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单元 艺海探趣

 读书人心系天下 2021-11-15

6 故宫建筑秩序的韵味美 20 张

7 北宋市民的杰出诗篇 18 张

8 李斯特与交响诗 19 张

6 故宫建筑秩序的韵味美

第 1 张

图北京故宫俯瞰图

文 字感悟建筑艺术——走进北京故宫

第 2 张

文 字

课题《故宫建筑秩序的韵味美》

背景图北京故宫的中轴线

第 3 张

文 字学习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感悟古典建筑的艺术美。

二、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介绍、品评欣赏对象的方法。

三、掌握抓住事物根本特征用比较法鉴赏古代建筑艺术的技巧。

四、感受作者对古代建筑师和劳动者聪明智慧的赞佩之情。

第 4 张

文 字故宫

故宫明清两代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

群。因中国古代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故名紫禁城今称故宫。

明永乐 4 年公元 406 年始建永乐 18 年公元 1420 年基本建成迄今 500 年历经 24

位皇帝虽然多次重建仍无改初建时的规模布局。

紫禁城南北长 961 米东西宽 753 米座北朝南以高 10 余米的城墙和宽 52 米的护城河围绕。

城设四门正门是午门后门是神武门两侧偏南设东华门和西华门。城内有古建筑房屋 9000 余间

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 72 万平方米。

紫禁城建筑按南北中轴线布局以乾清门为界分成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

殿、保和殿为中心两翼建武英殿、文华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乾

清门以北为内庭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御花园为中心两翼佐以东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

常政务和后妃、皇子居住、奉神、娱乐的地方。

如今故宫已成为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中外游人游览的名胜。

第 5 张

图 片故宫风景、建筑。选择 4—5 幅有代表性的图片

第 6 张

文字与注音

 27

读准下列加点词语。

先出现词语后由教师按排列顺序逐个点击词语再依次出现注音答案。

fēn yuán suǐ wǔ wēi ã tuì shâ lǐn

蜚 声中外 城 垣 精 髓 庑殿顶 巍 峨 褪去 威慑 凛然

第 7 张

文 字

一、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请使用下列关键词语复述全文内容

秩序美——中轴线对称、布局秩序、平衡对称、传统文化、王权的威严、辐射状的对称、本质

的不同、威严震慑

目前——过去——目前时间

全局——局部——全局逻辑

第 8 张

文 字

二、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⑴概括介绍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并以北京故宫为例说明中国古典建筑秩序的韵味

美。

第二部分2—7围绕根本特征分别介绍和评价北京城的布局秩序、宫内建筑平衡对称、文

化底蕴并与外国同类建筑加以比较。

第三部分8总结全文回应开篇。

第 9 张

图 片中国古代的宫殿、民居、陵墓、亭台楼阁选择 4 幅有代表性的图片叠放在页面的

左侧一半的位置

文 字三、研读课文加深理解

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如何起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开篇擒题抓住特征有何作用先出示

问题经讨论后由教师点击再出示答案

答以记叙的表达方式以游记的笔法。“节假日”、“举家出游”、“游历”等给人一种身临其

境的亲切感觉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拉近了读者与欣赏对象的距离。

入题迅速不拖泥带水总括特征提挈全篇让欣赏者迅速抓住要领。

第 10 张

文 字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里作者安排了几个层次赏析故宫的建筑秩序

概述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先出示问题经学生讨论后由教师点击出示答案。

答两个层次。

第一层2—5自然段具体介绍古代皇宫建筑的规划思想、韵味之美和文化底蕴。

第二层6—7自然段与西方建筑秩序美的表现形式比较揭示中国古代建筑秩序美的本质。

第 11 张

图 片北京城的布局图法国巴黎的中轴线、美国华盛顿的中轴线、紫禁城的布局图通过

几幅图的叠化、比较让学生在直观的感觉中思考

 28

文 字从此上几幅图片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点思考你能概括出来吗教师点拨、学

生讨论之后由教师点击给出答案。

一、体现了以皇室为主体的规划思想。

二、任何强调权力、强调威严的建筑设计都有中轴线。

三、中国北京的中轴线堪称世界之最。

第 12 张

图 片紫禁城布局图

文 字课文第 3 自然段在介紫禁城的布局时写到了哪些景物和建筑物突出了怎样的建筑

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再由教师点击给

出答案

答景物御花园、景山

建筑物天安门、六大殿、太和殿

建筑特点平衡对称——中轴线

比喻它在整条中轴线将近末尾之时又形成了一个高潮。

传说紫禁城名字的由来。

用比喻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用传说使行文更活泼增加了一份神秘色彩和人文色彩。

第 13 张

文 字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是什么它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这一点

