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文明迷失的镜像

 拙诚斋 2021-11-16

----老船长长篇小说一二三

一、我不知道船长《情感湿地》一书名的由来。我做小说题目,大多没有什么深意,一目了然,当然我的小说题目是追有情趣的。但显然船长小说不是这样,虽然他个人是简单不过直爽不过的,但他的小说题目却往往要有诗意或者其它什么意在里面。再比如《饥饿都市》,再比如《情感底线》,都是要读他的小说找答案的。

湿地这词在大众所知,是一种比较新鲜的自然态。多水,多草或者其它依水而生的植物,多一些水鸟,还多一些未知的、危险的、令人生畏的,比如沼泽中的陷阱。

船长的《情感湿地》写了诸多三教九流的人物。但没有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堂堂正正的人物。多类不缺钱却少精神的鄙琐的小老板、困境里以性做救命稻草的农村寡妇、凶且狠但非常义气的黑道小痞、在自己老婆面前阳痿多年的老铁道工人等,等等。只写了一个好职业的冰美人医生,呵呵,自恋加自慰的,让人对美丽也打折。

这是当下社会主流吗?

这不是当下社会主流吗?

那么,当下社会主流又是什么?

这是一片湿地。这正是船长笔下的生活:湿地。

一、这是一部网络原创小说。只是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这个网络时代。小说里也确实写到了网络或者说网络也确实进入了小说人物的生活中了。但是,我们如果以此把小说故事所展示的人类原罪全部归于网络,那就会是一个什么样大的冤假案了。船长的《情感湿地》出场人物不少,但是没有一个不和性和欲有着热恋;除了一个孩子。而就是那唯一的孩子,也逃脱不了性欲阴影:母亲在他的身边和不是父亲的男人做。孩子第二天白天抱着母亲哭。那显然不是一种孩子应有的幸福。

轻佻的,污辱的,忍耐的和放纵的。不说那一些自然主义的描写,只说这自然主义的描写下的影像:很男人的小老爷,他的男人性是在孙媳妇身上发生了故事才体现出来的;有情有义的铁道工人老陆,他的情和义是在老婆之外一个为生计忍着屈辱小寡妇身体上才有的;委屈男人开河,不能接受那个被戏称为冰美人的医生女人的高雅,却在街边那只不足十八岁的小身上找到了爱意。等等。

总之,没有一个正常。或者说,正常的都不正常了。

这显然不是网络的错。是船长错了,还是时代错了?或者,是他们都错了?

 一、我们不能不说船长小说里所有的场景都是真实的。这很让人感觉到真实的可怕。这有点象是在梦里,被这个叫船长的人叫醒了。他还一脸坏笑地让我们看,说,快看,快看,这就是生活里真实的你我他(她)呵。可怕的是船长展示给我们的,都是那么的真实;却又显然不是真实的全部。我们已经顺利地进入二十一世纪。船长的小说也已经顺利地跟进了这个二十一世纪。具体说,就是二十一世纪里我们能够拥有的,船长的小说里也几乎都有了;这也几乎是无须解释的,但解释一下仿佛更好:我们这个时代的高端他不会有。我们这个时代许多人热恋着的政治他也不会有。恰恰,船长笔下的人物,对政治等等是视如草芥的,一如政治视他(她)们是草芥,一样。

至于船长小说都展示了什么样的时代镜像让我这般感觉恐怖,除了冰美人认识船长的那一条途径--网络,其他的,都在书中,也都在生活里,只有自己看了。我这并不是替船长小说做宣传。他的小说,大家都不看才好。真的。

船长的小说很真实,却不是全部。不是生活的全部。恰恰,就这么巧,就是这一小部分的真实,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生活呵!  

一、我说过的,湿地有美景也有陷阱。一如我们的人性。闪烁着人性文明之光的,那是善良,那是纯真,那是人类能够长期共存健康发展的公序美德。但是,人性距兽性并不遥远;文明是从欲望开始的,这是我们不能无视的起点。一样,当人性依仗着文明走过了它的界线,文明成为欲望的手杖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多地听到善良的哭泣和纯真的唉叹。船长的小说很人性,也很真实,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写实主义;但是,这些文字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缺少同情关爱、缺少善良理解的世界;不是没有。有,比如开河用在那个十六岁的小姐身上的关爱。但是相比与那些赤裸裸的欲望交易,或者是那些隐藏在情感黑幕后的欲望交易,这点点关爱,真的是很苍白,很无力的;一如我们有些人一面在台上讲着美德讲着秩序,一方面在台后搞着一些令人不耻的丑恶交易。这些人的美德教育,只能让人丧失对美德的依赖和追索。

船长的小说象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直对的是我们这一个时代;虽然它参照的并不是我们这时代的全部。甚至说是有些偏狭,有些过失。 

一、我真希望船长手下的笔是一把手术刀,但它偏偏却是一粒伟哥。我听到的是叹息;别人听到的也许就是亢奋的高歌。这不奇怪。一如那位古典诗人关于看风景的诗中说的那样,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小说,明天,就会有后人在小说里看我们。这是人类万劫不复的命运。

真得很感谢文字、文学,能给我们留下一面面时代的镜子。

这篇文字写成于2016年。赶快!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