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冬不供暖,以小见大看现代化治理模式

 超然姐姐 2021-11-16

超然

超然脱俗,不畏世俗真性情:卓群洞见,无涯学海泛轻舟


眼看新年到来,全国各地也都进入最寒冷的时节,尤其是在北方,这几天更是气温骤降,寒风阵阵。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本应该躲在温暖室内安然过冬的季节,却有人因为家中没有供暖而头疼不已,被迫搬迁。

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的唐宁湾小区,就有不少居民遭遇了这种尴尬的境地。据悉,唐山市唐宁湾小区总共有13栋楼,共1671户居民,住户们于20181020日领取钥匙入住,但是由于一直没有暖气,部分居民无法忍受冬天的寒冷都已经搬走了,现在留下来的居民只有400多户。居民们曾多次找过开发商,也向政府有关部门投诉过,都得到过对方承诺说很快就会供暖,但是直到今年供暖期开始,房子里的暖气都始终没有动静,小区的住户们都已经无语。

而值得关注的是,类似事情的发生,其实并非个例。各地不少新闻都有关于部分省市边远地区学校、居民区内冬天供暖频频出问题的报道。


几日前,有陕西咸阳秦都区百灵学校的学生表示,校内不少年级的教室和宿舍都没有暖气,冬季室内温度极低。而由于学校长期缺乏集中供暖条件,只能采用教室和宿舍定时开放空调的形式取暖,不少学生都认为,这对日常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去年11月,山西省太原市裕峰花园小区有居民反映,楼栋里 15层以下的住户都可以温暖过冬,但是15层以上的住户家中暖气则像不存在一般,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收到投诉后,物业已经对管道进行了疏通,但是仍在查找原因,不少居民都只能在无奈之下受冻。

不少北方城市供暖不足,使居民冬天头疼不已

去年12月,河北保定市蠡县湖村阳光小区也有住户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因而向政府进行了投诉。虽然有了暖气,但是家中却因供暖不足,断断续续停暖,白天室内温度只能勉强达到十几度,而一到晚上就冷得令人无法入睡,有居民还不得不同时打开空调取暖,本应该可以温暖安心的冬天竟然变成了一场令人难熬的折磨,令人一筹莫展。

注重宏观也别忘了抓细节

细细想来,供暖虽是生活中一件琐碎的小事,但是在冬天却关系到千千万万居民的生活质量,绝对不容忽视,可谓民生无小事。但能看到,地方政府在解决居民基本供暖问题上还时有疏漏,仍然体现出各地在现代化治理方面存在有待提升之处。

去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给出了被称为“中国之治”的愿景和蓝图。在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的重要内容。而让每一名居民都能安全温暖过冬,应当成为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承诺。

近年来,中国一直不遗余力的发展和改进集体供暖,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民生保障。在改善边远地区供暖条件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环保,走上“清洁供暖”之路。不少北方地区都通过能源替代实现清洁供暖,积极推广煤改电、煤改气等供暖方式,致力于使供暖季的总体排放量持续下降,进而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有数据表明,清洁供暖已经成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改善空气质量最关键的举措,对降低PM2.5浓度的贡献率达1/3以上。

从环保层面来看,推动绿色供暖,以缓解北方冬天的污染难题,这无疑是一项颇有意义的尝试,是基层治理不断向现代化靠拢的标志。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关注宏观层面固然重要,民生上的细节也万万不能忽视。

清洁供暖将缓解北方冬季的污染问题

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行绿色供暖模式的同时,如果对当地居民最基本的供暖需求不够上心,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显然会引发信任危机。若是连基本的民生都无法保证,各地政府又谈何宏观层面的成功和现代化治理的推进?

而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的供暖系统,倒是有不少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如何做到兼顾环保、民生,宏观和细节,使人人温暖过冬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值得学习。

以德国为例,早在经历了1946年席卷欧洲的严重寒潮灾害后,德国政府就将“让每个家庭用上暖气”作为目标,每座城市都建了热电厂,用以集中供热。而政府不仅注重电能源供暖的环保属性,更是为了确保全民能够温暖过冬,严格规定了所有房屋冬天的室温,连租房都不例外。



有德国能源专家表示,一旦房屋的室温在18℃以下,房东必须提供暖气,而如果在早晨6点到晚上12点期间,室内温度低于20℃的话,房客可以去法院起诉房东。同时,按照政府的规定,暖气开到最大后室温依然无法达到20℃,那么该房屋被视为“缺陷房屋”,房客有权要求减少租金;如果完全无法供暖,房客可以要求租金全免,并有权解除租房合同。



而在同样用电供暖的加拿大,为了提高居民过冬的生活质量,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理想的冬日温度,政府更是采取了十分人性化的设计,使住户可以随时进入供暖模式。据悉,当地居民的电取暖器是呈细长条形状,被安装在每个房间靠窗口的位置。基本上,每家每户的走廊处或客厅处都设有一个温度调节器,用来控制各房间的暖气装置,温度调节器上还刻有温度指数。如此方便的供暖系统使许多怕冷的当地人在冬天刚刚来临之时就打开了温度调节器,使家里提前进入供暖模式,完全不被漫长的寒冬所困扰。

加拿大供暖系统

可以看到,不少国家在供暖层面上的治理,强调的不仅仅是供暖设施的现代化和无污染,更加注重的是每一个居民个体在其中的使用体验。恐怕这也是现代化治理的理想境界,就是做到惠及全民的人性化服务,真正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民生是现代化治理的核心

其实,一个看似简单的供暖问题,却能以小见大,反映出各地现代化治理中一些亟须提升的部分。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强调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性。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大报告中更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可以说,无论是促进政府治理还是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保障和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都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如果地方政府在推进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过程中,忽略一些涉及百姓利益的细节问题,没有用心聆听民众的感受和诉求,那么就难以达到真正实现现代化治理的要求。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基层的实践。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而各地政府更需要把济民困、解民忧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重视民众的迫切需求,及时诊断治理中的细节问题。

如果各地能切实解决各类供暖问题,真的做到让供暖系统下的所有人都享有温暖舒适的过冬体验,那也是向现代化治理迈出的重要一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