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借人妻”:白登山之围,刘邦真的是靠贿赂妇人才脱困的吗?

 脑洞趣味历史 2021-11-15

白登山之围是汉朝四百年历史中最耻辱的一战,这一战之后,汉朝在匈奴的威胁下,忍辱负重六十余年,用钱和女人换取和平,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终于一血前耻。这一战也让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留下了“贿赂妇人”保下一命的名声,然而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注:白登山今名马铺山,还有一说是采凉山】

冒顿并不是一个在意美色的人,枕边风之说,存在着巨大的漏洞,白登之围背后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政治博弈。漏洞一,冒顿和陈平都不是天真的人,他们不会寄希望于一个宠妾的一番话,就让冒顿改变心意;白登山之围发生在汉高帝7年(公元前200年),是汉朝对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高帝6年,韩王信在大同掀起叛乱,联合匈奴攻打太原。刚刚统一全国的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出征,因为不听群臣劝谏,中了匈奴单于冒顿的诱敌之计,被匈奴大军围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最后靠着陈平贿赂冒顿单于的宠妾才得以脱困。单单从这一段文字记载上,我们仿佛看到刘邦好大喜功,又实力不济,最后靠谄媚敌人的宠妾才得以全身而退,是一个十足的“小丑”。然而当我们真正去思考这一段历史时,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的漏洞,似乎隐藏着许多不可多言的信息。我们可以简单地想一想,首先,匈奴单于冒顿为何会轻信区区一位宠妾的话?要知道,冒顿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而是一个狡猾,残忍,无情的草原霸主。就在白登山之围的十多年前,匈奴还只是屈服于东胡的弱小部族,随后冒顿鸣镝,杀死亲生父亲,夺得单于之位,并在短短几年间,灭掉了强于自身数十倍的东胡,成为了新的草原霸主。这样一位强悍,且正当壮年的游牧民族领袖,怎么可能轻信一个宠妾的话,而放弃一次绝佳的胜利机会?其次,陈平怎会觉得,以重金贿赂敌人的一个毫无权力在身的宠妾,就能够使自己君主脱困?作为汉朝仅次于张良的智囊,陈平可谓是战果累累。楚汉战争中,陈平成功地离间了项羽与范增、项羽与项氏族人之间的关系,最后项羽众叛亲离,战败于垓下,陈平功劳卓著,高后吕雉去世以后,陈平更是平定吕氏之乱的重要功臣和智囊,这样一个聪明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会去贿赂一个没有权力的女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其实将当时的背景结合起来,就不难看出,所谓的“宠妾”其实只是当战争陷入僵局时,双方互相给予的一个台阶而已。

漏洞二,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冒顿根本不可能派出四十万大军围困刘邦;冒顿这个人在整个匈奴历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他之前,匈奴人被蒙恬一顿暴揍,贾谊在《过秦论》中如此描述道“(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种状况直到冒顿异军突起才有所改变。在秦汉换代之际,冒顿强势崛起,他东灭东胡,西逐月氏,南吞楼烦,征服了北方的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诸国,将匈奴从散乱的部落,一跃打造成了北方最强大的帝国。《史记·匈奴列传》:后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于是匈奴贵人大臣皆服,以冒顿单于为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冒顿收拢大军,有了南下逐鹿中原的野心。后来,冒顿借韩王信与匈奴求和的契机,南下攻打太原郡,想借此撕开汉王朝的防御圈,作为他南下的突破口。最初匈奴人和汉王朝的几场战斗都是以失败告终,刘邦先是在晋阳打败了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后来又在离石再败匈奴联军。几场战斗下来,刘邦产生了轻敌的思想,他在目睹冒顿的表面部队只剩下老弱残兵后,便率领轻骑前去追赶,谁料刚好中了下怀,落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中。《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双方的兵力对比分别是:汉朝,“多步兵,三十二万”。匈奴方,“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从下方的卫星地图,咱们就可以看出当地的大致山势,古人记载当时的环境是“平城东七里有土山,高百馀尺,方十馀里”,看到这里,咱们就要明白一件事,这里提到的“精兵四十万骑”,并不是说的匈奴真的有四十万骑兵在那里,这只是一个类似于曹操赤壁之战时自称“八十万大军”的浮夸的说法。、若是冒顿真的有那么强的实力,为何刘邦率少量轻骑来追时,冒顿不选择正面对战,非要多此一举,用骑兵打山地战呢?很显然,冒顿非要选择一种不利于自己的战斗方式,只能说明他的实力并不足以拿下刘邦的轻骑。

