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用葛根解决了不下500人的高血压,一张方子用了几十年,不是没有其他有用的东西,只是觉得好用的东西就应该把作用最大化,也想证明一下,我坚持的从未被超越。 临床多年,我身处中医,中医的境遇大不如前,因为中医不好学,中医要知道的东西太杂,不全身心投入,知道一点反而更让人迷惑,因为不懂,所以开始诋毁,说中医迷信,说中医没用。 而有没有用,中医史上的前辈大能就是最好的证据。离我们最近的,老中医李可先生曾说“如果中医能够老老实实把张仲景、医圣的这些方法全部踏踏实实的传承下来,那中医的前途是无量的”。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为什么?因为时至今日,我还在用我师父留给我的一张高血压的方子。要说那方子有什么特点,其实我也不能完全说出来,就是辩证过后,全方配合,对于高血压的效果很让人惊喜。 记得当时我师父把这幅方子交给我的时候,我记在手札里,就给忘了,直到那次来的一位高血压患者,有些棘手,我翻看笔记才看到。拿出来辩证过后给患者用。 当时患者什么症状?患病有五年之久。经常头晕,于是去医院就诊,确诊高血压。 患者自述,“医生是专业的,医生让吃降压药,我就一直吃,甚至让按时按点,我一直都谨遵医嘱,一开始确实有效果,只几天我觉得我心脏有点不舒服,我就想来找中医看看”。 我不仅悲从中来,当一种病只能用药来抑制,心疼患者的同时,这是当医生的悲哀。但我势单力薄,更为我自己悲哀。中医如今的地位更让我觉得前路曲折。 我仔细了解患者状况,总结下来就是:头晕、恶心,口干口苦,身困纳差,舌淡苔白,脉弦沉。 我用那张方子辩证过后给患者:生地、山药、山萸、茯苓、泽泻、丹皮、黄芪、葛根、天麻、钩藤、牡蛎、鳖甲、鸡内金、石决明。 服用一段时间后,患者前来复诊,头晕、头痛症状减缓,效不更方,我在原方调整剂量,加芡实。三诊时,患者说去医院测过,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于是我让患者继续好好调理,追踪随诊,半年血压没有再升高。 按中医角度来看,患者属脾肾肝虚,肝阳上亢,所以患者血压升高;肝主疏泄,肝不好的时候,气血上冲,直接影响脾胃,所以患者会恶心想吐;脾不好就会就会影响气血生化,所以身困;舌质淡苔白,脉弦沉,都是阴虚阳亢的表现。 所以治疗不能只注重降血压,从深层次出发,补脾益肾,益气养阴,平肝潜阳。 看回方子,我也彻底参透其中深意,葛根尤其,用葛根升清阳,舒经脉,山地益肾养阴,山药补脾益气,山茱萸养肝涩精,三者共用,直达肝脾肾。 茯苓、泽泻淡渗利湿,引邪下行;丹皮清泄肝火,并且影响山茱萸的苦涩;黄芪健脾益气。 天麻、钩藤平肝阳,伍牡蛎、鳖甲、石决明,增潜阳平肝之效;鸡内金健脾益胃,断后处理。所有的药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直击根源,自然就能解决高血压。 不得不感叹一句师父这幅方子的结构紧密,着实是很有效果。 一位中医的一张方子啊,是经过无数次的推动与实践得出来的,自从那次拿出来这张方子,我沿用至今,也不能说不符合中医千人千方的规律,一张方子还有千种辩证不是? 我谨记师父教诲,一切以患者为主,治病啊,不是针对病处,而是通过患者多方面的身体考量,不是没有更好的方法,只是我觉得一种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啊,压榨出最后一丝价值,那它的出现才有意义。 |
|
来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高血压,并发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