先由教师点拨再由学生讨论最后由教师点击给出答案

答建筑必须集中体现等级关系。它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它们都强调“礼”强调等级观

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即以军机处为例说明等级观念是中国建筑的精髓。

第 14 张

图 片各种宫殿的屋顶

文 字作者为了说明“故宫从结构到装饰都在展示着王权的威严”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一段和上一段有着怎样的关系

先出示问题由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后再由教师点击给出答案

答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其中举例子中既有法规文件又有具体事例既有典型举例

又有列举举例。

继续从结构到装饰“说明中国建筑都与等级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第 15 张

图 片法国凡尔赛宫布局图

文 字西方建筑秩序美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作者写作这一段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

法和表达方式

先出示问题经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后再由教师点击给出答案

答辐射状对称用对比法表现东西方建筑理念的差异从而突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秩序美比

较法、举例子在举例子中主要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第 16 张

文 字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建筑的中轴线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表现这

 29

一区别

先出示问题经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后再由教师点击给出答案

中国强调的主要是一种意象是人的体验就是人在运过程中不同空间的体验。

西方视觉上通透能够一眼看到几十里外。

比较法。

第 17 张

文 字第三部分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特点起着怎样的作用

先出示问题经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后再由教师点击给出答案

答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再次强调了故宫中轴线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

式再次强调了对“威严”的体验。

总结全文回应开篇。

第 18 张

文 字四、总结全文 品味特色

㈠抓住特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赏析

㈡游记的笔法运动的感觉。

㈢清晰的思路优美的语言。

第 19 张

文 字《故宫„„韵味美》板书设计

中 外

第 20 张

文 字

五、品评借鉴消化吸收

你觉得本文在赏析方法上有什么地方值得借鉴。

7 北宋市民阶层的诗篇

第 1 张

图《清明上河图》

中 轴 线 对 称

故宫建筑秩序的韵味美

强调权力 强调威严

平 衡 对 称

意 象

辐射状对称

通 透

 30

文 字课题《北宋市民阶层的诗篇》

林通雁

第 2 张

图《清明上河图》局部占页面的左侧

文 字《清明上河图》作者简介

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生平不详。据该图后张普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

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

别成数家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

他原是民间画工后征入画院。他还有表现宫庭贵族游乐生活的作品“龙舟争标图”藏于天津艺术

博物馆。

第 3 张

文字学习目标

一、了解古代风俗画的常识。

二、掌握欣赏绘画艺术的方法与技巧。

三、体味《清明上河图》的美。

四、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

第 4 张

图依次出现《清明上河图》的首段、中段、后段

文 字《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汴

河上的建筑与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作者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 500 多其间穿

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第 5 张

注音与释词

先出现文字和词语后由教师按排列顺序逐个点击词语再依次出现注音与释义的答案。

zhēn cáo zhîu chuî zhuì

帧 漕 胄 啜 缀

客栈——设备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

瓦肆——这里指商店和手工作场。

贵胄——贵族的后代。

闺人——闺房中的女子。

啜茗——喝茶。茗茶。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栉比——像梳子齿那样密密地排着。

 31

第 6 张

文 字一、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请使用下列词语概述全文内容。

杰作、景象、突破、主旋律、技巧、诗篇

第 7 张

文 字二、理清思路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⑴通过“论世”概述思想和艺术成就。

第二部分2—3介绍评价其思想内容及成就。

第一层2介绍思想内容。

第二层3评价思想成就。

第三部分4—5介绍和评价其构图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一层4介绍构图内容。

第二层5评价艺术成就。

第三部分6总括全文再次强调其思想和艺术成就。

第 8 张

文 字三、研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写赏析文章一般都要“知人”、“论世”。本文开头是怎样“论世”的这样写在全文中

有什么作用

先出示问题经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后再由老师点击给出答案

答以“论世”开篇。“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古代都市的盛况和文明”使风俗画有了历史材