如果说咱们放开冒顿有四十万精兵的固有观念,再来看刘邦被围一事,很显然冒顿的士兵即便比刘邦高几倍,但也不会达到四十万的程度,按照贾谊的说法,“切料匈奴控弦大率六万骑”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即便加上匈奴吞并的楼烦等部落的士兵和后勤部队,匈奴人在白登之围战场上的真实战力大抵也就在10万大军左右,远没有到刘邦毫无还手之力的程度。刘邦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处于逆风的情况下,选择白登山作为防守待援的场所,自然是看重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比起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马铺山,我更觉得地势复杂、丛林密布的采凉山更有可能成为刘邦选择的战场。若是以采凉山作为战场,冒顿想在山地中安排四十万骑兵围困刘邦,显然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匈奴人的战力不如汉军:在汉朝大军主力未受损伤的情况下,冒顿率领数倍于刘邦的军力却久攻不下,只能打成围困战,如果他坚持硬碰硬,一旦汉朝步兵围拢,冒顿就会反过来陷入劣势,在这种前提下,冒顿并不愿意和刘邦硬刚到底;根据《汉书·高帝纪》的记载,刘邦从长安出发,直击匈奴,首战于铜辊(今山西沁县),一直追击到大同平城连战连捷,随后率领骑兵轻敌冒进,才被冒顿率领四十万大军围在了白登山,然而冒顿整整围困了七天七夜,却一步都进不了山,刘邦手下骑兵几乎没有遭受到半点损失。这一段记载隐含了许多内容。第一,刘邦率领三十二万军队出征,而被围在白登山的仅有数万骑兵,作为主力的步兵,仍然在包围圈之外,随时有可能从外围进攻匈奴;第二,汉军的战斗力要强于匈奴军队,以至于兵力是刘邦数倍的冒顿在保卫战之下,仍然拿刘邦毫无办法。那么这一场汉匈大战所面临的情况就显而易见了。对于匈奴来说,要么顶住二十万汉军步兵的压力,把刘邦彻底困死在白登山,要么撤军,让这一次战果归零。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是冒顿无法接受的。这时冒顿才刚刚统一草原,许多部族虽然迫于形势表面归顺,但内心未必真的臣服于本来只是个“弟中弟”的匈奴。如果冒顿坚持打这一仗,一旦消耗完了自己的有生力量,草原各部族必然会反叛,他苦心所经营来的结果必将灰飞烟灭,见识到了汉军战斗力的冒顿哪里敢冒这样的风险。然而就此退兵,把到手的成果让出去,也会使得手下没有捞到好处的部族怨声载道,虽然不会使草原再次分崩离析,但也会对他的威望造成严重的打击。

而对于汉朝来说,天下刚刚一统,异姓诸侯王正虎视眈眈,一旦刘邦死在白登山,甚至汉军有生力量遭到了大量消耗,天下必然会再次大乱。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刘邦从白登山班师后不久,燕王卢绾、代相陈豨、淮南王英布等人就纷纷反叛,靠着刘邦带病出征才得以平定。因此以吕氏为首的汉初功臣集团也不愿意承受开启一场决战带来的风险。那么陈平依靠“贿赂”匈奴单于宠妾来“脱困”也就很好理解了。根据《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汉军撤兵以后,“乃使刘敬奉宗室女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这或许才是冒顿真正选择收手的原因。匈奴作为游牧民族,不事农耕,中原对于冒顿来说,没有任何战略意义,只是一个值得抢劫的“富邻居”,这一次出兵既然已经有了收获,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也就不必再冒着风险跟强大的邻居开启一场大战了。至于贿赂宠妾,只是一种借口罢了。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匈奴列传》、《汉书·高帝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