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举个栗子:四年级阅读理解题一篇

 欢丸妈妈陈霜 2021-11-16

之前写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没看过的同学建议先看这个👇

语文自学(五):现代文阅读理解

做了阅读理解题一定是要订正和讲解的,网上流传的那种“让孩子直接念答案,念啊念啊就会了”的做法,我表示实名反对。

不排除某些优秀的、爱思考的孩子,能够从答案中提炼出自己的答题思路和技巧,但我相信大部分孩子念答案(甚至抄答案)的时候,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

但是普通家长常常自己也做不出正确答案,对着答案订正都困难(毕竟主观题订正起来也是有难度的),讲解就更困难了。所以我就以欢丸前几天做的一篇现代文阅读题为🌰,给大家提供一个带着孩子做阅读理解题的思路。

阅读理解答题模板类的教辅书,我用的是下面这两本,类似的也都可以。满足两个要求,要有明确的答案解析,要有总结好的题型和模板。这就是普通家长也能轻易上手的阅读理解教辅书了。

先来看🌰文章。这是上图右边那本开心阅读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

蓝色是欢丸写的,红笔是我改正的。一共五个题,我们一题一题来看。

第一题其实是属于语基题,就看日常积累了。例如本题考查的ABB、AABB类型词语,从二年级一直考到四年级了。

提醒一点,这种题有的是让自己发挥,比如本题,那按照积累写就可以了。也有一些是要求在文中找出某一类词语,比如某个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这时候就要认真读题,去文中找,不能随意发挥了。

第二题是拟定标题,这是一个常见题型。这种题一般没有唯一答案,比如本题答案是这么写的👇


只要是跟文章主旨相关的,都可以。

这道题怎么讲呢?

第一步,看答案。所以推荐大家尽量买答案详尽,带有解题指导的教辅书。

但这道题的答案只是就题论题,讲了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并没有讲出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这时就需要去查别的资料了。

你可以在这本书里翻找别的单元,看看有没有拟定标题这种题型的讲解。更方便的,就是查专门的题型教辅。像这类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都可以在图左《贺静三读法》里找到。

贺静这本书我是当做工具书来使用的。先翻到书最后一页附录,这里有一页所有题型的一览表。戴上老花镜,找到相应题型(红色箭头)

然后翻到60页

扔给孩子让他读给你听。

学会了解题思路,怎么练呢

可以让孩子从多个角度来给刚才那篇文章加标题。比如《会走路的字》就是从文章内容切入的,《书本里的小蚂蚁》就是从主要人物切入的,还可以是《每天一个新故事》、《不再安静的书》。

还可以再找出几篇文章,挡住题目,让孩子练习加标题。

一切典型题型,都可以按照这几个步骤来操作。家长带着做几次,慢慢地孩子就学会这样的学习方法了。

这一类问题就会出现订正困难的情况,其实无论做什么题,答案是否正确都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家长给孩子做一个示范,遇到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怎么办。正因为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摸索、讨论才成为可能。

第三题问的是文章具体内容,考的是文中找的能力。三四年级的阅读题,绝大多数都是这一类,只有很少量是需要自己发挥的。小学阶段,以这种“伪主观题”为主。

阅读理解的主观题,提醒孩子,第一眼先要学会看分值。这是一道3分题,所以答案一定不会是“小蚂蚁是被夹进去的”,很多直男为了偷懒都会这么写,老师心情好的话,可能会给1分的友情分吧。3分题,一定要把前因后果说清楚,才有资格得到3分。

再来说这类文中找的题目,我一般是要求欢丸直接在文中划线(待会第五题来看具体怎么操作),就能够保证他真的回到文章去定位了。原文第一二自然段是这么说的

红线划出来的实际上就是这道题的答案,具体的方法如果不会也可以去看三读法那本书里相应题型的讲解。

学会了方法,还是需要配合相应的练习量才能掌握。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去文中定位,然后组织语言,再对照答案看看自己哪里有问题,逐渐磨出一个好的答案。

这里的“对照”很重要,也就是说,一定不是孩子读一遍标准答案就完事了,而是要对比看看标准答案和自己的答案的差距在哪里

凡是文章内容题,都要看清分值、文中定位、组织语言。欢丸这里的语言组织上有一点小问题,所以我用红笔给他标出来了,把主语和代词调换一下位置就更好了。

第四题又是基础题,考察修辞手法。

但这道题我认为(2)不是拟人句,因为睡觉这个动作并不是人特有的,蚂蚁也可以睡觉。我请教了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也是同样的看法。

