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江油画丨在乡村风景的掩护下画出自己

 噗哥的叨逼叨 2021-11-16

从前我采访过李江老师一次。

现在我特佩服那时的我自己,竟然那次还采访出了内容。因为李江老师话很少,现在我问啥他都只有一句,尤其是当问题涉及绘画的时候。这情形颇像我前面发的那篇朱新建的文章所说:艺术家就该任性和自由,少解释自己。

这几年,我看过李江很多作品,知道他一直以来的创作脉络,其实他内心有很丰富的东西,作品有很深刻的表达。尽管画家惜字如金,但我要分享他的作品,我希望能解释一些东西,使之像一篇文章。

但这些都是我的一孔之见,只是单方面输出了我对这些作品的理解。也许有偏颇之处,甚至完全不搭调。

2003年,我们经历了非典,2008年,我们经历了汶川大地震,2020年我们经历了新冠肺炎,无数生命逝去,从喧闹哭泣到悄无声息。画家一直感受着生命的脆弱无常。“我觉得人类随时都在危险中。'生命’的无常让人内心充满了恐惧和荒诞,就地球人类的生存状况而言,似乎都面临着一种危机。”于是,他通过画飞石表现人类的多舛命运和连绵不绝的苦难。但他思考的问题总是悬而未决,于是,废墟上盛开莲花,佛像出现,世界重启......

先看飞石系列,看到的是画家的忧虑和反叛;禅意系列,又看到他与自然的和解,开始从中国传统思想中寻找答案。“天人合一”是最高理想,也是别无选择。

最后再看这些早期作品,就会发现那时的画家没有过分纠结的东西,那是不挣扎的人类的本来面貌,只是把眼前的风景与心中的联想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来,没有负担地、畅快地表现审美。不拷问灵魂,不要答案,不关心人类命运,原来这份质朴也是动人的。

坦然的活着,寻找美,这也是意义的一种。

如果把这三个阶段联系起来看,就好像画家完成了一个循环——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到看山还是山。尽管开头和结尾可以无缝衔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结。画家随时都能另起一行。只是不知道如今,李江老师是否还赞同“艺术是个人对社会的一种战争”这句话。

我看过李江少量写实作品,但他似乎并不喜欢把这种写实的技巧全部发挥到他的创作里,而是在很多地方保持了朦胧。与写实、超写实的一览无余相比,这样更具神秘性和戏剧张力。我的理解,这是一种氛围绘画,早期作品,尤其如此。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大自然特别偏爱。”关于早期作品,这是画家唯一透露给我的信息。在这些作品里,他并不事无巨细地模仿自然,画中依然有很丰富的东西,“风景”只是一种外相。故事,哲理,隐喻,画里什么都讲了。在这些乡村景色的掩护下,我还看到了人类隐秘的孤独,温馨的爱,浪漫的情色和超然的生活向往。

面对这些作品,或者每个人都能看到不同的东西,包括画家自己。

上面这幅有东山魁夷那种宁谧。

除了风景之外的一些其他作品。




上面这幅应该是自画像。

下面这两幅是漆画。

再分享两张乐山大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