料并留存在《清明上河图》中。

这样写为《清明上河图》取得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并构成了全文的总起。

第 9 张

文 字二作者在写汴京东角楼部分街区的景象时用什么说明方法介绍了哪些内容在介

绍郊外汴河南岸一角的景象时语言上有何特点

要求同前

答分类别、列数字,人物、牲畜、车轿、舟船、建筑、航运等。“的字短语”、名词短语既交

待了人物身份也讲了人们的行为。而“推车拉舟”虽也在交待身份行为但语言则富于变化。

第 10 张

文 字“贵胄喝叱„„轿中闺人情意悠悠„„”是从哪个角度评价其思想成就的本层次哪个

语句表明了其思想成就

要求同前

答从人的动态、人的神情、人的思想和人的位置等角度。

“比起前者后者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第 11 张

文 字三作者讲《清明上河图》由“三个不同的场景组成了一个有起有伏富有韵味的主

旋律”。请用简洁语言概括三个场景。作者在介绍三个场景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产生了怎样的作

用

 32

要求同前

答第一场景汴京郊野的春光第二场景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场景热闹的市区街道。

运用三个比喻句特殊的比喻——通感。形象贴切将画面中二维的静止的人、事、物、景逼真

地表现出来仿佛就在身边、耳际、眼前呼之欲出招之即来。特别是将视觉形象转移至听觉感

受静止的画面便成了动感十足的音乐萦绕耳际印在心田。

第 12 张

文 字欣赏者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其艺术成就请用简洁语言评议概括。

要求同前

答三个方面。第一精心安排小结构和小片断第二利用散点透视的灵活多变充分展示

广阔、丰富的生活画面第一塑造具体形象表现物质对象画家用笔一丝不苟、认真仔细、毫

不马虎和草率。

第 13 张

文 字全文结尾处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肯定其思想和艺术成就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

作用

要求同前

答比喻。把《清明上河图》比作北宋市民阶层的诗篇。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一贯。

第 14 张

文字四、总结全文、品味特色

㈠清晰的层次完整的结构

作者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安排了怎样的层次结构上又有何特点要求同前

答

2—3

总1 6总

4—5

“总—分—总”结构层次安排使全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严谨。

第 15 张

文 字㈡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贴切的修辞

本文在词语的选择和锤炼上体现着怎样的功力比喻、通感、对偶等修辞手法起了什么作用

要求同前

答单音词、双音词、三音短语、四音短语等交替使用既表明了人、事、物、景的种类繁多

也体现着行文结构的张弛变化。动词如“抽”、“吐”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春意盎然的景色

形容词如“清新、悠扬、深远”“激烈、惊险、壮阔”准确地形容出了画面上呼之欲出的鲜活情状。

而比喻、通感、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本文的语言更加生动、亮丽。

第 16 张

 33

文 字㈢鲜明的对比恰切的比较

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比较的赏析方法评价《清明上河图》的

要求同前

答课文第三段既用到了对比也用到比较。正是有了“贵胄”与“牵夫”、“权势者”与“负

担者”、“酒楼高朋”与“门边饿汉”的强烈对比才会突出其鲜明的思想意义。拿唐代绘画与张择

端绘画比较才使人们对张氏绘画的“重大突破”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全新的认识。

第 17 张

文 字《北宋市民阶层的诗篇》板书设计

第 18 张

文 字

五、品味借鉴、消化吸收

借鉴本文选择一幅古代风俗画写一篇赏析文章。1000 字左右

7 李斯特与交响诗

第 1 张

图匈牙利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

文 字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

第 2 张

图李斯特头像占页面左侧整个页面一半

文字课题李斯特与交响诗

《艺术殿堂的心动之旅》

第张

文 字学习目标

一、了解李斯特身世及交响诗音乐形式。

二、品味“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三、体会感情热烈、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辞优美等特点。

论 世

总 评

2—3

思想内容及成就

4—5

艺术内容及成就

⑵思想内容

⑶思想成就

⑷艺术内容

⑸艺术成就

知 人6

总 评

 34

第张

文 字交响诗

“交响诗”一个充满艺术美感的名字它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首先德命名。它表明了作曲家

