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瑞林写在书法家张伯荣先生新作《中国书法笔法探讨》出版之际

 事奴 2021-11-16

柴瑞林写在书法家张伯荣先生新作《中国书法笔法探讨》出版之际

艺术家的灵性,科学家的严谨

                ——祝贺《中国书法笔法探讨》出版

2010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有益社会,无愧人生”,那是对书法家、作家张伯荣先生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中国书法笔力分析》问世之时的有感而作。

2012年我又写了一篇文章“成于学识,精于勤奋”,是对张先生的第二部书法专著《中国书法笔力详解》问世之时的有感而作。在这篇文章中我说:“《中国书法笔力分析》问世以后,在书法界引起了广泛重视。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说这是迄今第一本专门讲笔力的书,而且从科学的角度讲笔力此前还没有见到过……伯荣先生并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更没有就此止步,而且更加增强了对笔力分析的探讨力度。遍访古今书法论著,深入分析研究;并从习字中加深感受,总结点滴经验,使他对笔力的研究更加成熟。于是一本新书《中国书法笔力详解》在他的卓绝思维中诞生了,对笔力的探讨取得了又一个可喜的、惊人的进展,我要特别向他祝贺。”

《中国书法笔力详解》出版后,2013年7月31日,由北京书法家协会与通州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了“张伯荣专著《中国书法笔力分析》研讨会”,在北京市文联举行。研讨会由北京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田伯平主持,北京书协副主席孟繁禧、杨广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学森、中国书法通讯编辑乔柏梁、齐鲁书社编辑桑圣彤、通州文联主席樊淑玲、通州书协主席张德金等相继发言。他们认为该书的论点具有书法史依据,是历代书家所探讨的笔法在当代的反映,把过去口传心授、秘而不宣的技法进行了明晰与量化,并使其技术含量在书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以凸显,特别是对笔力进行了理念上的界定,提示了侧锋在书法中的作用和意义。专家学者们认为,张伯荣在习书过程中,深刻领会到解决笔力问题的重要意义,通过科学论证将书法的奥秘揭示出来,是一次富有创新意义的尝试,开创了书法理论研究的新境界,是解决当前书坛浮躁之风的一剂良药。

紧接着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采访报道了研讨会情况;千龙网、财经网、网易新闻中心等媒体也在网络上及时反映。《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通讯》、《京华时报》、《北京晨报》等相继刊登了研讨会情况;《通州时讯》整版刊登记者张丽专访文章“退休工程师从文不弃理,潜心五年破解千年书法奥秘”。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对伯荣先生研究成果的重视。

伯荣先生的书法研究与众不同的是,他把科学分析的方法用到了书法技法的研究之中,并且获得成功。前人的书法论著多是言简意赅、比喻奇巧,致令后来人很难把握和理解,不得要领。他则独辟蹊径,在总结前人用笔用锋的基础上,推导出笔毫写字时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作用力,并对这三种力的性质作了详尽地论述和比较,拓展了笔力研究的内涵,开启了人们对于笔力的科学认知。

应用科学分析于书法研究,就使得一些含糊不清、各说其是的问题得到了明确的解答。在与友人的谈话中,张伯荣先生说“我是把书法的复杂问题弄简单了”。把书法的方法归于一个简单明了的规律之中,有利于习书人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书法技法的继续发展。在现在这本书中,他又把笔法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对繁杂纷纭的笔法问题进行一次简单化的尝试,是对书法的又一个贡献。

张伯荣先生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在于他学识的积累。他长期从事石油地质研究,而且在专业领域中颇有建树。后来从事新技术推广与科普写作,眼界更加开阔,知识面更加拓展,并且注意科学与技术两者的结合。所以当他转向书法后,能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之间结合与渗透。

在我与先生的交往中,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肯于钻研,能在缤纷复杂的事物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并且运用其所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上他治学严谨,最终总能得到清晰的论断和解答。他又是一个淡定的人,不为名利所累,荣辱不惊,以研究学问为乐,这在他的诗章中可以感受到。在2013年元旦,也就是《中国书法笔力详解》出版之际,他写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连连岁月费耕耘,

      字字成果伴苦辛。

      从来书生那些事,

      不过论理与述文。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他从千辛万苦的劳动中走过来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的喜悦心情。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出,在他的跋涉过程中,不时会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尴尬,当然,又常会欣喜地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丽景象。

我说他是个很淡定的人,是有根据的。在他的工作历程中,从不希冀名利地位,始终以致力学业为主。他说:“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拓宽知识面、增强自身的本领是最为重要的事。并且要锻炼自己的感知能力,包括艺术的直觉能力和科学的理性认知能力。因为做学问既要有艺术家的灵感,又要有科学家的严谨,还要有哲学家的通达。”在2013年9月19日,他的日记中出现了一首诗“中秋感怀”:

涓涓思绪掬甘霖,

默默习字练到今;

钻研锋毫有奇趣,

冷淡功利不烦心。

这首诗是他自己真实的心理写照。

张伯荣先生除了所干的专业以外,兴趣非常广泛。在学习和研究书法之前,他就从事专栏写作,著书立说,有专著《漫谈科学与艺术》问世。

当然,先生的成就主要在书法方面,他的书法理论研究和习字与日俱进。他临帖宋徽宗的瘦金体,现已别具一格。我无意中将他写的一幅对联“梅粉旋生春色,柳丝初透晴烟”,发在我的博客里,众多网友争相点击和品评,使我的博客蓬壁生辉。

在众多的爱好和特长之中,张先生还有鲜为人知的绘画小品,他的兰草和山石堪称为难得之作,可至今我只在《中国书法笔力详解》中见到了两幅兰花。

著书、写诗、书画,都讲究人品和气韵。只有具备良好的品格,才能产生有影响的作品。人品高洁的人才能淡泊名利,一心为追求的事业努力奉献,作品的品位就提高了,作品的内涵也丰富了,气韵也自然有了。我相信,张伯荣先生的书法研究成绩会越来越卓著,书画创作会越来越完美,他对社会的贡献会越来越丰硕。

                                                   2014年1月19日于北京

 柴瑞林写在书法家张伯荣先生新作《中国书法笔法探讨》出版之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