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求完美是好事还是坏事?丨胡诌白扯136话

 胡诌白扯 2021-11-16

追求完美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你拿这个问题,去问教过我物理的李老太,她会用一双裸眼,放眼四顾,丝毫不理会滑到鼻翼的眼镜,停顿片刻说:一切皆有可能。如果她的卷发再长一点,可能会抖。

无一例外,所有的政治老师都会告诉你:XX是把双刃剑。

言外之意,一切事物都是有利有弊,追求完美也是如此。

讨论追求完美这件事,乔布斯是个绝好的例子。他对产品细节的完美追求,使得苹果成为了世界顶尖的品牌。

同时,他追求完美的性格,也逼疯了无数人。

一次吃饭喝果汁,乔布斯让服务员换了四次。原因是每次拿上来只喝一口他就说:这不是鲜榨的,是瓶装的。

“无论是对餐厅服务员,还是刚刚熬一整夜加班的人,他都可能会走过去说一句'你全做错了,太糟糕了。’”艾萨克森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的某访谈中说,“你要是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就不能客气点?’他会说,'我就想跟那些希望完美的人共事,这就是我’。”

如果以乔布斯追求完美的程度来衡量的话,恐怕很多人都达不到“如此令人发指”的标准。

完美不存在统一标准。如果要用一个指标来衡量完美的话,应该是:一个人能感知的细节数量越多,相应地在他心中,完美的标准越高。但这不代表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往往那些追求完美的人,会对自己感知到的细节上的不完美,本能地无法容忍,甚至心存厌恶。

分享一些个人的经验和感受。

当我在处理一件事务时,总是看到太多细节,追求完美,不能容忍这些细节不呈现、无秩序地呈现、呈现得不好,结果效率因此降低。

我常会为细节掣肘,陷入纠结:写一篇文章,突然想到某个点,会纠结写还是不写。似乎,追求完美(质量)——无法容忍细节的不完美,导致效率降低,这是追求完美的一大弊端

真的是这样吗?

以写作为例。效率=工作量/时间。工作量一定,用时越短效率越高。那么,质量和效率有什么关系?同样的工作量,是不是用时越长,效率越低,质量越好

显然不是。许多优秀的作者,往往都很高产,比普通写作者效率高,作品质量也属上乘。有人花了许多时间,却没写出多少好文章。可见,效率和质量并不成反比。

并且,有人能在高效的同时保持高质。作家斯蒂芬·金曾说(大意):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脑海里的故事全部倾泻到纸上,趁你的热情消散之前,能写多快就写多快,否则故事就会被犹豫不决和自我怀疑杀死。

部分追求完美的人,常会犯下这样的错误:他们妄想一蹴而就,企图只写一稿,就让所有细节臻至完美,于是把时间浪费在,每逢一个细节不完美,就停滞下来,犹豫不决自我怀疑,效率自然降低。好的做法是:高效推进达成最低目标,反复改稿打磨细节,直至完美。

所以,追求完美并不是导致效率降低的真正原因。造成效率降低的真正原因是:在应该用并行思维时,却用了串行思维。

好比建一座摩天大楼,并行思维是,先打地基再建框架,最后一步才是安装玻璃之类的细节;串行思维是,每盖完一层楼,要把玻璃安装好,其他细节都做好,不做好就没法盖下一层楼,除了效率低,恐怕还有其他问题。

在追求完美的结果上,要用串行思维,不达完美誓不罢休。在追去完美的过程中,要用并行思维,暂时跳过困难和细节,有利于高效推进。

总结一下:追求完美有利有弊。

好处是,有人追求完美,才有近乎完美的作品或产品。坏处是追求完美可能逼疯别人。乔布斯的例子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处处追求完美并不讨喜。在特定领域追求完美,尽量用它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这样会更好。

另外,不是追求完美导致效率降低,错误地运用追求完美的特质,才会导致效率降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