这也是要提醒各位家长的一点,教辅书上的答案有时候会出错,这也是难免的,课本不都被发现过若干错误。孩子的回答和答案不符的时候,不妨多看两眼,讨论一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这样一道答案出错的题,他对拟人句的判断一定就更准确了。

第五题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值3分,答题空间给了两条横线,是重点题目。这样的题目,同样可以通过划线的方法在文中准确定位,然后组织语言回答。

下图蓝色划线是欢丸同学的,显然是划多了。

这是单纯划线的一个问题,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划线之后,再在答题横线中写出来。一写,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划多了。

如果按照他的划线,答案是这样的:

小蚂蚁进了书本。第一天,小蚂蚁住在这里,第二天就跑到了那里。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这是一本很旧的书,而这些写字从没想过动动手脚。“真是太傻了。”字对自己说。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有一天,小姑娘打开书来看。啊!上面写着她从来也没有看过的新故事。第二天,小姑娘忍不住又打开书来看,她更加惊奇了,她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这些字全住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每天编出新的故事。

这么一个差不多200字的答案,显然是太啰嗦了,但又有一些重要的信息被漏掉了。看看答案是怎么说的

对照答案,我用红笔重新划出的答案是这样的(括号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为了梳理思路的,答题时不需要写):

(起因)一只小蚂蚁趴在花蕊里睡觉,小姑娘采下花夹进了一本旧书里。小蚂蚁也进了书本。(经过)小蚂蚁成了一个会走路的字。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它们学着小蚂蚁跳舞、串门。(结果)这些字快快乐乐的,每天编出新的故事。小姑娘每天看不一样的新故事。

差不多用了刚才一半的篇幅,三要素也都答全了。答案几乎全部来自原文,也规避了中低年级孩子不会写字、写错字的可能

书后的参考答案给了解题思路,就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梳理的,最后的参考答案是组织语言之后的结果。

按照第三题说过的“对照”方法,先找出划多了和划少了的部分,然后再分析划多了和划少了的原因

首先检查一下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时间文中没有可以省略,起因被漏掉了,必须要补上。

哪些内容是在概括中必须要省略的呢,我在文中用红笔标了×,类似对话、感叹、重复内容(第一天如何第二天又如何,就可以改成“每天”),这些都是必须要省略掉的,或者需要作改动的。这些需要省略的内容,也可以在一次次跟答案的对比过程中,自己总结归纳出来

我知道有些家长看到这里,一定会高呼,还是太难了啊!我也不会做啊!

概括故事大意题难吗?挺难的,四年级孩子很多都不能回答完美。家长也不会具体做法怎么办?学校会讲的。

因为这是四年级上册的学习重点,会反复练习。四上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要求“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单元的阅读理解题里,也给出了这样的模板👇

第五单元还是这个主题,要求“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到了第七单元,单元要求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八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一学期八个单元,有四单元都是围绕着概括故事内容这个主题来进行的。再配合适当的针对练习,到了期末,这个概括故事内容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就不那么难了。

所以还是建议家长们从教材出发,一个题型反复出现,很可能就说明这是这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就要关注老师在课堂上是怎么讲的,或者直接去问问老师也可以啊。家长并不需要把自己逼成全科老师,只需要提供一个学习思路就可以了。

孩子年级越高,家长亲自下场去教具体内容的必要性就越低。除非你本身就是这个科目的老师或专家,否则有很大可能是帮了倒忙。

现代文阅读理解,家庭练习一定要配合校内进度进行。每个单元、每个学期都要搞定重点题型,具备重点能力。千万不要学校在发力搞A,家长却费很大的劲在搞B,等学校搞B的时候,家长又回过头来搞A。

如果是学校还没涉及到这个问题呢?那可能是个别题目没出好,超纲了。自己选的课外教辅超纲,看看答案,学习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是课内作业或考试超纲,就比较困扰。遇上超纲严重,尤其是上课不讲,考试偏考的那种校内超纲,还真是很难办。家长们除了自己挽起袖子教以外,所能做的,也只有咬牙忍耐。等到初中,题型比较规范了,孩子的能力也提升了,超纲问题就不是那么大的问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