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36):弦论的多维空间从何而来?

 老夫不请自来也 2021-11-15

作者:张天蓉

       弦论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它为什么是一个多维空间的模型?我们的空间明明是3维的,弦论却加上了额外维度,并用看不见摸不着的“紧致化”来解释这多出来的时空维度,不免显得有点邪乎

       其实,弦论的诞生与发展有他的历史根源。弦论的时空如果不算时间,最早的玻色弦论25空间、超弦论则是9维,M理论是10维。为刚好选中的是25910,此既与经典的量子理论和时空理论有关,也是弦论为了保证理论自洽性的产物。因为如果不是这些维数的时空,便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反常”结果,诸如概率大于1、负概率、光子质量不为零,等等。

       一个物理理论必须基于一个时空框架来描述物理现象,客观上空间维度数属于宇宙的本质问题。弦论之前的理论物理,无论是经典、量子、或相对论,对空间的维度都没有提出任何限制,这其实是毫无疑问地默认了“三维空间”,当然,就理论本身而言,把他搬到多少维空间描述也是照样成立的。

       但是,基础物理学的目的终归是为了解释世界,回答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这种解释是一层一层逐步展开的:经典物理解释的是人人都可见的宏观现象;量子物理解释一般人不了解,但实验室能观测到的微观世界;狭义相对论解释高速运动;广义相对论则解释大尺度的宇观世界。到了弦论这一层次,除了统一引力和量子的目的之外,物理学家们也希望能解释一些更为基本的事实。例如:质量的来源,电荷的来源,等等。其中也包括“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这些古老的疑问,以及“空间为什么是三维的,时间为什么是一维的”这类可能是前辈物理学家想都没想过的问题。

       根据弦论模型,弦的不同振动产生不同的粒子。例如:以A方式振动产生夸克,以B方式振动产生中微子……等等。弦的振动产生了现有理论中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又构成了世界万物。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弦论最基本的思考。

  

                                      图36-1:弦不同振动构成万物

       按照弦论,引力子由闭弦的运动产生,光子则由开弦的振动产生。由于这两种粒子的静止质量都为零,弦论的空间维度数便与光子静止质量为零这一点有关。

       既然把光子理解是微观中的客体,它就应该有质量,不然的话,光子没有质量就什么都不是了,可是光的存在性是不可否定的。所以光子有静止质量,即最小质量,它由光子可能有的振动模式来决定:

              光子静止质量 = 光子弦基态能 + 光子弦振动能

36-2:谐振子的基态能和振动能

       图36-2是谐振子的基态能和振动能示意图。基态能是最低的能量态,是一种“量子涨落”,它与“振动能”不是一码事。按照经典物理,基态能量应该为0,E= 0(36-2a。按照弦论,弦的运动符合量子规律,遵循不确定性原理,每个基态的能量都不可能为0,对所有可能的振动模式求和后,便是基于“量子涨落”的基态能:E= S(hw/2)(36-2b)。振动能所表征的则是某种激发态:E= hwn36-2c

36-3D维空间中光子弦的振动

       光子由开弦的振动产生,对应于开弦的能量。36-3a示意的光子只是D维空间的一条开弦,它的振动情况与图36-2所示谐振子类似

       最早的玻色弦论可从图36-3a看。假设在D维空间中的光子的传播方向如红色箭头所示,因为光子的振动是横波,所以在传播方向没有振动,可能的振动只会发生在除传播方向之外的其它(D-1)维空间中。在每一维空间,振动可以取无穷多种(1+2+3+……)模式(36-3b),而其总的可能模式数目为:

              M = (D-1)x(1+2+3+) = (D-1) x S自然数

总模式数决定了光子基态的能量,再加上激发态的振动能(根据弦论的光子模型,这个数值是2)。因此,光子最小质量:

              m0 = (D-1) x S自然数 + 2

       这就冒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要使光子最小质量m0 =0,可能的模式数目M就只能是-2!然而S自然数是所有的自然数之和,是个无穷大的数值。所以,弦论牵扯到的是自然数的求和问题。

       我们知道,S = 1+2+3+是一个不收敛的级数,数学家们曾经绞尽了脑汁研究这个问题。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Ramanujan1887-1920)在这方面就有一些有趣的成果,数学家们评价“出身普通,自学成才,未经训练,知识不多,依赖直觉,成果空前他是由英国著名数学家戈弗雷·哈代(Godfrey Hardy18771947)所发掘的一个人才,用哈代的话说,拉马努金“对现代欧洲数学家的成果完全无知”、“就是个接受了一半教育的印度人。”

       1913年,穷困潦倒疾病缠身的拉马努金已经作了很多数学研究。他致信剑桥大学的哈代,提及他所发现的一大堆数学公式。哈代带着困惑检验了这个印度小职员的研究结果,发现有好几个令他吃惊的玩意儿,便安排向拉马努金发出了一封到剑桥大学的邀请函。拉马努金来剑桥待了近6年,之后因病返回印度后不久便去世了,年仅32岁。他惯以直觉导出公式,不爱作证明。据说他给出了3000多个公式,平均每年100个!他的理论往往被证明是对的,他所猜测的公式还启发了几位菲尔兹奖获得者的工作。