在探索音乐与姐妹艺术如诗歌、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结合上揭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交响诗是以诗歌等艺术形式的内容作为出发点进行创作的单乐章结构的交响音乐形式。这种新的音

乐形式更适合浪漫主义理想形式更为自由。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评价道“这是一次新的艺术形式的

发明。”

第张

文 字李斯特的“交响诗”作品

背景音乐交响诗之二《塔索》

文 字交响诗《塔索》是年歌德诞生周年时为当时要上演的歌德的戏剧《塔

索》所写的序曲。交响诗的音乐主题取材于意大利的威尼斯船歌全曲以变奏的原则写成。

第张

背景音乐交响诗之六《玛捷帕》。

文 字法国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玛捷帕》曾使李斯特深为感动并据此改写为交响诗。这部

标题交响诗采用了造型性的音乐手法对玛捷帕经受磨难的过程进行了生动描述„„

第张

文 字李斯特简介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6 岁始学钢琴8 岁即登台演出。1823 年全家迁居巴黎翌年即在巴黎

公演并获成功。其间结识了肖邦、帕格尼尼、雨果、乔治桑等名家对其以后的艺术生涯产生了

极大影响。他是浪漫主义乐派代表音乐家之一。创作上在继承古典音乐的传统上大胆革新首

创了交响诗体裁。其代表作有交响诗《前奏曲》、《玛捷帕》、《塔索》钢琴曲《爱之梦》、《帕格尼尼

练习曲》交响曲《浮士德》等。

第 8 张

文 字教科文行动的《艺术殿堂的心动之旅》一书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始创并和上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合作的产物。本文是其中一篇解说词的节选。

第 9 张

文 字

一、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根据下列词语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交响诗、震惊、才华横溢

1823 年、1827 年、1850 年

创作、修订、引子、主题、展开部、再现部

辉煌、独树一帜、光辉的一页

第 10 张

文 字

二、理清思路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⑴正文总起概括介绍其音乐艺术成就。

 35

第二部分2—5以编年方式简述音乐之路的几个重要时期。

第一层2—4创作“交响诗”之前的音乐之路介绍其音乐天赋和艺术主张。

第二层5创作了“交响诗”这一单乐章音乐形式。

第三部分6—8以交响诗《前奏曲》为例具体赏析其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第一层6介绍了《前奏曲》的创作基础和与原诗的区别。

第二层7—8全文核心段落赏析交响诗《前奏曲》。

第四部分9—10总括李斯人生成就强调其在交响音乐史上的地位。

第 11 张

文 字三、研读课文加深理解

课文正文前的部分写了哪些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出示问题经教师提示后由教师点击给出答案

答介绍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和李斯特其人。

题记、内容提要。

第 12 张

文 字作者在正文开头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写作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求同前

答钢琴家和作曲家的双重身份。重点写作曲家的他。因为本文主要是赏析其创作的“交响诗”。

第 13 张

文 字作者在第二部分里用编年的方式介绍了李斯特哪些成就和人生经历重点写哪方面成

就

要求同前

答天才的钢琴家、简略的人生经历、艺术追求、交响诗的发明。重点写“交响诗”的发明。

第 14 张

文 字交响诗《前奏曲》。

背景音乐《前奏曲》片断

文 字这部作品是李斯特交响诗中最著名最常演奏的。作于 1848 年1850 年修订。作品主题

取材于李斯特 1845 年写的一首合唱的前奏曲李斯特根据拉马丁的诗篇《诗的冥想》的诗意将其改

写为交响诗。“前奏曲”在这里并非指体裁而是作品内容的含义。

第 15 张

文 字《前奏曲》和拉马丁原诗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要求同前)

答《前奏曲》是根据诗人拉马丁的原诗创作的。但拉氏原诗非常消极李氏的交响乐是向上的、

积极的、乐观的。

第 16 张

文 字学生阅读正文第 8 自然段。

背景音乐《前奏曲》

第 17 张

文字李斯特在音乐艺术领域有哪些成就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36

要求同前

答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

总结上文、回应开头。

第 18 张

文 字四、总结全文、品味特色

㈠知人论世典型举例。

㈡感情炽烈文辞优美。

第 19 张

文 字五、品评借鉴消化吸收

你觉得这篇赏析文字有哪些地方可资借鉴

 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