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武王的儿孙开创了一段盛世,史称“成康之治”!

 品读二十四史 2021-11-16

周公姬旦去世以后,周成王这才真正意义上做了天子,历史上对周成王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说他跟儿子周康王一起开创了“成康之治”的盛事,不过《史记》里关于他功绩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其实周成王时期的很多事都是周公亲历亲为,最后放在了周成王的身上。

周成王一共做了二十二年天子,在临终之前,他怕太子姬钊不能担当天下重任,就借鉴了叔叔周公辅佐自己的成功经验,让召公奭和毕公带领一些诸侯辅佐太子。周成王去世以后,召公奭和毕公带领诸侯们陪太子姬钊祭拜宗庙,反复告诫太子,你要向祖宗们学习,做个好天子,姬钊继位,这就是周康王。

关于召公奭和毕公带领诸侯辅佐周康王事情,《左传》里有一段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的楚灵王声称,当年辅佐周康王诸侯中,包括鲁国的国君伯禽(周公姬旦的儿子),卫国国君卫康伯(康叔的儿子),晋国国君晋侯燮(唐叔虞的儿子)、齐国国君齐丁公(姜子牙的儿子),还有楚国国君熊绎。伯禽、卫康伯和晋侯燮都是周文王的后代,齐丁公作为姜子牙的后代,又是周成王的舅舅,所以这四位都被周康王赏赐了宝器,只有熊绎,因为地位低微不被重视,没有得到宝器。

熊绎是楚国的开国之君,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熊绎的曾祖父鬻熊追随过周文王姬昌,熊绎的祖父熊丽、父亲熊狂侍奉周武王姬发,等待周成王执政以后,重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功臣的后代,就把熊绎封在南方的蛮荒之地,土地给的不多,只有五十里,爵位也不高,当时爵位分成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熊绎只被给予了子爵,可不管怎么说,有了封地,有了爵位,熊绎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一方诸侯,是楚国的开国之君了。

不管有没有受到重视,从上面这一段记载看来,楚国的先人真的是很励志了,他们十分的积极主动,紧紧追随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乃至周康王,在这四代人身边保驾护航。

好了,让我们再回到周康王时期。周康王前后做了二十五年的天子,他在这个岗位之上干的不错,在几位诸侯的辅佐之下,他推行老爹留下来的治国政策,东夷有了叛乱,发兵去平叛,西方的鬼方来骚扰,发兵去讨伐。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周成王和周康王执政的四十多年里,天下安宁,几乎没用过刑罚,所以历史上才把这一段称为“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比较早期的盛世了,所谓盛事,一般指国家比较安定,外战内乱比较少,百姓生活稳定,不受折腾,能吃饱穿暖,不会动不动就大饥荒、大灾害的死掉多少人。

在成康之治以前,能算的上盛世的,有记载的,也只有商朝的武丁时期了,在前面我们讲过,武丁早年间混迹在民间的,比较了解人民的疾苦,所以对百姓比较在意。还有一点,武丁是个强势的君主,虽然对外有过征伐,但在当时,都是商朝欺负别人,可能对国内影响也没有特别大。

在成康之治以后,中国历史上的盛事就比较多了。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文景之治”,就是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父子的功劳了,在这两代人的休养生息政策下,西汉人民生活稳定,国力增强了很多,也就是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汉武帝才有本钱打败匈奴,四处征伐,灭了南越,收了闽越和东越,征服了朝鲜。

文景之治以后,东汉有过一次“明章之治”,是说汉光武帝的儿子汉明帝,以及汉明帝的儿子汉章帝,这爷俩也是休养生息,让国家从战乱中得到休息,等到汉和帝时期,窦宪能够再次北击匈奴,登上燕然山、刻字于石碑之上,那也是有明章之治作为底子的。

文景之治和明章之治以后,应该就是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了,主导这两段盛世的,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这些名相,还有唐玄宗李隆基以及姚崇、宋璟这些名相。

历史上的盛世还有很多,这里主要还是讲周朝事情的事情,下一部分要讲到的是周康王的儿子周昭王,这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