人一生中重要的使命。

就算省吃俭用、债台高筑,也要尽力完成,不然不仅对不起孩子,也对不起“宗族精神”。

高昂的结婚成本,让本不富裕的农村家庭举步维艰,为了让儿子结婚欠下了累累债务,而一旦离婚,预示着将血本无归,并落成村里一个笑话。

即使如此,过不到一起的小两口,说离还是要离的。

闪婚,闪离,看似一段热闹的婚姻,又回归到寂静的单身。

而他们已经不再是围城外的人,从此走向了双重边缘化的队伍。

想要再找,“头婚的别人不乐意,二婚的他们不甘心”。

村里的小张在重返光棍后处境尴尬无比,三个月的短暂婚姻,掏空了他10多万的家底,还让他背负着车贷要还。

好在没有孩子,而仅三个月的婚姻,也害了两家人。

没有爱情,只有利益,为了任务,不顾后果。

看似顺利的婚姻操办,到头来却遍体鳞伤。

媒人为利益只管介绍,父母为完任务不管不顾是否合适,而两位当事人也被无情的催婚搅得晕头转向,被村里的攀比毒舌思想左右。

相亲没落得好,而想要自主谈的,也未必能如意。

走出村里的年轻人,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他们工作的群体中,很难遇到合适的适婚人选。

同性化严重,异性难寻,而他们在城市久了,城市的精神理念也成为他们的参照系,想要再找回村里本地的,已不大可能。

在村里,男性是弱势群体。

而女性则通过进城务工,改变了女性的生活空间,实现了经济独立的上升,不再依附于男人。

心野了,村里的男人也就看不上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