       在拉马努金致哈代的信中包括了自然数求和的问题。他的答案惊人,其中有一个结论是:从1到无穷大的自然数之和等于(-1/12)!下图是拉马努金有关这个级数的笔记:

       拉马努金对自然数无穷级数的求和有两种方法,一种极为不严格,一种极为严格。哈代看了他的信之后感觉“此人不是疯子便是天才!”。当然,哈代对于自然数求和的结论并不感觉惊讶和奇怪,因为早在18世纪的欧拉就有了深入的研究,后来的黎曼又用他的ζ函数对自然数求和得到了更为严格的结果。

       如何计算自然数之和?拉马努金对(- 1/12)有一个不严谨不靠谱的“证明”(网上流传的与其写到上面笔记中的方法大同小异):

       将所有自然数之和记作S 

              S   = 1 + 2 + 3 + 4 + 5 + 6 + ……                                                                       -4S =    - 4         - 8         - 12+...   - 16 ... - 20 .. - 24 ……

将两个等式相加:

           -3S = 1 – 2 + 3 – 4 + 5 – 6 + ……

然后,拉马努金利用函数1/(1+x)2的泰勒级数展开来计算上面的级数,

1/(1+x)2 = 1 – 2x + 3x2 – 4x3 + 5x4 – 6x5 + ……

最后,设定= 1,便得到:-3 S = 1/(1+1)2 = 1/4,由此得= -1/12。

       这个“证明”是不可取的,因为“错位加减”不能用于发散级数,不同的错位加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拉马努金很聪明,在给出简单理解的同时也给出了严格的证明,表明了求和与定义有关。

       正确的传统求和定义被称为柯西(Cauchy)“求和”,但这个定义尽管符合常理却不能处理发散的无穷级数。数学家们就想:是否可以通过改变求和的定义来给无穷级数一个有意义的数值呢?为此,数学家们定义了Cesaro求和、Abel求和、拉马努金求和等。其中最简单的Cesaro求和采用了“和的平均值”处理下面的级数:

             1- 1 + 1 - 1 + 1 - 1 + 1 - ……

这个级数不收敛,它是以相等的概率在01两个数之间摇摆。根据Cesaro求和,可以把结果定义为1/2,尽管不是通常意义下的(Cauchy和),却也容易直观理解,因为1/210的平均值。

       如果和的平均值仍然不收敛的话,有些人就用“和的平均值”的平均值来定义“和”,还可以进一步依此类推下去……;或者用别的方法来定义“和”。据说拉马努金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复杂、难懂的求和方法。

       处理发散的无穷级数,解析延拓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它的意思是说将函数的定义域“解析”扩大到原来不能应用的数域。当然,这种解析延拓必须符合严格的数理逻辑原则。

       用解析延拓来解决自然数求和的问题,早在拉马努金写信给哈代的一百多年之前,欧拉就研究了自然数的求和,他也是用“错位加减”的不怎么靠谱方法,得出了(-1/12)的结论。他在证明过程中用了一个级数展开式:

               

欧拉对这个求和定义的s为正实数。回来黎曼研究该级数,他首先把定义域扩展到了实部大于1的复数。然后黎曼证明了一个函数方程:

            

其中Γ( n)是Γ函数:Γ( n) = (n-1)!用这个方程,黎曼又将其ζ函数解析延拓到实部小于1的情况。例如,如果将s = -1代入上面的方程:

            Γ( 1-s) = Γ( 2) = 1,      ζ ( 1-s) = ζ (2) = p2/6

便能得到:ζ ( -1)  = -1/12

       对于自然数求和,笔者比较愿意接受的是用洛朗级数展开的方法。泰勒展开将函数展开为幂级数包含0正整数幂的展开),但有时无法把函数表示为泰勒级数。洛朗级数Laurent series也是幂级数的一种,它不仅包含了正数次数的正项,也包含了负数次数的项,即:

              

例如,对自然数求和公式:

           

考虑复变函数:

            

在e 的零点附近的洛朗展开:

           

       所以,全体自然数的和为- 1/12 并非是莫名其妙地冒出来的,其实它是e 的零点附近的洛朗展开中的零阶项。我们可以如此理解:所有自然数的和是无穷大,但趋向这个无穷大时有其渐进性质(1/e2),e在趋于零时也趋于零的高阶项,只留下与之无关的(- 1/12)。这个结果也符合重整化的思想。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利用光子最小质量为0来计算维度的问题了。在玻色弦论中,光子最小质量m0 = (D-1) x S自然数 + 2,将S自然数 = -1/12代入,并令m0 = 0,可以解出D = 25。因此,玻色弦论需要25维的空间才能自洽。

       对于超弦论来说,除了通常意义下的空间之外,还有超空间以及其上的格拉斯曼数空间(已超出科普范围,介绍从略)。由于有三类空间存在,光子对应的弦振动基态能量就变成了原来的三倍,于是,光子最小质量m0=3 x (D-1) x S自然数 + 2 = - 3 x (D-1)/12 + 2 = 0,再代入S自然数 = -1/12便得到空间维数D=9

       至于后来的m理论,则是因为统一5个超弦理论及超引力理论的原因而将空间维数增加到了10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