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花对话 与鸟和鸣 ——杨宝瓶工笔花鸟画欣赏

 新用户0965JotQ 2021-11-15

画家  杨宝瓶

与花对话   与鸟和鸣

——杨宝瓶工笔花鸟画欣赏

阿迪

《历代名画记》说:“自然者,为上品之上。”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是每个艺术家的至高所望。而现实中的艺术家内心难以搁置外在欲念与文化规约的影响,往往将“我”高于“物”,以至于使艺术衍变为功利性欺世之作。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必须站在超越自我的高度,以物我对等的态度,使物象与精神同构互联,进而澄怀以观道。

人与自然的对话不能脱离心性与情感的浸透。画家杨宝瓶对绘画真诚而真诚绘画,与花对话,与鸟和鸣,给人以理应存在的寻常。物我相融,是闲静时心灵的寄托,是欢愉时情绪的小憩。从其笔端流淌出的玲珑与闲逸,印证了她的生活不是画,而把生活过成了画。

杨宝瓶用笔下的花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温婉词境。她绘画时始终保持内在的灵敏触觉,细腻婉约,以心运笔,在理性与情感交替中演绎画面。所表达的不再是物象的再现,而是直指内心对物象的情绪感觉与精神体验的意蕴。她用词意的审美去连接笔墨与花鸟的关系,而这种审美却是画家深受唐诗宋词的熏陶与宋元工笔画风熏染的结果,所以,她的工笔花鸟画画面非常单纯,只凭花鸟本身展现诗情画意。花鸟造型准确生动,恬适雅静。她的绘画特色不是线条,而是罩染与留白。在笔笔分染中透露出来悠闲松动,细致的晕染又与有意无意的留白烘托出视觉上的虚空,给花鸟形象增添了空灵虚幻的想象空间。并以韵取象,试图超脱自然形态的桎梏而走向“意”的表达。

杨宝瓶作为一个传统型工笔画家,侧重于民族文化的观照,在传统文化的自觉中,虚心好学,博观约取,将书卷气与自然之韵融为一体。从艺修身,明心见性,以秀润的笔墨和娴雅的情怀功参造化,把心中的情思感悟再现于作品之中,清新灵动,意境悠远。特别是她的设色,淡雅而变化丰富,尽弃尘渣,如清风明月,不劳寻觅。

杨宝瓶工笔画散发出虚静幽境之美,有一种让人安静的清新与纯净。柔和的色调轻抚心灵,观之仿若与花窃窃私语,又似与鸟脉脉传情。万物皆有灵,画家以女性特有的柔情视角去体察自我,去看待自然万物,将关注对象的表象渐渐转向内在生命力的追求,它需要在观察、写生、创作的过程中反复揣摩与理解,体悟并表现花鸟的内在灵韵,表达性灵之美。

杨宝瓶的工笔画创作主要受宋元院体画风影响,立足于挖掘民族精神的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的绘画语言来自于传统的勾勒与渲染,以特写的方式突出主体,构图简洁,色墨相宜,构筑了她理想中的花鸟世界。但她并没有停步,还在孜孜矻矻,勤奋有加:一方面继续深拓传统笔墨,以书入画,增强表现力;另一方面意欲引入构成方法,加强画面装饰效果,弱化描摹,探寻新格调。绘画,永远在路上,永远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路上。

杨宝瓶总是喜欢描写自己喜欢的花与鸟,并以此叙述自己幽雅纯真的情思和清静缜密的内心世界。但她在抒情、唯美的画面中也时时难掩淡淡的孤寂与弱弱的清凉。一个给花鸟以生命的人,一定是饱尝生命辛酸的人。

与花对话,与鸟和鸣。既是绘画,也是生活。

 (作者系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